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7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720篇
测绘学   171篇
大气科学   554篇
地球物理   543篇
地质学   1241篇
海洋学   396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315篇
自然地理   35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Ming L. Xue  James Chen 《Solar physics》1983,84(1-2):119-124
A study is made of equilibrium and stability properties of a semi-toroidal current loop imbedded in a high temperature plasma. The loop carries a toroidal current density J t and poloidal current density J p. By explicity including the global curvature of the loop, the net Lorentz and pressure forces acting along the major radius are calculated. Requirement of equilibrium force-balance gives rise to conditions that must be satisfied by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geometry. On the basis of these conditions, we deduce a class of equilibrium semi-toroidal current loops satisfying c #X2212;1 J × B ? ▽p = 0. It is found that the averge pressure inside the loop is less than the ambient coronal pressure in equilibrium. Furthermore, this class of equilibria is shown to be stable to a number of destructive MHD modes.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solar bipolar current loops.  相似文献   
992.
业务流程个性化和可视化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沁  林钢  薛登智  翁向宇 《气象》2003,29(5):26-29
引入面向对象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业务流程组件的概念,通过通用的业务流程组件的建模,并将其参数化而使得业务流程平台成为根据用户权限而可以自由进行可视化组装的工作平台。设计了新的会商流程,实现了天气预报会商的多媒体化,同时输出多媒体的天气预报幻灯片,作为台站之间交流的信息产品。  相似文献   
993.
南海东北部海陆联测与海底地震仪探测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利用三分量海底地震仪、陆上便携式地震仪和海上气枪震源在南海东北部首次进行了海陆联合的深地震探测,测线呈北北西-南南东方向,垂直于区域构造走向,总长达500km,所获得的数据质量好,深部信息丰富,可分辨出Pg、Pn、PmP等地震相,为南海东北部深部地壳结构及油气盆地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4.
王喜生  李学军 《地学前缘》2003,10(1):163-169
基于饱和等温剩磁(SIRM)获得曲线遵循累积对数高斯模型(CLG)的假设,利用改进的CLG模型分析,成功地对采自泥河湾河—湖相层上部的许家窑剖面样品所含的主要载磁组分进行了分离;结合先前的岩石磁学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高矫顽力的赤铁矿和低矫顽力的磁铁矿/磁赤铁矿为许家窑样品的主要载磁矿物,并对各磁组分对SIRM的贡献进行了定量估算;对CLG模型的优缺点和实用性进行了探讨;结合剩磁矫顽力曲线特征,尝试提出了X参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995.
矿产勘查地球化学:过去的成就与未来的挑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学求 《地学前缘》2003,10(1):239-248
勘查地球化学经过 70年的发展 ,已从矿产勘查从属地位的一种战术手段上升到能左右整个矿产勘查全局的战略地位 ,并且从一门经验或技术 ,发展成为一门地学分支科学。这主要表现在 (1)系统地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分散模式 ,并根据这些分散模式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去追踪和发现矿床的理论 ;(2 )发展了各种尺度和各种不同介质的地球化学采样方法 ,多元素高灵敏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与图件表达方法 ;(3)发展了不同尺度 (局部、区域、国家和全球 )地球化学填图理论 ,一些国家开始陆续完成和出版了区域性或国家性地球化学图 ;(4 )在全世界发现了一大批新的矿产地 ,包括从 2 0世纪 30年代一直延续到 70年代在前苏联、北美和南美发现的许多斑岩铜矿 ,70年代在北美发现许多铀矿 ,8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现数百个金矿。勘查地球化学尽管取得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很大成功 ,但它也面临如下的挑战 :(1)全球各种介质中的地球化学基准与全球地球化学填图 ,(2 )隐伏区三维地球化学分散模式、深穿透地球化学与隐伏区矿产勘查 ,(3)巨量金属的聚集机理、地球化学块体与大型矿集区或巨型矿床的定量评价 ,(4 )难识别矿种或难识别类型的地球化学勘查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新世纪地球科学视野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评价和区分大型矿床 ,一直是近年矿产勘查活动的焦点。最新研究表明 ,大型、巨型矿床与一般矿床的主要并可以量化的区别 ,在于大型、巨型矿床有着巨量的成矿元素供应与聚集。这种巨量的成矿元素供应 ,不是传统意义上元素的全量 ,而是能被成矿过程所利用的活动态分量。文中提出了基于元素立体分散模式和成矿可利用金属分量评价和区分矿床规模的一种定量地球化学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托云玄武岩主要分布于托云盆地东侧,按形成时代可分为白垩纪玄武岩和早第三纪玄武岩。白垩纪玄武岩包括早白垩世玄武岩和晚白垩世玄武岩,以碱玄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为主,碱性程度高;早第三纪玄武岩包括早第三纪玄武岩及脉岩,以碱性橄榄玄武岩、碱性橄榄辉绿岩为主,碱性程度低。所有岩石稀土元素(REE)、微量元素分布模式相似,REE均为向右陡倾型,富集不相容元素。白垩纪玄武岩的∑REE、Rb、Ba、Th、K、Sr、Nb和Ta等元素富集程度均高于早第三纪玄武岩,相容元素富集程度大体较低。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显示,玄武岩起源于与洋岛玄武岩源区相似的富集地幔源。玄武岩中赋存有交代地幔捕虏体,这表明玄武岩浆可能是交代地幔经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微量元素的特征同时显示,早白垩世玄武岩部分熔融程度较低,早第三纪玄武岩部分熔融程度较高,且在不断的部分熔融过程中,形成的岩浆又有结晶分异作用发生。托云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拉伸环境,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较弱的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以阿龙山地区森林浅覆盖区1:25万地质调查为基础,介绍了单点地震方法的仪器与数据采集及处理,并结合利用探槽和岩石露头所得的基岩地质剖面图,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处理结果。单点地震技术具有野外数据采集速度快,使用检波器数量少,仪器轻便,实时观测地质体弹性波变化规律和无需复杂的数据处理等优点;与槽探调查相结合,可快速探测覆盖层厚度、基岩起伏形态、岩性接触带和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999.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具有模糊性,简单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结果存在不足,笔者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与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进行地下水质评价与分区的复合模型,并以MATLAB为平台开发了模型计算的常用函数。尝试将模型应用于抚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区,取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内蒙古西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冯学武  王弋  吴丽萍 《中国沙漠》2003,23(3):322-327
内蒙古西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影响生态环境的因子很多,从土地利用方式、环境现状和人类活动排泄物等3个方面出发,选取了对环境影响最重要的17个主导因子,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灰色关联系数法,以旗县为评价单元进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内蒙古西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28.35~2.67之间。根据评价结果将内蒙古西部各旗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级,其中一级占15.4%,二级占36.5%,三级占34.6%,四级占13.5%。结果表明以牧业为主的旗县生态环境相对良好,旱作农业和灌涸农业次之,城市市区的环境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