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3篇
  免费   1237篇
  国内免费   1561篇
测绘学   280篇
大气科学   1389篇
地球物理   1721篇
地质学   3103篇
海洋学   967篇
天文学   215篇
综合类   853篇
自然地理   78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2 毫秒
991.
北京奥运演练精细化预报方法及其检验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虎  王建捷  杨波  时少英  魏东  孙继松  李靖 《气象》2008,34(6):17-25
2007年北京奥运演练期间精细化场馆客观预报方法,即支持向量机方法(SVM)和半周期函数拟合(HPFF)预报方法,为场馆精细化预报产品的制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利用2007年8月1-26日国家体育场、顺义水上中心等5个奥运场馆的5种地面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和3小时累积降水量)观测资料,对SVM和HPFF客观预报方法以及预报员在客观方法基础上制作的3天逐3小时预报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两种客观方法相比较,HPFF方法对于预报连续变化的气象要素(如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精细预报比SVM方法预报技巧高;而对不连续变化的变量(如:风向)的预报技巧低于SVM方法.(2)预报员制作精细要素预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客观方法.预报员对于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预报技巧略高于客观方法,对于降水和风向的预报技巧与客观方法相当.尽管预报员对客观方法的修正能力比较有限,但具有对两种客观方法结果做出择优选择的综合判别能力;(3)预报员0~63小时气温预报平均绝对误差约为1.8℃,气温预报误差≤1℃的准确率在43%左右,预报误差随预报时效变化不大;0~24小时相对湿度预报平均绝对误差约为10%,相对湿度预报误差≤10%的准确率是60%,误差随预报时效而有所增大;0~63小时风向预报准确率约20%,预报准确率随预报时效变化不大;0~63小时风速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在0.8~1.4m·s-1之间.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协整理论的气温变化对南京市主要行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宁  李廉水  严明良 《气象》2008,34(9):97-103
在气象经济学领域,如何科学定量地评估气象因子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引入规范的协整理论来定量分析气温变化对南京市主要行业的影响.采用年平均气温序列及各行业的产值序列,首先在严格的检验下证实这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然后通过建立协整回归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定量分析了这两者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最后用Granger因果检验做了进一步的证实.主要结果是:从长期影响看,气温升高对所讨论的各行业均存在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从短期影响看,气温升高对各行业的影响则有正有负.结果证明气温变化的确对南京市主要行业存在影响,同时协整理论为气象部门科学定量评估气象因子对行业经济的影响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3.
于文革  王体健  杨诚  孙莹 《气象》2008,34(6):97-101
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BP神经网络预报方法引入大气污染预报,建立SO2浓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前处理,以原始预报因子的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降低了数据维数,消除了样本间存在的相关性,大大加快了BP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对模型进行预报验证,预报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绝对误差为0.0098,预报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885,得到较好的预报效果.并且比一般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大气系统的混沌特性,提出了10~30 d延伸期数值天气预报的策略思考。可预报性问题,实质上是时空尺度问题,10~30 d的预报虽然超出了逐日天气的可预报时限,但仍存在着可预报的分量。以数值模式为基础,阐述了10~30 d延伸期可预报分量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可预报分量和混沌分量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该设想可借鉴利用现有数值模式的变分同化系统,且无需构建新的模式,因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5.
淮海地区降水周期及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淮海地区1955—2004年2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淮海地区降水的主要周期振荡以及突变点,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均有多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降水周期变化显著,干湿交替现象明显;降水的年代际以及年际尺度的主要周期:年降水为12a、9a、5a,春季降水为14a、6a、3a,夏季为10a、4a,秋季为21a、10a、7a,冬季为18a、5a。年降水减少趋势明显,在1967年发生了突变,由相对多雨期转入相对少雨期;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而冬季降水则表现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6.
支持向量机(SVM)的惩罚参数及核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模型效果,通过粒子群算法(PSO)解决支持向量机的参数选择问题,实现了参数选择的自动化。将该方法应用于热带气旋强度预报,利用气候持续性因子,挑选了1990年的100个左右样本进行预报检验,预报时效为12 h、24 h、36 h、48 h的强度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3.00、4.35、4.93和6.68 m/s。另外,还与国外预报结果及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法的预报结果进行了效果的比较,SVM方法显示了更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97.
暴雨模拟中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变分同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8年6月广东地区的一次强降雨过程,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进行了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变分同化对暴雨过程模拟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RF-3DVAR能够有效地同化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同化后的主要影响在于改进了初始动力场,使得初始场包含有更详尽的中尺度特征信息,进而显著提高模式对广东局地暴雨过程的模拟效果。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中有效地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是提高中尺度降雨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8.
近50年陕西黄土高原云量和气温年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陕西黄土高原24个气象站1957年以来的气温、总云量和低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它们的年际及年代际演变趋势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区域年平均气温波动升高,尤其是1987年以后;北部风沙区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大,增温幅度由北向南递减;1957年以来区域年平均总云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低云量下降趋势较总云量更为明显,2000年以后总云量有所增加。相关分析表明:陕西黄土高原年平均气温与年均总云量及低云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均通过了0.001显著性水平检验,且低云量的相关更为显著;总云量和低云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总云量和低云量与气温的相关系数有明显差异,但与降水量的相关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99.
区域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数值预报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针对国内有毒气体泄漏等突发性大气中污染物扩散问题建立的区域精细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基于污染扩散模式HYSPLIT_4,利用中尺度模式WRF为其提供气象场,对污染扩散的路径和浓度以及地面沉降进行计算,系统后端开发了基于GIS的产品制作平台对模式产品进行叠加地理信息的处理。为实现快速应急响应的功能,模式业务系统始终处于热准备状态,并可在接到指令后迅速完成产品制作。文中给出一个大气环境应急响应演习应用实例,显示该模式系统对影响范围较大的有毒气体泄漏事件应急响应工作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李浩  孙学金  陈峰  宋多 《气象科技》2010,38(2):222-225
为了将卫星多通道遥感技术应用到地基测云红外遥感中,利用SBDART(平面平行辐射传输模式)模式对双波段(10.3~11.3μm,11.5~12.5μm)大气向下红外辐射进行计算。分析了双波段辐射亮温差的特点,讨论了不同能见度、不同天空状况对两通道亮温差的影响,同时将利用实际测量的亮温差值所判断出来的天空状况与实际天空状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能见度较好时天顶方向辐射率变化比天边方向明显;在高能见度时一定天顶角范围内,可以利用不同天空状况亮温差不同的特点对云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