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6篇
  免费   576篇
  国内免费   890篇
测绘学   563篇
大气科学   363篇
地球物理   432篇
地质学   1595篇
海洋学   532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227篇
自然地理   29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语义分割的半监督全卷积网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艳磊  陶超  沈靖  邹峥嵘 《测绘学报》2020,49(4):499-508
在遥感领域,利用大量的标签影像数据来监督训练全卷积网络,实现影像语义分割的方法会导致标签绘制成本昂贵,而少量标签数据的使用会导致网络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全卷积网络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方法。通过采用一种集成预测技术,同时优化有标签样本上的标准监督分类损失及无标签数据上的非监督一致性损失,来训练端到端的语义分割网络。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分别使用ISPRS提供的德国Vaihingen地区无人机影像数据集及国产高分一号卫星影像数据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无标签数据的引入可有效提升语义分割网络的分类精度并可有效降低有标签数据过少对网络学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吴鹏  谭茂  韩润生  江小均  王蝶  杨航 《岩石学报》2020,36(5):1409-1425
云南六苴铜矿床是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岩浆活动不明显,近年来通过深部钻孔和竖井工程,在矿床深部揭露出煌斑岩脉。通过岩相学、电子探针、ICP-MS、锆石U-Pb定年等分析,确定六苴铜矿床的煌斑岩属云煌岩,其成岩年龄为31~33Ma,于铜矿床的改造成矿期侵位。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属于钾质钙碱性煌斑岩;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Sr、Th和Rb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亏损;稀土元素表现出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特点。锆石176Hf/177Hf值为0. 28230~0. 28272,比较集中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4~2。综合分析认为,六苴铜矿床的煌斑岩主要源自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在快速上升过程中进一步熔融混染了少部分先存的地壳残片,为喜马拉雅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背景下,从挤压转换为拉张环境的产物。该煌斑岩与富厚铜矿体二者在空间、时间、构造-热液、产出状态、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等方面均具有紧密联系,对铜矿体的改造富集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富厚铜矿体的指示标志。煌斑岩脉内含有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暗示深部具铅锌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介绍了容量限制分配方法的概念、交通量与车速的特点、容量限制分配方法的具体应用步骤和分配次数对分配结果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94.
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增生的洋壳面积仅占印度洋的15%左右,但其具有比东南印度洋中脊和西北印度洋中脊更悠久而复杂的演化历史.基于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总结了SWIR的地质构造特征,并讨论了SWIR的演化过程、洋脊地幔的不均一性、洋脊周边海底高原成因等核心问题.SWIR地形中段高、东西两段低,空间重力异常基本与地形变化一致.按转换断层一级边界可将SWIR划分为20个一级段.SWIR的磁异常条带呈现两端渐进式分布和中段带状分布特征,对应洋脊的三期演化历史.SWIR的地幔源区极不均一,尤其是中新元古代造山带根部集中拆离的中段.源区地幔的不均一性与大陆裂解和洋脊演化过程密切相关.SWIR的东端与西北印度洋中脊和东南印度洋中脊的邻近洋脊段具有地球化学亲缘性,西端与大西洋中脊和南美洲—南极洲洋中脊的邻近洋脊段具有地球化学亲缘性,这与SWIR的渐近式扩张有关.SWIR周边海底高原普遍具有较大的地壳厚度,其成因除了陆壳基底之外,可能与热点火山作用、热点-洋脊相互作用或热点-三联点相互作用有关,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SWIR的形成演化及其作用域内的熔融异常(如海底高原)是冈瓦纳大陆裂解、残留岩石圈地幔、软流圈地幔和深部地幔热柱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SWIR的演化过程对揭示冈瓦纳大陆的裂解过程和印度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ithosphere mantle collision tectonics between the India plate and Asia plate, we determine three dimensional P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western Tibet using 27,439 arrival times from 2,174 teleseismic events recorded by 182 stations of Hi-CLIMB Project and 16 stations in the north of Hi-CLMB. Our tomographic images show the velocity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neath northern and southern Qiangtang, which can further prove that the Longmu Co-Shuanghu ophiolitic belt is a significant tectonic boundary fault zone. There are two prominent high velocity anomalies and two prominent low velocity anomalies in our images. One obvious high velocity anomalies subduct beneath the Tibet at the long distance near 34°N, whereas it is broke off by an obvious low velocity anomaly under the IYS. We interpret them as northward subducting Indian lithosphere mantle and the low velocity anomanly under IYS likely reflects mantle material upwelling triggered by tearing of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Indian lithosphere. The other prominent high velocity anomaly was imaged at a depth from 50 km to 200 km horizontal and up to the northern Qiangtang with its southern edge extending to about 34°N through Hoh Xil block. We infer it as the southward subducting Asia lithosphere mantle. The other widely low velocity anomaly beneath the Qiangtang block lies in the gap between the frontier of India plate and Asia plate, where is the channel of mantle material upwelling.