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4篇
  免费   1274篇
  国内免费   1601篇
测绘学   350篇
大气科学   1439篇
地球物理   1769篇
地质学   3232篇
海洋学   1011篇
天文学   218篇
综合类   882篇
自然地理   8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419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41.
Based on lab-culture experiments analyzing limit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iron and phosphorus on the growth of Cryptomonas sp. (Cryptophyceae), and the study of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 of Fe-bound P in sediment cores collected from the marine region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China, reasons for the high frequency of phytoplankton bloom therein are discuss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Fe and P can obviously accelerate algal development, and the optimum culture conditions maintaining maximum growth rate are 0.05 μM Fe and 50 μM P. Cellular contents of Fe and P is consistent and the P:Fe molar ratio is 159:1. The optimum range of the P:Fe molar ratio in culture experiments for cell incubation is 500–1400. The vertical trends of total Fe and total P variations in sediments are parallel. Fe-bound P is the main species of inorganic sedimentary P. Through continuous leaching with agitation, 34–80% of exchangeable P and 4–23% of exchangeable Fe are concurrently released from the surficial sediments. This is a possible way by which nutrients are made available to phytoplankton. These factors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a high frequency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相似文献   
942.
The problem of ore-bearing potentiality of the strata involves metallogenic theory and ore-search orientation. Studi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dogenic Au-Ag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North Hebei indicated that the strata in which ore deposits occurred range in age from Paleozoic, Proterozoic to Mesozoic. In addition the ore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as being strata-bound in nature. The arise and establishment of “extracting” viewpoint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 1) influence by the idea of “ore-source bed”; 2) limitation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the 1980s’ (especially gold element); and 3) a small number of samples (sampling locations were mostly disturbed by mineraliza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re-forming materials would most probably come from the deep interior of the Earth. Deep-seated ore-bearing materials including Au-Ag polymetals were brought to the shallow levels by way of mantle plume-mantle sub-plume-mantle branch structure multi-stage evolution, finally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ore deposits.  相似文献   
943.
同震地表破裂带是地震破裂最直观的表现。地表破裂带的精细填图对理解地震破裂过程及发震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5.12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同震破裂带南部的虹口乡区段开展了较为精细的填图工作,该区段地表破裂带的平面几何和同震位移特征沿走向均显示出公里尺度的横向变化和复杂性。根据同震破裂不连续性特征可把地表破裂分为4段,自南向北依次为深溪沟段、庙坝段、高原新村段和八角庙段。其中,深溪沟段和八角庙段同震垂直位错较大,达.5~6m;庙坝段同震垂直位移量普遍较低,1~2m或更低;  在高原新村附近,地表破裂带分为近平行的南北两支,北支以右旋走滑为主,南支以南东盘逆冲抬升为主,这与与映秀-北川同震破裂总体北西盘抬升的性质相反。本文对高原新村附近的反向陡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是破裂在从深部往上扩展的过程中,在浅表部位顺着发育在虹口东南部的大鱼洞-龙溪飞来峰后缘的具南东倾向的断面继承而成。与北川沙坝附近的反向陡坎一样,说明老断裂带构造几何特征对单次地震破裂的扩展有牵引作用。最后,讨论了八角庙有切割关系的两组断层擦痕的地震学和地质学意义,指出可能指示了映秀-北川断裂面上局部区段震前的初始应力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44.
甘肃河西走廊早期冶炼活动及影响的炭屑化石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炭屑化石的显微结构研究是根据木材的解剖特征(组成木材的细胞与组织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确定燃烧植物的类型,重建古植被和古环境,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火石梁和缸缸洼青铜冶炼点位于河西走廊西北部、黑河流域下游巴丹吉林南缘沙地中,散布了大量的炭屑化石遗存。通过炭屑化石3个切面(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显微结构特征研究,比对现代切片标本和木材解剖图版,识别和确定炭屑化石的木材种属,确定 2100~1860BC期间的青铜冶炼所用木材为柽柳、杨属、柳属、蓼科4种乔灌木植物,火石梁和缸缸洼地区大量乔、灌群落生长要比目前荒漠生态环境优越的多。先民的青铜冶炼活动导致乔木和灌木植物被大量砍伐,植被盖度急剧降低,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是1900BC左右杨属、柳属和蓼科乔灌木植物基本消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5.
硅藻壳体氧同位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古气候研究手段[1~3],硅藻的分离提纯是开展此项研究的重要一环.矿物杂质由于与硅藻壳体的氧同位素差异很大[1,4,5],对目前常用的硅藻氧同位素实验方法[1,4]获得的结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46.
