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8篇
  免费   2487篇
  国内免费   3457篇
测绘学   1163篇
大气科学   2416篇
地球物理   2979篇
地质学   6668篇
海洋学   1691篇
天文学   407篇
综合类   1204篇
自然地理   166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614篇
  2021年   742篇
  2020年   532篇
  2019年   719篇
  2018年   775篇
  2017年   748篇
  2016年   784篇
  2015年   694篇
  2014年   806篇
  2013年   797篇
  2012年   853篇
  2011年   910篇
  2010年   947篇
  2009年   794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591篇
  2005年   490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456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338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78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8篇
  1954年   5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海洋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气温乃至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而且还是海洋生态系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了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走向。众所周知,碳(C)在海洋中以无机态和有机态的形式存在,在海气系统中,大于98%的C以溶解无机碳(DIC)形式存在于水体中(Zeebe et al,2001)其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至关重要。 氮(N)和磷(P)等营养盐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滩涂和沿岸水域养殖区的长期施肥,它们也作为近岸海区的主要污染物而导致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影响并改变了一些海域的生态结构。如在胶州湾,由于营养盐浓度及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该湾地区浮游植物数量和优势种组成的变化(沈志良,2002)近年来,在海洋沿岸带的河口、海湾等水体较浅的透光层内,以孔石莼等绿藻为主要代表的大型海藻开始泛滥,形成大型海藻的水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变,必然将导致海洋碳循环的变化,从长时间尺度来看也会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和气温变化。目前,对营养盐与水生藻类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王勇等,2002;刘媛等,2004;张文俊等,2004)但对于营养盐与海水无机碳体系之间的耦合作用报道甚少。在海洋环境中、C N P作为主要的生源要素,其变化相互影响,并与海水中所存有的海洋生物密切相关。探讨海水中C-N-P的相互耦合关系对于研究海洋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效应,阐明海洋碳循环过程的深层次机理,揭示在过量N P作用富营养化条件下,C的迁移转化行为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作者初步研究了模拟条件下C-N-P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水合氯化镁、工业氨水为原料制备出了低硼含量的纯度 >99%的氢氧化镁和氧化镁。利用差热 -热重 (DTA- TG)、X-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等手段 ,对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相结构、表观状态以及脱水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为 :氢氧化镁以束状纤维和片状粉末共存 ,在 6 2 3K基本完成脱水反应生成氧化镁 ,其脱水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E为135 .4 k J· mol-1,指前因子 A为 5 .15× 10 10 ,反应级数 n为 1.10  相似文献   
103.
化学生态调控对鳌山湾氮磷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鳌山湾,是一个营养类型特殊的海湾,湾中基本无径流输入,呈“C”字形,封闭性较强,水较浅,湾内主要有筏式扇贝养殖和底播贝类养殖,沿岸有滩涂池塘养殖.根据1996年11月至1998年5月的调查结果得知,鳌山湾海域为贫营养海域[1,2].为探讨贫营养海域进行化学生态调控的可能性,利用鳌山湾的封闭性,根据其水交换规律[3],于1999年6月首次对鳌山湾进行了全湾规模较大的化学生态调控试验,旨在有效提高鳌山湾的营养水平,为今后在贫营养海域合理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船舶机舱自动集中监测报警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海岸工程》2001,20(2):52-56
船舶机舱集中监测与报警系统目前已在船舶设计制造中得以广泛应用。对其组成、工作流程及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为船舶使用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5.
俄国鱼类行为与感觉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何大仁 《台湾海峡》1996,15(2):191-199
本文简述俄国鱼类行为及感觉系统研究的发展,概述了在洄游及基本行为类型研究结果,鱼在水流中行为,其水动力学特征及游泳速度、温度选择、与个体生理状态相关的鱼行为,以及鱼类行为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106.
不同树龄桐花树茎上白条地藤壶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向海林带不同树龄的桐花树茎上白条地藤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条地藤壶在茎上的附着高度(h)随树龄和树高增大而增大。在最大树龄17龄植株上平均达到182cm,此高度为潮高约512cm海水才能浸及,在一年中约有将近90%的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附着高度(h)与树高(H)比值h/H以5龄树最大,达91.9%。树层最大密度达46600Ind/m^2,最小为172Ind/m^2。在同一树龄的不同树层,密度表现为先随树高增大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密度后又下降。在不同树龄的同一树层,密度高低变化,分布一般出现多个峰。白条地藤壶最适宜附着和生长在桐花树茎上100-120cm树层(浸及此树层的海水潮高约为430-450cm)。树层最大生物量为1719.05g/m^2,最小为5.39g/m^2。生物量分布与密度的相似。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用于模式分类、函数逼近、参数估计的多层感知器 (MLPs)给出 1个清晰的关于内部行为的解释。作者以单隐层的 MLP为例 ,论述了关于 MLP的内部行为的半线性分析理论。对受训的MLP,将隐层单元的输出分别定义为网络输出的正、负“内部分量”;定义内部分量的连接权重集为给定问题的“内部判别模式”;建立了 MLP和模糊集相结合的新模型 ;分析了 MLP的结构为 N- 2 - 1和N- H- 1 ,给出权重初始化的方法 ;提出了 1种从受训神经 -模糊模型 (NFMs)中提取知识的全新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田丰  文鸿雁  张静 《海洋测绘》2007,27(4):23-27
使用多项式和切比雪夫(Tchebyshev)多项式分别对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未来沉降值,其中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外推效果较好;应用前向BP神经网络对两种不同的单因子输入模式进行非线性函数逼近,并进行了不同采样步长的比较,实例表明将时间点作为网络的输入对沉降进行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9.
根据2001年7月对南黄海的大面积调查,研究了南黄海夏季pCO2的分布机制,着重讨论下层海水涌升和长江冲淡水对海-气界面CO2通量的贡献,并给出了南黄海海-气界面CO2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南黄海总体上是CO2的1个弱源,大约向大气中释放45.05×104t C。夏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分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均性,其汇区主要由长江冲淡水造成,影响区域占汇区吸收CO2的99.9%;而在源区,下层海水涌升虽然面积较小却占源区释放CO2的35.2%。可见陆架边缘海区源/汇格局的地域差异非常之特别。  相似文献   
110.
海洋岛海域水温异常波动与养殖栉孔扇贝死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海洋岛海域水温异常波动,与该海域养殖栉孔扇贝大批死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总结了几年来海洋岛海域养殖栉孔扇贝死亡的特征。其次,结合水温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温异常波动与栉孔扇贝大批死亡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大幅度、跳跃型水温异常波动是导致扇贝死亡主要原因。最后,通过生物试验证实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