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基于CE318观测的广州市气溶胶光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观测数据,反演了广州市2011年全年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浑浊度和波长指数,并对广州市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全年总体特征、季节性特征、日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1年广州市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全年均值为0.53,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春季AOD最大,均值为0.81秋冬季其次,均值为0.5左右;夏季最小,均值为0.43。浑浊度与光学厚度具有相似的特点。2)从频率分布上看,波长指数α>1.2所占比例接近90%,在1.4~1.6之间的所占比例>50%,说明广州市的气溶胶主控粒子为小粒径的烟雾粒子。3)广州市秋冬季节的波长指数α较大,分别为1.46和1.50;春季α为1.27,夏季α为1.13。春夏季节粗粒子有较大程度地增多。总体上看,广州市区气溶胶类型接近于城市-工业性气溶胶与海洋性气溶胶的混合类型。4)广州市AOD的日变化与人类活动较为一致,上午持续上升,中午T 13:00左右到达一个小高峰,随后趋于稳定,T 17:00左右开始缓慢上升。波长指数α与AOD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2.
长江中下游中生代花岗岩类源区的壳—壳混源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形成于大别造山带碰撞后岩石圈物质的调整演化过程。Sr、Nd、Pb同位素组成数据表明,早、晚阶段花岗岩类具有相似的壳-壳混合源区性质,其主要源岩端员可能分别相当于以大别杂岩为代表的深变质岩系和中、新元古界底侵(underplating)基性物质与部分古元古界沉积-火山-侵入岩系组成的扬子陆块下地壳岩石。这两种成分不同的下地壳物质在这里呈指状穿插体结构。长江中下游地区下地壳在碰撞造山过程中曾是大别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深部构造混杂带。本文主要根据各类已有的Sr、Nd、Pb同位素组成资料讨论花岗岩类的源区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73.
海城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与发震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 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我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了一次7.3级强烈地震。由于这次地震预报和预防工作的成功极大地减少了伤亡损失,取得了预报和预防破坏性地震的一些很有意义的经验。它充分显示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地震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的新成就。 这次海城地震是我国东北有记载以来第一个七级以上的浅源地震。在宏观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先后两次对震区及其邻近地区进行了地震地质考察。  相似文献   
74.
海原断裂高湾子地点三维探槽的开挖与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原断裂高湾子地点进行大比例尺地质地貌填图和三维探槽开挖,揭示出7次古地震事件,除1920年地震外,它们的年龄分别为距今(10004±3196),(6689±169),(6120±505),(4208±577),(2763±372)和(1005±465)a;重复间隔分别为(3315±3200),(561±532),(1920±766),(1425±686),(1578±595)和(980±465)a。事件Ⅲ,Ⅳ,Ⅴ,Ⅵ,Ⅶ的水平位移量分别为(5.6±2.3),(1.5±1.1),(1.5±1.1),(2±1)和(7±0.5)m。显示出重复间隔时间的分段性和特征行为的分级性。两次类似1920年强度的地震间隔期间,有3次位移量为1~2m的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陆羽逆断层系上1896年同震地表破裂特征、长期活动习性和断错地貌等的研究,给出了可识别的逆断层型段落边界的标志,它们是断层崖形态持久性变化的过渡地段、断层抬升盘山地分水岭高程明显变化的转折部位、剖面几何结构转换区和断层下降盘盆地内的隐伏横向基岩脊等;指出逆断层上公里量级的空缺和阶区不能有效地终止或延缓逆断层型同震地表破裂的横向扩展,因此,不能作为逆断层型段落的边界,最后对陆羽逆断层系的千屋段和横手段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简要评估  相似文献   
76.
77.
广西栗木稀有金属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栗木稀有金属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的特点。含矿花岗岩和不含矿花岗岩含稀土总量均低,但其稀土配分模式差别甚大。该岩体可能是南岭地区由成分相当于翁岗岩浆的碱长花岗岩浆直接结晶形成的,而不是由正常花岗岩浆演化到晚期的残余岩浆结晶形成的。  相似文献   
78.
六棱山北麓断裂是山西地堑系北端张性构造区中的一条控制性断裂,总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是一条至今仍在活动的倾滑正断裂,控制阳原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在1993年和1994年的中日合作研究中,我们对断裂分段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Auto-level仪器对这一条断裂晚第四纪不同时期的断错地貌面的位错量进行了测量,对这些地貌面的年龄进行了测定,得到该断裂带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时期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43~0.75mm/a。关键词  相似文献   
79.
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动力学   总被引:156,自引:37,他引:1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起东  陈社发 《地震地质》1994,16(4):389-403
论述了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岷山隆起、成都平原和龙泉山地区的构造和地震活动,讨论了构造活动特点和演化历史,并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80.
本文研究了断层崖的形成条件及演化过程,提出了必须对断层崖同时进行几何学和沉积学的研究,并根据我们对贺兰山山前断裂带的断层崖的研究结果,初步总结了断层崖崩积楔的若干特征及其在大地震重复性研究中的意义。根据对宁夏红果子沟和苏峪口断层崖几何学和沉积学的研究结果,确定了贺兰山山前断裂自全新世以来曾发生过4次快速错动事件.从老至新分别命名为 A、B、C、D 事件。由于第二期崩积楔下部物质的 C~(14)年龄为距今5745±90年,所以,B 事件大约发生在距今约6000年左右。第四次事件(D)发生在距今400年以内,以致使明代长城发生错动,西错断点的垂直断距为0.35米,东错断点为0.95米。由此估计4次断层错动事件的重复间隔约为2000—2500年。根据三期古崩积楔高度估计三次古错动的垂直位移幅度分别为:红果子沟西部断层崖为0.25—0.5米,东部断层崖为0.9—1.2米,苏峪口为0.8—1.6米,它们均与串件 D 相当。若假定事件 D 与1739年平罗地震相关,则上述4次断层错动的重复间隔即为7—7~(1/2)级以上地震的重复间隔。此数据与根据相同地段断层滑动速率计算的大地震平均重复间隔相当。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断层为右旋走滑正断层,全新世以来垂直滑动速率北段为0.2—0.25毫米/年,中段为0.5—0.63毫米/年。而宁夏南部南、西华山断裂第四纪以来为左旋走滑断裂,20000年以来的走滑速率最大可达28.65毫米/年。这是因为二者分属于华北和青藏两个不同的构造区,因而具有不同的构造活动性及地震重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