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7年   3篇
  1926年   2篇
  1924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马少坤  邵羽  吕虎  WONG K S  吴宏伟  陈欣  江杰 《岩土力学》2016,37(6):1563-1568
为解决地下水位随季节升降变化时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长期影响难题,通过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地下水位循环变化时隧道对群桩的长期影响。主要分析水位循环变化时地表长期沉降、桩顶长期附加沉降、桩身长期附加弯矩和附加轴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隧道附近,地下水位循环变化尤其是降水对地表长期沉降影响更为明显。地表长期附加沉降随着地下水位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且呈衰减式变形,即使经过3次水位升降循环也不能稳定;桩基长期附加沉降显著,其附加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50%以上;前、后桩的长期附加轴力基本为正值,桩总轴力增加,对既有受压桩极为不利,附加轴力拐点位置及最大值有所区别;经过3次地下水位循环变化后,前、后桩桩身弯矩反弯点个数减少,但桩身最大附加弯矩均明显变大,当达到极限弯矩,桩身出现塑性铰,这对穿越厚软弱层地基中的既有受压柔性桩极为危险。  相似文献   
72.
73.
为研究温度和湿度对生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自主研发了温、湿控制生土三轴试验装置。基于常规三轴压力室,借助电涡流非接触位移传感器搭建高精度变形测试系统,实现环境变化下生土应变的连续性捕捉。针对法国里昂地区生土材料,开展不同湿度、围压和温度作用下生土三轴循环加载-卸载试验,实测生土在不同工况下的三轴剪切破坏强度、应力-应变曲线及体积变化,通过分析滞回曲线,研究弹性模量和残余应变随应力水平的演化特征;同时进行了变湿度条件下生土气态水迁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稳定控制生土环境变化条件,模拟再现生土单元体实际服役工况,精确测量试验过程中生土力学指标及湿度、温度与压力等环境指标,初步检验了装置性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相关成果可为荷载-湿-热耦合作用下非饱和生土变形机制的研究与本构模型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4.
The observed long-term trends in extreme temperatures in Hong Kong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recorded at the Hong Kong Observatory Headquarters from 1885-2008. Results show that, over the past 124 years, the extreme daily minimum and maximum temperatures, as well as the length of the warm spell in Hong Kong, exhibi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ong-term rising trends, while the length of the cold spell show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The time-dependent return period analysi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return period for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at 4°C or lower lengthened considerably from 6 years in 1900 to over 150 years in 2000, while the return periods for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reaching 35°C or above shortened drastically from 32 years in 1900 to 4.5 years in 2000. Past trends in extreme temperatures from selected weather st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from 1951-2004 were also assessed. Over 70% of the stations studied yield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ising trend in extrem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while the trend for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s was found to vary, with no significant trend established for the majority of stations.  相似文献   
75.
运用基尼系数、变动系数、加重变动系数及锡尔系数对加拿大地域间收入差距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自1950年代至1960年代加拿大地域差异的缩小比较缓慢,到了1970年代中期地域差异呈现出急剧缩小的倾向,随后地域差异缩小开始停滞,而进入1980年代后期地域差异又有扩大的倾向。同时加拿大政府的财政补贴对地域差异带来了很大的影...  相似文献   
76.
河沥背西北走向的断层最近期的构造活动发生于晚更新世时期,至全新世已经完全停止.晚更新世后期香港地区(如河沥背、黄竹洋、南山和贝澳)滑坡、泥石流和巨型滚石等重力地质事件频繁发生,而且还有原地重复的情况.按照地面地质破坏现象的分布范围、规模和数量等指针综合分析,在晚更新世后期香港地区可能曾经遭受过强烈地震的袭击,其烈度估计可达Ⅸ-Ⅹ度,而且在数万年之内曾经多次发生.1万年以来,构造运动减弱,地震活动降低,地面运动的最大强度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77.
1INTRODUCTIONThe importance of urban park in a sustainable urban e-cosystem is an aspect that, until now, has been well under-researched (BREUSTE etal., 1998). Public de-mand to improve urban environmental quality, howev-er, has risen. How to improve the livability of com-pacted and congested cities like Hong Ko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debate for scientists and poli-cy-makers. The study of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of human-environment in urban areas, such as the behav-iors of park …  相似文献   
78.
将生态型水质模式应用于珠江口模拟研究,模式结果较好地再现了珠江口丰水期营养物质和溶解氧的水平及垂直分布趋势,说明模式已抓住了珠江河口的动力和生化变化的关键过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丰水期珠江河口计算区域氮处于富裕状态,磷和光照控制着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79.
广东地区地震动衰减和场地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55,自引:9,他引:5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广东数字地震台网14个地震台的249条波形资料,研究了广东地区的衰减模型和各台站的场地响应. 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拟合,得到了广东地区的几何衰减函数. 同时也采用线性几何衰减模型和两段几何衰减模型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拟合. 残差比较表明,线性几何衰减模型的残差最大,两段几何衰减模型的残差其次,而三段几何衰减模型的残差最小. 由此可以推论广东地区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具合理性和适用性. 得到广东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481.5·f0.31;14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放大效应,这与它们均处于岩石地基相符.  相似文献   
80.
偏心结构扭转振动研究中几个基本参量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根据工程振动实测观察及结构地震模拟实验中的模态测量结果指出,通常的确定性弹性分析方法中,直接由构件的几何尺寸确定其刚度并进而确定结构的自振特性,进行结构的弹性反应分析和设计,其结果只能代表结构处于完全理想弹性状态时对外界激励的一种理论估计。由此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基于强度及屈服变形的构件刚度的确定方法,进而指出在偏心结构的扭转振动研究中,结构的刚度偏心实际上依赖于强度偏心,并不能随研究者的意愿随意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