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乾安地区盐碱地显热通量的测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给出了用大孔径闪烁仪在 2 0 0 0年生长季观测到的盐碱地区显热通量的主要结果 ,并初步计算了当地的水热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乾安盐碱地区显热通量占净辐射量的百分比在干旱、非生长季达到 6 5 % ,在多雨、植被生长季仅为 11% ;显热通量因降水而明显降低 ,幅度与降水强度有关 ,反映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征。文中还把LAS的测量结果与传统的梯度法作了比较 ,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鞍山市铁矿矿山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矿山地质灾害较其它地质灾害相比有其独特性。在鞍山铁矿区,排土场沉降不仅与采矿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有直接的联系,还与松散细粒土层、活动断裂有关;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水源条件及构造有一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采矿活动产生的废石废渣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物源;尾矿库灾害主要表现为:洪水漫顶、尾矿砂液化破坏、尾矿坝渗漏及管涌溃堤、尾矿坝滑塌破坏等。本文简要分析了鞍山市铁矿山主要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排土场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及尾矿库地质灾害)和形成条件并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福建夏季对流云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2001年和2002年7~9月利用福建省建阳市和龙岩市二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福建夏季对流云进行系统的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实例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福建夏季对流云的生命史、尺度、强度等特征;多单体合并对流云液态水总量最大,发展-成熟阶段平均值达4.8×109 kg,是福建夏季对流云中最重要降水云型;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南方对流云结构、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卫国  蒋维楣 《气象科学》1997,17(3):274-279
利用三维非静力能量闭合(E-ε)的边界层模式,以深圳海岸复杂地形进行了实际模拟。结果给出了该地区海陆风情形下气流和湍流孤变化特征。在海风发展盛期,气流方向由大面积的水域和内陆的位置决定,不规则海岸线对局地气流影响不大,夜间陆风时,不规则海岸线对局地气流影响较大,湍流能量高值颁在陆地上空的不稳定层内,水面上湍能很小。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上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最新研制的岩体应力、应变匹配传感器对西安立井煤柱开采引起的井筒附加应力特别是对井筒穿过断层附近产生的附加应力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对滇东寒武系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层序的基本特征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确定有10个层序,其时限为1~10Ma,其中下寒统武有6个,中、上寒武统各2个。此外还划分出次层序27个、组合层序2个。此项研究工作对本区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界线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1)沧浪铺阶生物地层的争论,是由于滇东存在两个Ⅰ型层序边界,乌龙箐段与红井哨段为假整合关系,故生物带发育不完整;(2)双龙潭组与西王庙组应为同时异相沉积体;(3)双龙潭组顶部时限,以SB2i为标志,应与娄山关组底部边界对比,故可能上延至晚寒武世早期  相似文献   
17.
图像配准和融合及其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图像配准和融合是图像分析和处理的基本问题,在医学影像、遥感、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它们在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应用。本文提出并实现了基于Fourier变换的图像配准和基于子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在图像融合中,我们采用特征选择的取大原则,这种准则更适合于来自不同图像中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造成大浪淀水库富营养化主要因子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水质恶化更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本文针对河北省大浪淀水库投入运营后水质变化的情况,论述了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分析了影响大浪淀水库水质的主要因子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了改善水体环境、提高饮用水质量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Coupled thermo‐hydro‐mechanical‐chemical modelling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in past decades due to many contemporar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e.g., waste disposal,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However, molecular‐scale interactions within geomaterials (e.g., swelling and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yet are rarely incorporated into existing Thermal‐Hydro‐Mechanical‐Chemical (THMC) framework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coupled hydro‐mechanical‐chemical constitutive model to bridge molecular‐scale interactions with macro‐physical deformation by combining the swelling and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through an extension of the new mixture‐coupling theory. Entropy analysis of the geomaterial system provides dissipation energy, and Helmholtz free energy gi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ids and fluids.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used to compare with the selected recognized models,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swelling and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processes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deformation of the geomaterials.  相似文献   
20.
Previous work on three‐dimensional shakedown analysis of cohesive‐frictional materials under moving surface loads has been entirely for isotropic materials. As a result, the effects of anisotropy, both elastic and plastic, of soil and pavement materials are ignored. This paper will, for the first time, develop three‐dimensional shakedown solutions to allow for the variation of elastic and plastic material properties with direction. Melan's lower‐bound shakedown theorem is used to derive shakedown solutions. In particular, a generalised, anisotropic Mohr–Coulomb yield criterion and cross‐anisotropic elastic stress fields are utilised to develop anisotropic shakedown solutions. It is found that shakedown solutions for anisotropic materials are dominated by Young's modulus ratio for the cases of subsurface failure and by shear modulus ratio for the cases of surface failure. Plastic anisotrop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material cohesion ratio, the rise of which increases the shakedown limit until a maximum value is reached. The anisotropic shakedown limit varies with frictional coefficient, and the peak value may not occur for the case of normal loading only.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