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6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451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393篇
地球物理   264篇
地质学   672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We develop an effective field theory of density fluctuations for a Newtonian self-gravitating N-body system in quasi-equilibrium and apply it to a homogeneous uni-verse with small density fluctuations. Keeping the density fluctuations up to second or-der, we obtain the nonlinear field equation of 2-pt correlation ξ(r), which contains 3-pt correlation and formal ultra-violet divergences. By the Groth-Peebles hierarchical ansatz and mass renormalization, the equation becomes closed with two new terms beyond the Gaussian approximation, and their coefficients are taken as parameters. The analytic solu-tion is obtained in terms of the hypergeometric functions, which is checked numerically.With one single set of two fixed parameters, the correlation ξ(r)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wer spectrum P(k) simultaneously match the results from all the major surveys, such as APM, SDSS, 2dfGRS, and REFLEX. The model gives a unifying understanding of several seemingly unrelated features of large scale structure from a field-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e theory is worth extending to study the evolution effects in an expanding universe.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监测资料,对2010年6月2日晋东南局地强降雹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雹过程在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场上呈典型的偏北气流型,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蒙古脊前、冷涡后部偏北气流促使冷空气动力下传是这次局地强对流天气主要的动力触发机制;雷达回波演变显示位于低涡后部的强回波分布分散,呈现“爆米花”状;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的变化与对流云团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孤立云团的合并使能量集中和加强,有利于冰雹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3.
通过Delphi编程语言、Paradox文件数据库、BDE数据连接引擎三者合一,编程构建计算机软件管理平台,完成雷击事件的录入登记、调查分析、结论鉴定以及过程中的文档、影音、图片等一系列资料的分析处理和整理归档。该软件平台系统建立后台数据库,具有雷电灾害资料数据的输入、保存、检索、排序、备份等功能,系统能够自动生成各种数据表格、分析报告,把查询、分析、统计的结果等直接导入到Word或Excel文档中,查询、打印和日常管理等非常方便。该系统针对性强、易于操作、方便快捷,交互界面良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支持向量机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机器学习新算法,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把学习问题转化为一个二次规划问题来获得最优解,克服了BP神经网络方法中无法避免的局部极值问题。根据支持向量机的原理和方法,在介绍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汾河水库上游流域自然及水文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径流预测模型,利用1990-2005年的水文资料进行了检验,并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的精度比BP神经网络有提高,且月径流和非汛期日径流中的预报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995.
青岛奥帆赛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初步建立了青岛奥帆赛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系统(包括预报模式和释用模式)。预报模式基于Weather Research & Forecast(WRF)模式V3.0,模式设计为网格数60×50×38,水平分辨率500 m。在IBM小型机上用8个线程作15 h预报所需机时约为1 h 20 min,可满足实时业务预报需要。利用高分辨率边界层模式和城市小区尺度模式对该预报结果进行了动力释用(水平分辨率分别为100 m和10 m)。该模式系统于2008年夏季进行了实时运行试验,模式产品在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青岛分中心使用。结果表明:该模式系统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对城市热岛、海陆风、地形及建筑物影响等局地环流特征有较好的模拟效果。数值试验分析表明:城市化引起城市热岛效应,增大了海陆温差,使海风加强;城市建筑物拖曳作用使风速减小,从而使海风推进速度减缓;精细下垫面资料的引入对海风等局地环流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6.
近50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5年东北地区100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得出各年代稳定通过10℃,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分布的变化,进而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气温持续增暖,线性趋势达0.4℃/10 a,较我国其他地区更为显著,且与各热量资源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使得稳定通过10℃,0℃积温普遍显著升高,且稳定通过10℃,0℃积温的持续天数也普遍显著增加;稳定通过10℃,0℃积温和持续天数的等值线在东北平原和相对平坦的内蒙古高原向北大幅度推进,而在山区有向高海拔地区抬升的趋势;稳定通过10℃,0℃积温持续天数普遍增加是受到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延后的影响,而且起始日期提前比终止日期延后的影响更明显。东北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有利于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稳定。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山西省地质环境中心提供的1956-2004年间32个区划县由气象因素诱发的354例地质灾害和山西省气候中心提供的与354例突发性地质灾害相对应的当天、前14天逐日24 h的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降水累积量与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象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地质灾害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平川,集中发生在6-9月.日降水量>50 mm时,发生滑坡的概率为65.5%;连续15天累积雨量>100 mm时,发生滑坡的概率为81.3%.此外,分析地质灾害与影响天气系统关系发现:副高西进北抬往往导致单发性地质灾害,东退南压则往往导致群发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发生在副高外围5840和5880 gpm线之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998.
青藏高原雨季降水凝结潜热的估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栋梁  柳苗  王慧 《高原气象》2008,27(1):10-16
利用美国NOAA系列卫星观测的青藏高原区(75°~105°E,25°~40°N)水平分辨率为2.5°×2.5°经纬度网格,共91个网格点的1974年6月—2005年12月的月平均射出长波辐射(简称OLR)资料,青藏高原93个常规气象站的1961—2005年的月降水资料,在研究降水量与OLR关系及其气候分区的基础上,分区、分网格建立了利用OLR估算降水量,进而估算降水凝结潜热的数学模型。利用所得模型计算出青藏高原雨季1961—2005年历年逐月的降水凝结潜热。结果表明,高原东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1.5 mm,凝结潜热为18.55×1020J。近45年高原东部的降水凝结潜热有所增大,其递增率为0.218×1020J/10a,相当于每10年增加1.2%。高原总体的降水凝结潜热及其变率略大于高原东部。  相似文献   
999.
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日照时间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坡度、坡向和地形之间相互遮蔽等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 实际起伏地形下的日照时间与水平面上的日照时间有一定差异。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 (DEM) 的起伏地形下日照时间的模拟方法, 计算了起伏地形下贵州高原100 m×100 m分辨率日照时间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坡度、坡向、地形遮蔽对日照时间的影响较大, 实际起伏地形下日照时间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特征。1月太阳高度角较低, 坡度、坡向的作用非常明显, 地形遮蔽面积较大, 日照时间的空间差异较多, 日照时间为16~142 h, 最大值约为最小值9倍; 7月太阳高度角较高, 地形遮蔽面积相对较小, 日照时间的空间差异相对较少, 日照时间为133~210 h, 最大值为最小值1.6倍, 但由于7月日照时间相对较多, 局地地形对日照时间影响仍明显。4月、10月日照时间及其变化幅度介于1月和7月之间。  相似文献   
1000.
在现有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中,各省市都做了很多理论研究和实际转换工作。本文阐述了现有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方法,对不同数据、不同方法转换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成果的影响,为今后现有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以确保成果转换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