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灾害强度、频率以及承灾体暴露的增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资本存量作为承灾体的经济暴露指标之一,是灾害损失评估的前提和基础。针对目前中国缺乏省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经济部门分类的资本存量数据基础,论文通过永续盘存法,建立了2003—2015年中国大陆31省17部门的资本存量数据库,并分析其时空特征。结果显示:① 全国总资本存量与灾害直接损失的年际变化均呈增加趋势。省域尺度上,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在99%置信度水平上,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3)。② 时间上,各省17部门资本存量基本也呈增加趋势,但增速不同。在各部门增速最快的省份中,黑龙江省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速最快,增长约454.3倍;其次是青海省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98.3倍)、江苏省的金融业(295.1倍)、安徽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5.1倍)等。③ 空间上,2015年各省17部门资本存量最多的前4个部门分别是房地产业,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均在60%以上;且这4个部门资本存量暴露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和广东省。该结果有助于从时空角度了解各省各部门资本存量暴露情况,为各省灾害风险管理者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Chen  Xi  Li  Ning  Zhang  Zhengtao  Feng  Jieling  Wang  Y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2018,132(3-4):1049-1055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Adaption for temperature should be suitable to local conditions for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emperature change features. This paper proposed to utilize nine...  相似文献   
23.
我国氨氮海水质量基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磊  张娟  闫振广  刘征涛 《海洋学报》2016,38(4):109-119
我国现行的氨氮海水质量标准参照国外基准与标准制定,未考虑是否能够有效保护中国海洋物种,科学性欠缺。对我国海水氨氮质量基准进行研究,采用美国EPA推荐的物种敏感度排序(SSR)技术,结合美国海水氨氮水质基准数学模型,搜集利用我国15种海水水生生物的非离子氨毒性数据,根据非离子氨氮和总氨氮转换公式,得出水体在不同pH值、温度和盐度条件下的总氨氮水质基准在pH为7.0~9.0、温度为0~30℃的范围内,盐度为10时,基准最大浓度(CMC)和基准连续浓度(CCC)的范围分别为0.089~57.141 mg/L与0.007~4.365 mg/L;盐度为20时,CMC和CCC的范围分别为0.092~61.152 mg/L与0.007~4.671 mg/L;盐度为30时,CMC和CCC的范围分别为0.095~65.446 mg/L与0.007~4.999 mg/L;3个环境因子,对CCC和CMC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H、温度、盐度。相对于美国,我国急性基准的取值区间收缩了5倍,慢性基准的取值区间收缩了10倍。研究结果认为,现行的非离子氨数值应修正为0.007 mg/L才能有效保护我国海洋生物,同时建议使用总氨氮的基准来管理海水中氨氮变化。为修订我国氨氮海水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жΣ?????????????????????й?????????Ч????????????????????????????????????????????????????????????????????????????????????????????????????????????????????????????????????????????????????????  相似文献   
25.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裂谷盆地,内部发育6个坳陷、4个隆起、54个凹陷和44个凸起。沉积盆地的含油气性与其古地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渤海湾盆地各坳陷大量的录井、岩心、古生物、测井、地震资料及前人的大量文献和数据,对渤海湾盆地各坳陷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进行了全区对比和统层。在此基础上,对冀中坳陷、济阳坳陷、临清坳陷内东濮凹陷各组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编制了这些区域的古地理图;充分利用前人文献和科研报告中所编制的辽河坳陷、黄骅坳陷、渤海海域古近系各组段的古地理图,编制了渤海湾盆地孔店组、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的古地理图。渤海湾盆地发育数十个含油气凹陷,每个凹陷中心的深湖亚相泥岩构成烃源岩,而在凹陷的边缘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滩坝等砂体,构成重要的储集层,在有利的成藏条件下,凹陷中央的烃源岩向周围与之互层的储集层供烃形成油藏,在凹陷中央的烃源岩中,还发育了页岩油、页岩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因此,每个凹陷就是油气生成、运聚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油气运移—聚集系统。生油凹陷的分布及其古地理特征控制了油气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中的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介绍了GIS在防震减灾领域的一个应用实例,大庆油田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建设,讨论了防震减灾信息的管理及在震害预测、震后应急反应中的应用,探讨了GIS在防震减灾领域进一步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
论述了物理大地测量学的教学目的和在相关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其内容设置与学时安排,提出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8.

In the Hexi Corridor, foreland depression at the north periphe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late Cenozoic sedim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lacustrine to deltaic Red Bed. The unconformably overlying coarse fan-conglomerate was shed from the northern plateau. This remarkable alternation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discontinuity reflect intensive rise of the plateau. Moreover, this suite of coarse molasses is divided into two formations as the Yumen conglomerate and the Jiuquan Gravel by another angular discontinuity. Tentatively, we applied ESR dating on this suite of molassic deposits at the Laojunmiao Section in the Jiuxi Basin, west of the Hexi Corridor, which shows that the bottom of the Yumen conglomerate and the Jiuquan Gravel are about 3.4 and 0.9 Ma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northern plateau at least experienced two intensive tectonic movements at about 3.5 and 0.9 Ma.

  相似文献   
29.
30.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盖层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盖层发育情况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利用渤西地区丰富的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取心分析化验资料等对研究区新生代盖层发育特征、封闭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东二段下部、明下段下部及明下段上部3套区域泥质岩盖层,东二段下部区域泥岩盖层相比于明下段两套区域泥岩盖层具有单层泥岩厚度大、色暗、质纯、高泥地比、横向分布稳定及更高成岩阶段等特点,东二段下部泥岩盖层封闭性好于明下段泥岩盖层;东二段下部区域泥岩盖层控制了油气在凹陷区域深部沙河街组、东营组的聚集成藏并决定了油气朝沙垒田古隆起上倾方向运移,明化镇组下段区域"终极盖层"与断裂共同作用控制了整个渤西地区新近系的油气富集程度;提出了"周边凹陷东二下区域泥岩盖层底面构造脊输导体系"、"凸起斜坡及内部明下段泥岩盖层、断裂‘耦合’油气输导体系"两种区域盖层控制下的油气输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