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明确坳陷湖盆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认识沉积体系展布规律,优选下一步勘探领域,以准噶尔盆地中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为例,采用地层厚度法恢复了古地貌,细化了古地貌单元,并通过岩芯观察,识别了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通过古地貌单元与沉积微相叠合分析,提出了坳陷湖盆沉积期古地貌对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和岩性圈闭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中部三工河期为隆凹相间的古地貌格局,具有水下古低凸、水下古沟槽、古坡折和水下古平台等4类古地貌单元,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可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席状砂和砂质碎屑流微相。水下古沟槽充填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水下古低凸主体部位发育分流间湾相泥岩,古坡折之下的水下古平台发育砂质碎屑流砂体。水下古低凸翼部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向低凸方向超覆尖灭,水下古平台发育的砂质碎屑流砂体呈“泥包砂”结构,储层性质较优,岩性圈闭条件好,成藏条件优越,为下一步最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97.
刘洪林  邹辰  梅珏  张介辉  李晓波 《地质学报》2022,96(7):2562-2572
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已经发现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煤系地层为例,通过开展微观特征分析及物理模拟实验,查明山西组主要孔隙类型为有机质孔隙、残余原生孔隙、不稳定矿物溶蚀孔、黏土矿物层间孔,认为黏土矿物层间孔和有机质纳米孔隙是页岩储集空间与常规砂岩储层的显著区别;山西组煤系地层广泛发育的有机质纳米孔,经过模拟实验认为形成于早期液态烃裂解气,随着原油沥青化,气泡被固化在沥青条带中形成纳米孔隙;集中发生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末的异常热事件控制了裂解气生成的强度和范围,在此过程中沥青化产生的有机质纳米孔大幅度提高煤系地层非常规气储集空间和资源丰度。这一认识对于深入了解山西组煤系地层孔隙结构特征及非常规油气地质评价选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广泛发育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这些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通常被认为与扬子克拉通具有亲缘性。本文基于新的调查资料,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新元古代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新元古代时期大陆裂解产物、并在三叠纪华南与华北碰撞造山期间作为华北板块大陆边缘南向深俯冲的新认识。主要依据如下:① 新元古代花岗岩与华北克拉通胶北地块为侵入接触关系,五莲- 即墨- 牟平断裂带并非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与胶北地块的初始接触界线;② 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中有大量胶北地块的古老地壳物质,记录了~1. 85 Ga的华北克拉通化变质事件;③ 胶北地块上晚侏罗世花岗岩中存在大量新元古代继承锆石,但缺少三叠纪的弧岩浆记录;④ 胶北地块东南缘存在三叠纪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证据,指示胶北地块三叠纪的俯冲作用;⑤ 区域地球物理信息指示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深部地壳属于华北克拉通和北东东向构造线方向。新的认识将有助于对华北克拉通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和大别- 苏鲁造山带形成过程的重新认识,为胶东中生代金成矿作用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999.
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分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生态地质环境是指地面或地面以下岩石圈浅部由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或地质空间,主要包括植被、地貌、土壤、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岩石、地下水等6个因子。这6个因子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着,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并且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其中水是决定一切的主要矛盾方面,是生态地质环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导动力条件;植被是生态平衡的重中之重,是生态地质环境中最脆弱的指代因子;地貌、土壤、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岩石是生态地质环境的基础。每一个因子既同周围各种因子及作用的影响,也反过来影响其它因子或成份。一个因子发生恶化或失去平衡,其它因子也会发生变化或失去平衡。本文论述了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中这6个因子的特征,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状况,阐明了特征因子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根据地貌特征、植被破坏状况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广州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80~2000年广州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建设的发展经历了较不协调阶段(1980~1990年)、逐步协调阶段(1991~1995年)、基本协调阶段(1996~2000年)。20年间,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环保投资,削减工业废水排放量,控制大气质量,扩大绿地面积,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今后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尚需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控制人口规模,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