永定河形成时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永定河冲洪积物的研究发现,永定河形成前后的沉积环境明显不同。钻探资料表明永定河形成前本地区沉积环境主要为湖泊相,当时湖水宁静,沉积物主要为泥岩和粉砂。永定河形成时洪水裹携大量碎屑形成巨厚的泥石流堆积,沉积环境为冲洪积相,主要为砂砾石、砂、粉砂和粘土互层,形成巨大的冲洪积扇。通过新5孔钻孔岩芯273块古地磁样品的系统剩磁测试,获得了该钻孔岩芯的古地磁极性序列,对比国际地磁极性年表,认为该钻孔岩芯剖面 0~96.59m以正极性带为主,对应布容正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0~0.78Ma;  96.59~246.79m则以反极性带为主,对应松山反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0.78~2.58Ma;  246.79~413.64m以正极性带为主,则对应高斯正极性时,其地质时代为2.58~3.58Ma,属于新近纪上新世。研究推测永定河最早的沉积物为上新世形成,距今3.33~3.58Ma。
  相似文献   
947.
Up to now,there were no systematic studies of geochemistry and isotopic age for the Yixian(义县) fluorite deposit,western Liaoning(辽宁) Province,Chin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setting,we studied the REE,Rb-Sr and Sm-Nd isotopes.The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of fluorite are characterized by moderate LREE depletion(LREE/HREE=0.95-3.57,(La/Yb)N=0.08-2.84) and enrichment of Sr(146×10-6-596×10-6) and moderately positive Eu anomalies(δEu=1.10-1.34),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ho...  相似文献   
948.
2010年5月北美非开挖技术协会(NASTT)在美国芝加哥举办了一年一度年会,同时庆祝协会成立20周年,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几百位学者对非开挖技术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探讨。本文主要从136篇会议论文中遴选了有关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在北美地区的应用近况进行了描述,包括水平定向钻进中的窜浆问题、入海口的钻进技术、敷设管道的推进技术、钻杆失效的管理、地表变形检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笔者希望通过这些技术介绍,能够对国内广大非开挖业内人士的设计、施工、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49.
冷爱国  孙爱华 《地下水》2010,32(6):147-149
分析了日照市的水资源现状以及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途径:实行地表水、地下水、城市雨水以及过境水的优化分配、联合调度;发展节水农业;配套高效、健全的保障体系;建设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工程;改善水库周边环境,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海水入侵防治措施等。  相似文献   
950.
充分利用长江三峡工程文物抢救性发掘的宝贵机会,通过对重庆市忠县中坝遗址、丰都县玉溪遗址等典型遗址和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层环境考古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利用年代学、沉积学、重矿物组分鉴定、锆石形态统计、地球化学和环境磁学方法辨别考古遗址地层中古洪水沉积的方法;建立了该区地表孢粉-气候的转换函数,并将其用于对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层的研究,弄清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背景,并将自然沉积地层环境演变记录与典型考古遗址地层古洪水事件作了对比分析。遗址时空分布研究表明:长江三峡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宋代677处遗址时空分布总趋势是从西往东、从高往低逐渐增加的,遗址多沿江河分布,且在河流交汇处呈聚集状态,这与人类多选择河流1~2级阶地为生、河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有关。研究表明:中坝遗址能延续5000a的原因一方面与其盐业遗址的属性有关,另一方面与其长期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有关。从该遗址T0202探方出土近20万件动物骨骼的分类统计证明了这一点。7.6kaBP以来,水位在吴淞高程147.024m以上的古洪水至少在玉溪遗址T0403探方中留下了16次沉积记录。神农架大九湖297cm厚的泥炭及其148个孢粉样品和10个AMS14C测年数据表明,该泥炭地层为本项目提供了理想的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背景,尤其8.2kaBP前后的降温事件很明显,6.7~4.2kaBP为中全新世最适宜期,4.2kaBP前后由暖湿转为凉干,3.5~0.9kaBP季风降水整体较弱,0.9kaBP前后转为较凉湿。根据对中坝和玉溪两处遗址地层的研究,在8.2~6.7kaBP期间出现有10个古洪水层;在6.7~4.2kaBP全新世最适宜期遗址地层中出现有8个古洪水层;在3.5~0.9kaBP降水减少的时期,中坝遗址中仅出现2个洪水层(即西周时期的37-1和战国早期的第21层);在0.9kaBP以来降水较多的时期,中坝遗址中存在3个洪水层(即宋代中期的11C-1层、清代的5-1层和1981年的2B-2层)。这表明,8.2~6.7kaBP的洪水在三峡地区次数是最多的,6.7~4.2kaBP的洪水数量次之。长江三峡库区的这一古洪水发生规律或许可以解释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在7.8~5.1kaBP期间遗址数量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