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19篇
  免费   4640篇
  国内免费   6503篇
测绘学   2628篇
大气科学   6728篇
地球物理   9935篇
地质学   22823篇
海洋学   3735篇
天文学   2638篇
综合类   4411篇
自然地理   3964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1045篇
  2021年   1200篇
  2020年   1031篇
  2019年   1133篇
  2018年   5704篇
  2017年   4901篇
  2016年   3698篇
  2015年   1312篇
  2014年   1445篇
  2013年   1424篇
  2012年   2266篇
  2011年   3977篇
  2010年   3201篇
  2009年   3470篇
  2008年   2905篇
  2007年   3288篇
  2006年   962篇
  2005年   1099篇
  2004年   1010篇
  2003年   1038篇
  2002年   908篇
  2001年   697篇
  2000年   792篇
  1999年   1109篇
  1998年   892篇
  1997年   957篇
  1996年   907篇
  1995年   752篇
  1994年   625篇
  1993年   555篇
  1992年   429篇
  1991年   318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04篇
  1988年   194篇
  1987年   141篇
  1986年   113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56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7篇
  1976年   17篇
  1975年   14篇
  1958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0引言运城市地处φN34°35'至φN35°49'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是冬季气候干燥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阵雨多,秋季凉爽有连阴。年降水量从东南往西北递减,山地多于丘陵,丘陵多于盆地。主要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居所有农作物之首。影响本地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则是干旱。1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运城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472mm至596.7mm,降水的时空分布为东南地区多于西北地区,山地、丘陵地带多于河滩地,其中垣曲、永济、平陆相对多为550mm以上;绛县、盐湖、芮城、闻喜、万荣…  相似文献   
992.
2002年和2003年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在青海省河南县和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秋季和春节降水系统中尺度结构外场试验观测和指挥中,获取到了大量云和降水的外场试验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地区云和降水的一些特征,进行了风场结构的分析,对层状云和对流云的中尺度回波强度和动力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新一代天气雷达可以为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指挥和云物理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它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993.
HUBEX强化观测期雷达测雨在水文过程模拟中的应用(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全球能量与水循环亚洲季风试验区的淮河黄泥庄水文站控制的史河流域(805 km2)为研究区域,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栅格水流流向,构建数字流域及空间拓扑关系;然后,将阜阳雷达观测数据经过订正校准后作为研究区内每一栅格单元上的雨量输入,并在每一栅格上应用新安江模型构建产流模型;再根据每一栅格至流域出口断面-黄泥庄水文站的距离,运用Muskingum方法进行汇流演算,从而获得黄泥庄站的流量过程。计算结果显示,从1998年5月31日-8月3日的强化观测期内模型确定性系数为92.41%,其间4场洪水的确定性系数分别为85.64%、86.62%、92.57%和83.91%,高于应用地面雨量计观测的数据计算的结果。这说明雷达测雨数据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当它应用于水文过程模拟时优于地面雨量计资料,基于栅格的水文模型为充分利用雷达数据提供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994.
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个例分析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5年7月25—28日高原上连续数日出现MCSs的现象进行了红外云图特征及其演变、大尺度环境背景场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分析。可以发现,所有这些MCSs有着相似的日变化演变过程;它们的初始对流在中午由于日射加热开始活跃,之后迅速发展,这些MCSs在后下午形成,在傍晚达到最强,之后逐渐减弱。其中26日MCS最为强大,它是在单一的强大的近于圆形的高原反气旋高压背景下受强的低层热力强迫和条件不稳定的驱动而发生的。这些发生条件都与高原本身的热力作用紧密相关,所以它的发生发展主要与高原特有的较为纯粹的热力因子相联系。28日MCS是另一个很强的MCS,它明显地受到中纬度西风槽的斜压区的影响,这二个很强的MCS有着不同的发展机制和显著不同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995.
