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2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574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418篇
地球物理   447篇
地质学   1444篇
海洋学   327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195篇
自然地理   3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沉积物源组成及其演化是研究沉积盆地及盆山系统演化的关键。对济源地区中-下三叠统3个组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碎屑锆石具有6个年龄峰值:270,329,385,450,1885,2511Ma,其中晚古生代碎屑锆石应来自内蒙古隆起,早古生代碎屑锆石来自秦岭造山带,而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碎屑锆石则来自华北克拉通基底。下三叠统和尚沟组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为420Ma,次峰值为745Ma和952Ma,均来自秦岭造山带。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为254Ma,可能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再旋回的沉积物,次峰值为1690Ma和2524Ma,应来自华北克拉通基底,其中1690Ma的碎屑锆石对应了华北板块南缘广泛出露的熊耳群。新元古界碎屑锆石由刘家沟组至和尚沟组增多,说明秦岭造山带基底逐渐剥露,是造山作用增强的体现。中三叠世末,秦岭造山带进入全面碰撞造山阶段,从地质演化过程来看,秦岭造山带在中三叠世也应处于持续隆升状态,然而二马营组中却没有来自秦岭造山带的碎屑锆石记录,而是以华北板块南缘盖层和基底为主,推测秦岭造山带的造山作用影响到了华北板块南缘,使华北板块南缘不断抬升,阻挡了秦岭造山带为济源地区提供沉积物。  相似文献   
162.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 is widely used i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uch as the slope stabil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SWCC has distinct features in the capillary and adsorption zones due to different physical mechanisms. Measurements of the SWCC are typically limited within the capillary zone(i.e., low suction range). It is cumbersome and time-consuming to measure the SWCC in the adsorption zone(i.e., high suction range). This study presents a simple method to predict the entire SWCC within both the capillary and adsorption zones, using measured data only from low suction range(e.g., from 0 to 500 kPa).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on a completely weathered granite residual soil to determine its entire SWCC from saturated to dry conditions. The resultant SWCC, along with the SWCC measurements of 14 soil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good consistency with a wide array of measured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asy to use as it only requires a simple parameter calibration for a commonly used SWCC model. It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in the prediction of the SWCC over the entire suction range when measurements are limited within the low suction range.  相似文献   
163.
现今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柴达木地块在中生代以前的演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前人的研究,系统论述了柴达木在中生代以前的发展演化。柴达木盆地存在一个统一的前震旦系克拉通基底,基底存在双重结构,包括元古宙结晶基底和古生代褶皱基底。柴盆周边古老山体出露有下元古界区域热变质作用形成的达肯大坂群和金水口群,以及中上元古界的小庙群、冰沟群和丘吉东沟群。柴盆基底多登—小柴旦一线可能存在一个东西向的"中央断裂带",断裂带西北部的基底塑型强、埋深大,新生界地层发育;而东南部基底具刚性,埋深较浅,第三系不发育,地表主要为第四系盖层。自显生宙以来柴达木的演化,是与新元古代联合古陆的裂解,再到二叠纪中期北半球劳亚古陆形成的大地构造演化背景一致的;寒武纪时,柴达木地块还处于南半球低纬度,后逐渐向北漂移,至二叠纪时已位于北纬12.7°。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形成,特别是中生代后逐渐演化为现今盆—山模式,主要是受到周边断裂带的控制,即柴北缘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因此,柴达木地块的演化,是在与周边地块不断适应、调整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4.
