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Objective The modern Earth is characterized by two types of orogens:collisional orogen and accretionary orogen.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is made up of widespread multiple ancient archipelagos.It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non-collisional orogen,contrasting with the archetypical AlpineHimalayan-type collisional orogens.Although the CAOB is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以山西省为实验区,基于ICESat/GLA14测高数据对SRTM1 DEM和ASTER GDEM V2数据的垂直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在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地貌类型中的误差分布情况,并基于地形剖面方法分析了2种DEM数据在地形表达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 在垂直精度上,SRTM1 DEM数据要明显高于ASTER GDEM V2数据,其绝对误差均值分别为4.0 m和7.8 m,标准偏差分别为6.0 m和10.7 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1 m和10.7 m。② 这2种DEM数据的精度受坡度影响严重,随坡度值的升高误差增大;SRTM1 DEM的绝对误差均值、标准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在水田最小,在林地最大,而ASTER GDEM V2的这3种误差在居民用地最小,在林地最大;SRTM1 DEM 和ASTER GDEM V2的绝对误差均值、标准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在平原地区最小,在大起伏山地最大。③ 在平原和台地地区,ASTER GDEM V2数据高程值有异常波动,SRTM1 DEM在起伏山地存在对山谷过高估计。总体上,SRTM1 DEM比ASTER GDEM V2对地形的表达准确,与ICESat/GLA14对地形的描述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73.
The Donggebi Mo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Eastern Tianshan Orogenic Belt, Central Asia Orogenic Belt. Rhenium and osmium isotopes of molybdenites from the Donggebi porphyry Mo deposit have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timing of mineralization and the source of osmium and, by inference, ore metals. Molybdenite was collected mainly from a granite porphyry stock,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oderate to strong silicification. Rhenium concentrations in molybdenite samples are between 10 and 63 μg g?1. Analysis of eight molybdenite samples yields an isochron age of 234.3 ± 1.6 Ma (2σ) with an initial 187Os of 0.04 ± 0.45 (MSWD = 0.25). The data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metals and magmas have a mixed (crust + mantle) origin.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history and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granitoid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Mo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East Tianshan Orogenic Belt were related to a post‐collision extensional setting in the Early Mesozoic.  相似文献   
74.
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研究已成为世界上热门的地球科学领域之一,其中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尖晶石+石英、大隅石+石英以及富铝斜方辉石等标型矿物组合和特征可以指示岩石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温度>900℃),这对查明地球深部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初次对产于世界上不同地区超高温麻粒岩尖晶石+石英共生等的标型矿物组合、不同赋存状态的尖晶石ZnO含量、XZn[Zn/(Mg+Fe2++Zn)]、XMg等进行分析和对比,认为不同地区不同赋存状态的尖晶石,其ZnO含量、XZn和XMg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超高温麻粒岩尖晶石中ZnO质量分数多数低于2.5%,但个别特殊的有高达近15%。尖晶石中XZn较低且尖晶石与石英共生,可以作为超高温变质的证据之一。通过对阿尔泰南缘超高温尖晶石-斜方辉石-石榴石麻粒岩中尖晶石成分及ZnO含量分析,得出与石英共生的尖晶石ZnO质量分数约为2.50%,且有与XFe成正比的变化趋势,而与钛铁矿共生的尖晶石ZnO质量分数约为1.85%,虽然两者含量稍有不同,但与世界上超高温麻粒岩中多数尖晶石ZnO含量相比都相近。结合其他特征矿物组合,可以确定该岩石中尖晶石与石英共生组合可以作为阿尔泰地区发生超高温变质作用的证据。通过对阿尔泰南缘与尖晶石-石英有关的变质反应期次划分等的初步研究,认为变质期次可划分为峰期变质和退变质两期,推测峰期的温度条件可达到1000℃,且该超高温麻粒岩可能经历了顺时针p-T演化轨迹。该超高温麻粒岩在阿尔泰造山带的出现,可能与古生代时期发生的古亚洲洋俯冲、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造山作用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5.