GPS折射角资料的变分同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来越多的新型观测资料为数值天气预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在各种新型的观测资料中,GPS(全球定位卫星系统)折射角资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GPS折射角资料具有分辨率高、全天候探测、覆盖全球等优点,实现对GPS折射角资料的变分同化,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介绍了如何获得及同化GPS折射角资料的原理。对GPS折射角资料的变分同化可以分为两种:间接同化和直接同化,文中对这两种方法都作了具体介绍。在变分同化的最小化过程中,计算效率无疑是最重要的,而优化步长的计算又直接关系到算法效率的成败。根据最小化算法的特点,通过数学推导,得出一种适合于各种最小化算法的计算优化步长的自适应方法。最后,还利用1995年10月11日的GPS折射角资料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了变分同化方法和计算优化步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Along the meridian of 105°E, the Chinese region a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east and w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ast part of China the temperate extratropical belt, the warm extratropical belt,and the northern subtropical belt shift northward significantly, whereas the middle subtropical belt and the southern subtropical belt have less or no change. As for the northern subtropical belt, the maximal northward shift can reach 3.7 degrees of latitude. As for the warm extratropical belt, along the meridian of 120°-125°E, the maximal northward shift can reach 3-4 degrees. In the west part of China, each climatic belt changes little. Only in the Xinjiang area are the significant northward shifts. Correspondingly,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last 50 years the traditional seasons have changed. For Beijing, Hailar, and Lanzhou, in general, summer becomes longer and winter shorter over the last 50 years. Summer begins early and ends late with respect to early 1950s. Contrary to the summer, winter begins la  相似文献   
997.
评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环流模式L30T63和海气耦合模式FGCM 0模拟的热带太平洋年平均状态 ,资料取自L30T63由观测的大气强迫驱动的Control试验、由NCARCCM3大气强迫驱动的Spinup试验、以及相应的海气耦合模式FGCM 0。主要的结论是 :( 1 )在“准确”的海表强迫下 ,Control模拟的海面温度和温跃层与观测结果相当接近 ,模式的固有误差是赤道冷舌过分西伸和东南太平洋温跃层偏浅。 ( 2 )Spinup能模拟出合理的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 ,但存在两个问题 ,即 :暖池区海面温度显著偏高、沿赤道的梯度过大 ;赤道温跃层偏浅、东西向坡度偏小 ,它们分别与CCM3提供的海表短波辐射通量和风应力的系统误差有关。这两个问题很可能是海气耦合模式FGCM 0运行初期误差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 3)FGCM 0模拟的赤道暖池区上层 1 0 0m的平均温度比观测低 3℃。分析表明FGCM 0夸大了暖池区海洋动力过程的降温作用 ,使得模拟的“暖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冷舌的属性。FGCM 0模拟的热带南太平洋温跃层比观测结果偏浅数十米到 1 0 0m ,以致赤道两侧的上层海洋温度分布趋于对称 ,成为“doubleITCZ”现象在上层海洋中的表现。风应力旋度的系统误差和垂直混合随深度衰减过快  相似文献   
998.
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地震,震中位置为90.9E、36.2N.分析表明,8.1级地震前一些主要地震活动性异常都出现了,例如空区、条带、增强、平静和震群等,且与7级大震比较,这些前兆图象的演变具有类似的过程,所不同的是8.1级地震的前兆地震活动图象涉及的区域范围更大、地震震级更高,这为特大地震的前兆识别和预报提供了依据.最后回顾了对这次大震的粗略预测,并讨论了有关大震预测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9.
王椿镛  刘琼林 《地震学报》2003,25(5):503-511
简要回顾了近4年来(1999~2002年)我国在地震构造方面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在地壳上地幔结构、活动断裂和大地震构造背景、地壳形变和数值模拟方面的工作.在我国境内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大陆地震的范畴,因此,中国地震学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大陆地震上.中国在九五期间完成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重大科学工程为地震构造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因此,4年来的地震构造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九五期间(1996~2000年)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1年)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台站分布、仪器配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