苏鲁超高压带是否延伸到朝鲜半岛以及用何种方式延伸,成为很多地质学家注目的科学问题。新的研究成果包括:(1)在朝鲜半岛前寒武纪京畿陆块中,识别出一个含有榴辉岩的变质杂岩(洪城杂岩),榴辉岩透镜体出露于花岗片麻岩中,榴辉岩的锆石SHRIMP年龄是230Ma和~880Ma,围岩片麻岩的年龄约为810~820Ma;(2)朝鲜半岛的3个陆块(狼林、京畿和岭南陆块)具有与华北克拉通相似的岩石组合与演化历史;(3)南北朝鲜两个主要的古生代沉积盆地与华北具有很好的可比性;(4)临津江带和沃川带都不具有碰撞造山带的变质特征。据此提出了地壳拆离与逆冲模式,即华北与扬子陆壳的碰撞带沿朝鲜半岛西缘、大致呈南北走向分布。扬子陆壳俯冲带的深部(超高压部分)未在朝鲜半岛地表出露,下地壳(高压部分)从俯冲带拆离并逆掩到地表(洪城杂岩),以透镜体(岩片)状插入京畿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杂岩中,没有形成横穿朝鲜半岛的变质(造山)带。临津江带和沃川带有可能是扬子陆块的上地壳,它们从下地壳拆离、逆掩到地表,现在的展布状态是受到中生代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5.
海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海洋气象服务,随着GIS、Web服务等计算机和船舶通讯技术的发展,海洋气象服务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以GIS为支撑的海洋气象信息库的建立变得日益现实,它的出现不仅有助于人们直观理解和分析大气海洋环境特征的分布情况,克服目前我国海洋气象服务的种种困难,而且必将有助于揭示海区气象环境的变化规律,增强目前海洋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提高海洋天气预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6.
本文讲述以Skyline5.1为三维GIS开发平台,以C#为二次开发语言,结合昆明市地下管网的实地探测数据,快速实现昆明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数据三维模型的建设。在此过程中解决了大数据量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直接三维模型构建并正确处理管线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减少人工干预工作量;从而实现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数据快速生成三维图形并提交使用。  相似文献   
167.
简单矢量数据多边形裁剪问题的图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拓扑信息的矢量数据多边形裁剪问题是解决GIS叠置分析的基础。本文借鉴GIS中弧段结点模型的思想,建立描述两多边形集合间裁剪问题的图模型,以解决现有算法实现在处理大数据量裁剪时暴露的问题。本模型运用图中定义的顶点和边分别表示结点和弧段,使集合间实体的关联性得以增强,结果区域边界的重组过程得到简化。针对海量数据的存取特性,设计并实现了该模型的数据组织方式及其构建算法。最后以大数据量GIS叠置分析为例, 将本文实现与Vatti算法实现加以比较,实验表明,本实现在进行大数据量的两多边形集合裁剪时效率较高;同时,程序具有合理调配其内存空间中栈和堆资源使用的能力,这使其健壮性强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8.
基于Hyperion影像的水稻冠层生化参量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小区实验与大田应用相结合的方法, 依据扬州实验小区地面实测拔节期、抽穗期及灌浆期的水稻叶片、冠层光谱及氮和叶绿素含量, 采用光谱吸收特征和植被指数分析方法, 得到估算水稻氮和叶绿素含量的最佳光谱特征参数; 结合覆盖江苏姜堰地区大田的Hyperion高光谱遥感影像, 建立反演水稻冠层氮和叶绿素含量的模型, 对研究区大田水稻冠层氮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反演及制图。结果表明: 经波深中心归一化方法分析, 发现以670nm为中心的光谱吸收特征面积与水稻氮含量呈显著相关性; 基于反转归一化光谱, 结合560nm和670nm两个波段, 建立的植被指数NDVI560_670能很好地反演水稻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69.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烃渗漏蚀变信息遥感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陆地卫星ETM+7图像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进行稠油探测,图像增强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和假彩色合成等.主成分因子1,3,4,5-PC3(1,3,4,5主成分分析的第3主成分),1,3,5,7-PC3,2,3,5,7-PC3和3,4,5,7-PC4与波段比值3/1,4/3,7/5和(4/3)-(2/3)等用丁假彩色合成,在合成影像上圈定烃渗漏蚀变区域.结果表明烃渗漏蚀变区域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与下伏油藏的分布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170.
The spect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ange-rate measurements and the gravity potential for low-low 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 missio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theory. Then the performances of satellite separation, the orbital altitude, and the accuracy of range-rate measurements in recovering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we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this method. Finally, the cumulative geoid errors of the reference mode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of the GR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