阿尔泰造山带喀纳斯地区出露一套钾质富镁英安岩,锆石U Pb定年显示其形成于早泥盆世(411±4 Ma)。该套英安岩富SiO2(6471~6777 wt%),MgO(328~353 wt%)和K2O(212~275 wt%),贫Na2O(170~185 wt%),K2O/Na2O比值介于(120~153),具较高的Al2O3(1412~1533 wt%)和较低的CaO(112~128 wt%),ASI指数>18,显示过铝质钙碱性岩浆系列特征,明显不同于初始的高镁安山质岩浆。样品具有中等的Cr(134×10-6~153×10-6)、Co(1747×10-6~1865×10-6)、Ni(71.64×10-6~80.76×10-6)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U、Th、Pb及LREE,发育Sr、Ba及“TNT”(Ta、Nb、Ti)负异常,显示俯冲带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其高的Mg#(5171~5247)和低的εNd(t)值(-46~-42)说明该套火山岩可能来自遭受强烈交代作用的地幔楔部分熔融。样品具有较高的Ba/La、Pb/La比值和较低的Th/Yb、Nb/Y比值,显示地幔交代作用以俯冲沉积物熔体的交代作用为主。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喀纳斯钾质富镁英安岩可能主要是受俯冲沉积物熔体交代的上覆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阿尔泰泥盆纪处于俯冲作用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此外,该套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制约了其下覆的哈巴河群沉积上限,显示哈巴河群沉积于早泥盆世之前。  相似文献   
76.
77.
作为中亚造山带南部的最终缝合界线,天山-索伦缝合带记录了古亚洲洋晚期的扩张消减历史。本文对新疆北天山混杂带中奎屯河蛇绿岩的斜长花岗岩进行了SIMS锆石年代学研究及地球化学研究。斜长花岗岩富Na2O,贫K2O(<1%)和Al2O3(<15%),微量元素含量整体低于标准N-MORB,稀土配分曲线平坦,无明显Eu异常,是典型的洋中脊斜长花岗岩,其结晶年龄代表准噶尔洋盆扩张时代。24组离子探针测年数据显示,斜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343.1±2.7 Ma。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本文认为在晚古生代石炭纪,伴随着哈萨克斯坦山弯构造的逐渐形成,准噶尔洋盆持续扩张并向外俯冲于周缘地体之下,形成了东、西准噶尔洋内弧,以及天山和阿尔泰安第斯型陆缘弧。  相似文献   
78.
北山造山带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的关键地区之一,浊积岩是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山古生代浊积岩主要出露于营毛沱、柳园和黑山口地区。营毛沱浊积岩发育于下奥陶统,古水流方向由南向北,内部砂岩具中高等风化程度的长英质源区,构造背景为被动陆缘。早二叠世柳园浊积岩内部砂岩具低到中等风化程度的中基性源区,构造背景为大洋岛弧。早二叠世黑山口浊积岩中的砂岩源区具中等风化程度,环境相对柳园砂岩较为稳定,和长英质源区的沉积岩具相似性,构造环境可能为活动陆缘弧。对北山古生代浊积岩的解剖揭示北山古生代经历了复杂的俯冲增生过程。早古生代花牛山-火石山一带发育向北的俯冲,火石山南部被动陆缘形成营毛沱浊积岩,之后的俯冲带局部后撤形成泥盆纪墩墩山岛弧。柳园地区晚古生代洋壳向花牛山和石板山岛弧带俯冲分别形成了柳园和黑山口浊积岩。本研究支持北山增生时间持续到早二叠世的观点,对认识天山、索伦缝合带的衔接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80.
宿亮  赵文娇 《测绘通报》2013,(6):98-101,114
数字化地籍测绘已经成为我国地籍测量工作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会产生一些无属性的地形图,此类地形图无法入库。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地籍测绘工作的经验,针对CASS 9.1测绘成图软件,对无属性地形图重画成标准入库地形图技巧进行介绍,对测绘大比例尺地图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