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518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51.
钉钉软件是一款智能移动工作平台,将其应用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与短信、电话、即时通讯软件、业务软件等传统服务方式相比,钉钉软件更能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工作留痕的信息化水平。钉钉软件特有的DING功能,还可以用于开展“三个叫应”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952.
石榴树包滑坡是黄蜡石滑坡群中的一个重要滑坡,一直以来备受瞩目,其持续变形对长江航运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石榴树包滑坡的勘探得到其详细的物质组成及结构,通过近两年的GPS表面位移、地下水位、降雨量等自动化监测数据分析,对该滑坡的变形特征、变形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石榴树包滑坡最初以前缘变形为主,现阶段以中后部变形为主。(2)降雨是石榴树包滑坡复活的主要原因,受库水位升降与降雨联合作用使石榴树包滑坡持续变形。前缘变形较小主要是由于前缘渗透性大,水力梯度较小的原因;中后部变形大主要是中后部渗透性小,水力梯度相对较大的原因。(3)降雨对滑坡地下水影响较大,使地下水水力梯度增大可达5~9倍。本研究可为三峡库区滑坡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53.
潮白河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河流。本研究以潮白河中游段为研究区,针对该区段沉积物有机质、氮磷污染程度不明的问题,通过对研究区130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的测定,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氮磷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将有机指数和有机氮污染指数评价法相结合开展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潮白河中游表层沉积物中OM含量变化范围为0.17%~13.15%,平均含量为5.32%; TN的含量为0.005~1.028 g/kg,平均含量为0.192 g/kg;TP的含量为0.367~4.825 g/kg,平均含量为1.662 g/kg。(2)相关性分析表明,OM与TP、OM与TN均呈弱相关,而TN与TP呈强相关。这是因为TN和TP来源相近,主要来自外源,与OM来源有一定差异。根据TOC/TN特征分析,OM主要受藻类、浮游植物和非纤维束植物等影响。(3)有机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潮白河中游段表层沉积物监测点中60%为清洁,33.85%为较清洁,4.62%为尚清洁,1.54%为有机污染。有机污染点主要位于运潮减河入潮白河口和田贾庄排干渠入潮白河口。区域有机氮评价结果以清洁级别为主,整体较好。  相似文献   
954.
Li  Jianguo  Wang  Bin  Jiang  Quan  He  Benguo  Zhang  Xue  Vardon  Philip J. 《Acta Geotechnica》2022,17(6):2059-2077
Acta Geotechnica - In this paper, a meshfree method called adaptive CTM–RPIM is developed to model geotechnical problems with large deformation. The developed adaptive CTM–RPIM is a...  相似文献   
955.
In order to improve CO2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 to solve carbon emission, sandstone from the Triassic Liujiagou Formation (LF) from the Ordos Basin in China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ermeability tests and computed X-ray tomography (CT) scanning. The presence of reactive minerals within the geological CO2 sequestration target storage formation can allow reaction with injected CO2, which changes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LF beds, affecting storage effectivenes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emical reactions o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permeability of sandstone cores representing the LF CO2 storage,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sandstone cores induced by CO2-saturated brine at different reaction times (28-day maximum reaction period).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sandstone increased after reaction with CO2-saturated brine due to mineral dissolution. The sandstone exhibited an increase i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fter 15 days of reaction with CO2-saturated brine. Moreover,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he volume of large pores in the sandstone after the 28-day period. The pore network of the sandstone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CT results, and the porosity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obtained pore network was close to that measured in the test, demonstrating the feasibility to use CT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sandstone after long-time exposure to CO2-saturated brine.  相似文献   
956.
能够支持双低频4T4R的MIMO基站阵列天线已成为目前运营商布网主流,当采用常规设计时,往往造成天线尺寸过大、风载荷过高等问题.在MIMO阵列天线小型化设计时,由于各阵列间距离缩小,电磁耦合急剧上升,导致各天线水平面波束宽度恶化,性能下降严重.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小型化阵列天线设计方法.采用波束合成技术,利用一种功率比随频率变化的新型不等功分电桥复用一组辐射单元,这样每列天线均可复用一个窄波束宽度单元,再通过该窄波束单元与其他宽波束单元合成理想的水平面波束宽度,提升天线覆盖性能.实测结果表明:采用本文阵列天线设计方法能够得到收敛的水平面波束宽度,范围在56°~68°,同时具有较好的增益和系统隔离度,大幅改善了天线性能.  相似文献   
957.
