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24篇
  免费   4497篇
  国内免费   6536篇
测绘学   3454篇
大气科学   2559篇
地球物理   3507篇
地质学   12092篇
海洋学   2910篇
天文学   324篇
综合类   1578篇
自然地理   2833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447篇
  2022年   1228篇
  2021年   1529篇
  2020年   1178篇
  2019年   1388篇
  2018年   1213篇
  2017年   1131篇
  2016年   1113篇
  2015年   1359篇
  2014年   1299篇
  2013年   1579篇
  2012年   1709篇
  2011年   1678篇
  2010年   1620篇
  2009年   1473篇
  2008年   1500篇
  2007年   1426篇
  2006年   1409篇
  2005年   1118篇
  2004年   810篇
  2003年   602篇
  2002年   634篇
  2001年   523篇
  2000年   430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干旱区凝结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凝结水是维系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食物链的水分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较详细地列举了目前国内外在干旱区测定凝结量及其持续时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凝结水的数量特征以及时间格局两方面阐述了不同地域凝结水的时空差异性,并从气象因素、凝结面的类型及其位置、周边植被对其作用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凝结水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干旱区凝结水的生态作用及其意义,展望了干旱区凝结水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在未来的干旱区凝结水研究中应加强与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从能量平衡角度加强对凝结水量的研究;同时,改进和规范凝结水的测量方法,开展荒漠植被对凝结水的生理响应研究以及凝结水对极端干旱胁迫植物的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2.
空间尺度转换是近年来区域生态水文研究领域的一个基本研究问题。其需要主要是源于模型的输入数据与所能提供的数据空间尺度不一致以及模型所代表的地表过程空间尺度与所观测的地表过程空间尺度不吻合。综述了目前区域生态水文模拟研究中常用的空间尺度转换研究方法,包括向上尺度转换和向下尺度转换。详细论述了2种向下尺度转换方法: 统计学经验模型和动态模型。前者是通过将GCM大尺度数据与长期的历史观测数据比较从而建立统计学相关模型, 然后利用这个统计学经验模型进行向下的空间尺度转换. 然而动态模型并不直接对GCM数据进行向下尺度的转换,而是对与GCM进行动态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型(RCM) 的输出数据进行空间尺度转换. 通常后者所获得的数据精度要比前者高,但是一个主要缺点就是并不是全球所有的研究区域都有对应的RCM。还详细论述了2种向上尺度转换方法: 统计学经验模型和斑块模型。前者是建立一个能代表小尺度信息在大尺度上分布的密度分布概率函数, 然后利用这个函数在所需的大尺度上进行积分而求得大尺度所需的信息。而后者是根据相似性最大化原则将大尺度划分为若干个可操作的小尺度斑块,然后将计算的每个小尺度斑块的信息平均化得到大尺度所需的信息。通常在计算这种斑块化的小尺度信息的时候,对每个小尺度也会采用统计学经验模型来计算代表整个斑块小尺度的信息。建议用斑块模型与统计学经验模型相集合的方法来实现向上的空间尺度转换  相似文献   
143.
干旱区植被生态需水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植被生态需水的概念及其内涵,评价了植被生态需水的主要研究理论——生态适宜性理论、系统阈值理论、水文循环水量平衡理论、农业气象学理论,评析了各种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优缺点。指出在未来的植被生态需水研究中应加强生态体系健康标准建立、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数值模拟模型构建,研究中还必须注重植被生态需水的时空特性,充分利用“3S”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科学试验设备,全方位、多角度获取不同研究区域的基础信息,为建立植被生态需水理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4.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分布式融雪径流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和构建了一个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整个分布式融雪径流过程的模拟计算基于能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由分布式栅格融雪过程、分布式栅格产流过程以及分布式栅格汇流过程组成,融雪以及产汇流过程全部基于栅格尺度,全面实现了融雪过程的分布式模拟.分布式栅格融雪过程中对"度日法"加以改进,引入了"单元时段"的概念,从而得到了"度分融雪模型";针对融雪过程中颇为复杂的冻融反复性难题,提出了旨在解释积雪冻融反复性物理机制的"冻融系数"的重要概念,对于准确把握融雪过程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于GIS开发了分布式融雪径流模拟系统,为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的运行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二者均为融雪洪水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模块部分.基于由MODlS等遥感数据得到的积雪信息、地表温度等下垫面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DEM及其空间分析数据和大量野外同步观测数据(积雪信息、气象数据),对典型研究区新疆军塘湖流域2006年春季典型融雪期(2006-03-06,11:00-2006-03-10,11:00)内的洪水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精度较高,平均精度0.82,达到了融雪洪水预警预报的业务需求标准.  相似文献   
145.
利用MapObjects进行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建立的地名更新维护应用系统,哥以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要素类的访问和操作,在实现复杂要素通用GIS编辑功能的同时,利用ArcSDE还可以实现多用户网络化操作和管理,降低了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46.
利用GIS技术开发完成了建筑用地钉桩录入系统,利用数据下载机制和时间戳,实现了数据库的离线编辑,解决了网络用户同时编辑时数据库冲突问题。通过专门的录入界面,使存储在ArcSDE空间数据库和ORACLE上的其它描述信息同时更新,保持数据一致行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7.
现有管线调查常用的记录方式有直接用笔记录于调查表格中和使用PDA作为管线外业调查的手簿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大量的内业数据处理。为提高管线调查的效率,进行了基于AutoCAD的管线调查系统的建设。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开发方式,系统功能,作业流程等。着重介绍了管线调查信息的存储、管线信息调查、自动生成调查井位、自动生成高程表和调查表等功能以及操作命令的制作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已进行了试点应用,实践证明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8.
节水稻基农田作物轮作与灌溉模式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南方丘陵典型季节性干旱区节水稻基农田作物轮作与灌溉模式的需水规律和稻田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节水稻基农田作物轮茬与灌溉模式通过对水稻和油菜等作物产生的生长调控作用和补偿生效应,使植株蒸腾量、棵间蒸发量及稻田渗漏量大幅降低,各阶段的腾发量、需水强度和需水模系均发生显著变化,形成了稻基农田作物轮茬与灌溉模式新的需水规律.与常规双季模式相比,节水灌溉双季稻模式、水旱轮作双季稻模式、稻油轮作模式的需水强度分别减少了0.76、1.15、0.71 mm/d,渗漏强度分别减少了0.12、0.16、0.19mm/d,水分利用率提高了30.14%、47.95%、17.81%.  相似文献   
149.
河流冰塞数值模拟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军  赵慧敏 《水科学进展》2008,19(4):597-604
冰塞是高纬度地区河流凌汛的主要诱因.为防凌减灾,围绕着河冰问题的试验研究、原型观测和数值模拟,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就数值模拟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河冰一维、二维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描述了Shen的一维模型和模拟冰塞体溃决的二维模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在评述和分析各模型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0.
运用沉积相分析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安边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坳陷湖盆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进行系统研究,共识别出其组合形式有:水下分流河道叠加组合、河口坝叠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叠加组合以及河口坝与远砂坝、席状砂的叠加组合等4大类9种类型。并深入研究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的时空分布规律,以三角洲前缘坡折带为界,将三角洲前缘分为"台型前缘"、"坡型前缘"和"盆型前缘"三部分,各部分有独特的沉积微相组合形式。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和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表明:短期基准面的规律性变化影响着储层砂体的成因类型、叠加组合形式和空间分布规律,据此建立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不同沉积微相组合的成因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