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季铮  谢予星  王玥 《测绘通报》2016,(10):97-100,132
为改善测绘学科实验教学硬件制约、时空限制的现状,降低训练作业成本,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nity 3D游戏引擎的虚拟测量实验系统设计思路。在虚拟系统中,全面实现了设备虚拟、操作虚拟,数据虚拟,可操作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虚拟测量设备完成高真实度的导线测量、碎部测量、三维激光点云扫描等多种测量试验,并得到虚拟场景中的测量结果反馈,用于模拟真实的测量数据计算或后处理。该系统的使用,可填补目前测量试验自学方式的空白,为测绘学科实验教学提供新的开展模式。  相似文献   
32.
The high-pressure (HP) eclogite in the western Dabie Mountain encloses numerous hornblendes,mostly barroisite.Opinions on the peak metamorphic P-T condition,PT path and mineral paragenesis of it are still in dispute.Generally,HP eclogite involves garnet,omphacite, hornblendes and quartz,with or without glaucophane,zoisite and phengite.The garnet has compositional zoning with X_(Mg) increase,X_(Ca) and X_(Mn) decrease from core to rim,which indicates a progressive metamorphism.The phase equilibria of the ...  相似文献   
33.
采用Netzsch STA409PC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苏州高岭石(KW125)在30℃~1 200℃间的热分解过程。采用"Netzsch Thermokinetics software"软件对其脱羟基机理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研究。基于等转化法评价了反应活化能及反应进程的依存关系。基于多元非线性拟合确定了最可能反应机理及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苏州高岭石在30℃~1200℃温度范围的热分解为脱羟基与相转变等两个阶段。其脱羟基(30℃~800℃)过程中活化能呈现三个变化:197.68 kJ/mol±12.95 kJ/mol→181.04kJ/mol±18.98kJ/mol→269.7kJ/mol±14.64kJ/mol。脱羟基反应遵循三步连续反应模型t:f,f;(D3-Fn-Fn),一个三维扩散(D3)反应,然后是两个n序列(Fn)反应。第一步,f(α)=3(1-α)^2/3/(2(1-(1-α)^1/3),E1=185.27 kJ/mol,logA=10.83s^-1;第二步,f(α)=(1-α)^n,n=1.75,E2=187.81 kJ/mol,logA=10.32s^-1;第三步,f(α)=(1-α)^n,n=4.4,E3=262.70 kJ/mol,logA=13.26s^-1。  相似文献   
34.
层间剪切带法向空间分布定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层间剪切带法向空间分布定量预报问题。文中首先对层间剪切带发育的力学机制进行了再认识, 提出了基于变形破坏程度的分类方案; 引进了构造地质学中的尺度概念; 讨论了影响层间剪切带在法向空间发育分布的因素并建议了相应的考虑方法。之后, 建立了两个模型分别讨论岩石地层软硬相间的组合特征和完善型剪切带分区段预报。由此提出了一套实用性强比较可靠的定量预报方法, 最后用该方法对清江高坝洲坝基层间剪切带的分布进行了验证性预报, 取得了较高的精度(精度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35.
海口港纳潮量及其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遥感影像中提取的水域面积,结合潮汐资料建立的纳潮量算式的方法,得到海口港1990年纳潮量为2.57×10^7m^3,1984年为2.94×10^7m^3,1965的为2.62×10^u7  相似文献   
36.
沙障在固定流沙、促进植被恢复和改良土壤等生态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毛乌素沙地设置沙柳(Salix psammophila)沙障6、8、10、11、12年的沙丘迎风坡(裸露沙丘地作为对照)开展了植被调查和土壤养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设障8年后的沙丘迎风坡0—30 cm深度内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流动沙丘,且设障10—11年沙丘迎风坡植被盖度、0—80 cm深度内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达到最大,但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明显的变化,所有样地间和3个深度层间的全磷、全钾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植被总盖度、0—80 cm深度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全氮含量相互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而且土壤pH值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线性降低。沙柳沙障固沙地的植被盖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相互之间存在趋同性,且布设10年的沙障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成效达到最大,之后表现出下降趋势。据此建议活体沙柳沙障在维持其固沙功效的前提下以10年为限需进行平茬处理。  相似文献   
37.
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两类雨型的环流特征及预测信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俊虎  杨柳  曾宇星  封国林 《大气科学》2016,40(6):1182-1198
利用中国南方66站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两类雨型进行了划分,对比分析了两类雨型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海温及环流的差异,以探讨两类雨型的形成机制及前期预测信号。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之前华南型出现的频次较高,之后长江中下游型出现频次增多;长江中下游型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强偏西偏南,东亚夏季风(EASM)偏弱,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乌阻)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鄂阻)较强,欧亚中高纬以经向环流为主,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辐合,导致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华南型年大气环流与长江中下游型年大体相反,登陆华南的台风偏多,冷暖空气在华南地区辐合,导致华南地区降水偏多;其中副高的脊线位置和中高纬阻塞强弱是长江中下游型和华南型形成的关键因素。两类雨型前期海温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型年,前冬赤道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偏暖,为典型的东部型El Ni?o,副热带南印度洋偶极子(SIOD)呈负位相,春季El Ni?o衰减,SIOD负位相也减弱,但印度洋持续增暖;华南型年,前冬和春季的海洋演变与长江中下游型年大体相反;关键区域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YRR)和华南夏季降水(SCR)的年际关系存在年代际变化,YRR和SCR与前冬Ni?o3.4指数、SIOD指数和春季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海温模态(IOBW)指数的相关关系在80年代之后逐步减弱,这主要是由于这三个关键海温指数与EASM及副高脊线的相关关系在80年代之后逐步减弱;两类雨型前期大气环流差异分析表明,春季大气环流的差异性要比前冬显著,长江中下游型年,春季副高、南海副高、马斯克林高压(马高)、澳大利亚高压(澳高)均偏强,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偏弱,北太平洋涛动(NPO)呈正位相;华南型年春季的关键环流系统异常不明显,仅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偏强,NPO呈负位相。前期海温演变及春季大气环流关键系统的异常可以作为两类雨型年的一些预测信号。  相似文献   
38.
利用被动微波探测青海湖湖冰物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湖冰物候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不仅能反映区域气候变化特征,还可以反映区域气候与湖泊相互作用.利用长时间序列(1978—2018年)被动微波遥感18 GHz和19 GHz亮度温度数据、MODIS数据(2000—2018年)、实测湖冰厚度数据(1983—2018年)和气温、风速、降水(雪)数据(1961—2018年),分析...  相似文献   
39.
利用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9年6月3日河南东部地区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与形成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维持的有利环流形势下,冷涡后部横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以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为豫东飑线发生提供了触发机...  相似文献   
40.
新疆松树头矿区地处天山北麓山前坳陷带,区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据矿区已有的地质资料以及最新详查成果,认为勘查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南倾的不对称向斜,地层倾角普遍较缓,构造简单;西山窑组根据岩性特征分下、中、上三段,煤层主要集中分布在中段,含编号煤层3层、其中以1煤层单层厚度大为特点,厚度为34.32~39.980m,发育稳定,结构简单、区内对比可靠,该资料对该勘查区煤炭资源进一步勘探等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