利用2013-2016年惠州市5个环保国控站的PM质量浓度和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及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惠州市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3-2016年惠州市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污染日数和超标日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2016年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已接近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一级标准,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达到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二级标准。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冬季的最高、秋季的次之,非汛期的(10月次年3月)显著高于汛期的(4-9月)。PM2.5污染日均出现在非汛期,尤其是冬季的1和12月,大多出现在晴朗干燥的东北风天气下。分析惠州市20132016年间两次长时间大气颗粒物污染过程发现,这两次大气颗粒物污染过程出现在冷空气减弱、冷高压东移出海后或下一波冷空气来临前,但随着南下冷空气的到来,北风加大或带来明显降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58.
红岭铅锌矿是内蒙古东南部的大型代表性矿床之一.目前,对该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性质及演化问题尚缺乏系统研究.对其展开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矽卡岩期Ⅰ阶段石榴石中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SL)、气相-富气相(LV)及气液两相(VL)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Ⅱ阶段中石英颗粒主要发育LV和VL两种类型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矽卡岩期成矿流体属中-高温、高盐度的不均匀NaCl-H2O体系热液,在成矿过程中发生过沸腾作用而导致铅、锌、铜等有用元素沉淀富集.石英-硫化物期Ⅲ→Ⅵ阶段中矿物均主要发育较单一的VL型包裹体,其中Ⅲ阶段热液均一温度较矽卡岩期明显降低,而盐度没有明显变化;Ⅳ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明显增高、盐度明显降低,反映了有新的高温、低盐度体系热液的加入;而Ⅴ→Ⅵ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及盐度逐渐降低,体现了一种不断与外来天水混合的演变趋势;整体上看,石英-硫化物期流体为简单的中-低温、低盐度NaCl-H2O体系热液.流体包裹体C、H、O同位素研究表明,红岭矿床矽卡岩期Ⅱ阶段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石英-硫化物期成矿流体源自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晚阶段逐渐演化为以大气降水为主.矿床S、Pb同位素研究表明,区内成矿物质具深源特点.   相似文献   
959.
伊朗Emarat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arat是位于伊朗Sanandaj-Sirjan带内的一个大型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其研究程度较低,矿化特征不明,并且,矿床脉石矿物显著富集石英,这一特征在MVT矿床中并不多见,因此,石英富集的原因值得探讨。此外,涉及矿床成因的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有待查明。Emarat矿床铅锌矿体发育于早白垩纪灰岩中,呈多条近平行脉顺层、陡倾产出,矿化分两个阶段,分别为:1成矿前阶段,为细粒石英+黄铁矿强烈交代赋矿灰岩;2成矿阶段,表现为粗粒石英+闪锌矿+方铅矿+方解石呈脉状、斑团状出现在硅化灰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阶段粗粒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为盐水体系,均一温度介于132.2~225.3℃之间,盐度为18.47%~24.15%NaCl,液相组分以Na+和Cl-为主,含少量Ca2+、Mg2+和K+,Na+/K+比值较高(平均为29),SO2-4含量低,成矿流体具盆地卤水特征,岩浆流体特征不明显。石英的δ18 OV-SMOW介于18.6‰~20.7‰之间,分别用低的和高的均一温度峰值计算得到流体的δ18 OH2O范围为2.84‰~4.94‰(T=201.7℃)与7.02‰~9.12‰(T=147℃),流体δD值介于-76.2‰~-57.5‰之间。流体氧同位素组成与岩浆水氧同位素组成相似,但综合岩相学特征、流体包裹体测温和成分数据发现,这种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可能由来自盆地卤水的初始成矿流体在矿化部位与围岩发生强烈水岩作用,从而导致围岩中相对富18 O的氧进入流体所致。结合前人对富石英MVT矿床矿物共生组合的模拟分析,暗示成矿过程中石英的大量出现可能为热的盆地卤水与较冷围岩发生相互作用、温度快速下降所致。闪锌矿δ34S值介于4.6‰~10.3‰,方铅矿δ34S值介于2.6‰~7.9‰,推测硫来自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方铅矿206 Pb/204 Pb比值为18.4112~18.4157,207 Pb/204 Pb比值为15.6472~15.6497,208 Pb/204 Pb比值为38.5642~38.5808,与区域铅锌矿床(点)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表明成矿金属为壳源。  相似文献   
960.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西南三江地区继玉龙特大型斑岩铜矿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矿床。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含矿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S、O、Pb、Sr同位素等特征的研究,并探讨了成矿意义。结果表明:纳日贡玛成矿斑岩体大部分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部分为钾玄岩系花岗岩,Ti、Ta、Yb、Ba等元素亏损,富集Zr,Hf、Rb和轻稀土元素,中低初始锶比值结合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加厚的下部地壳熔融,具有幔源成分的混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