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几年来,笔者依托大面积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新一轮《云南省区域地质志》(第二版,修编)工作,梳理了云南省内存在10条蛇绿混杂岩带,通过对比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全新的认识.蛇绿混杂岩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已经消失了的古大洋残迹.古大洋受俯冲作用被压缩在板块之间,形成具有代表不同构造古地理单元、不同成因的岩石构造的异地堆垛体...  相似文献   
22.
通过综合分析区域地质、遥感、物化探等多源信息背景,结合乔普卡里莫磁铁矿床地质特征、磁异常特征、矿体形态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分析,表明该区内含铁建造布伦阔勒岩群的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铁矿床主要赋存于布伦阔勒岩群黑云石英片岩岩性段内,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沉积型磁铁矿矿床,后期受到一定的区域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提出应加强该区基础地质成矿问题及成矿规律研究,对于指导该区域内同类型磁铁矿床的找矿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3.
24.
张家界多个例降雹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兵  戴泽军  胡振菊  李玉梅  黄俊  黄萍 《气象》2009,35(7):23-3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及ECMWF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从降雹特征、大气环流形势特征、物理量条件、风暴源地、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入手,对2005年张家界5次降雹过程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冰雹区具有点、线、面三种分布特征,不同冰雹灾害过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程度与受灾面积及受灾人口在数量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次降雹过程分别发生在高空槽型和东北低涡型两种典型冰雹环流背景形势下,其中高空槽型影响范围更大,破坏更强;较好的水汽条件、对流不稳定条件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促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发展;5次风暴均初生于地形高度高梯度区上空,聚集在大山周围及山地偏南区的迎风坡,说明热力及地形对风暴的生成及能否发展成为冰雹云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降雹过程均具有典型的冰雹云雷达回波特点和形态,在风暴体VIL密度超过4g·m-3的4次降雹过程中均产生直径约2cm的大冰雹,说明VIL密度对大冰雹具有强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5.
新疆塔什库尔干杏子沟铁矿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什库尔干杏子沟铁矿位于华南成矿区木吉-阿克赛钦Cu、Au(Fe)成矿带。研究从矿区元素背景特征、共生组合关系、空间分布、在各地质单元中的分布、时间演化规律、元素分布与地层、岩浆岩以及构造的关系等六个方面论述了铁矿区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寻找铁金钼多金属矿种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巢湖湖水、间隙水以及沉积物中磷形态及吸附行为时空变化的研究发现,富营养化较为严重的巢湖西区湖水、间隙水中的正磷酸盐(orthophosphate,Ortho-P)、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显著高于东湖区,这与西湖区有大量的营养物质通过入湖河道输入有密切关系;此外水柱中颗粒态磷(particulate phosphorus,PP)亦有同样的空间分布规律,且PP的含量与微囊藻的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微囊藻在吸收与储藏磷方面比其它藻类更具优势.夏季浮游藻类爆发性增长引起湖水pH的升高以及对磷的大量需求是促使沉积物中的磷(特别是Fe-P)向间隙水中释放的关键因子.沉积物TP、磷形态及吸附行为的空间变化及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磷含量的空间异质性与人类活动、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及矿物组成等的差异有密切关系.此外,即使沉积物磷含量相同,Fe-P含量的增加将会带来更高的磷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27.
砖砌体建筑在泥石流冲击力作用下动态响应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  韦方强  贾松伟  刘兵 《山地学报》2006,24(3):340-345
我国山地泥石流活动频繁,建筑物防护是山区城镇建设及泥石流堆积扇开发利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有效模拟泥石流冲击力,研究建筑物在泥石流冲击力作用下的动态响应有助于防灾工程设计。以云南东川蒋家沟为研究区域,利用实际观测数据和对泥石流破坏现场调查分析的结果,对粘性泥石流冲击力进行理论模拟,研究砖砌体建筑在受到泥石流冲击力作用下的受力形式及破坏形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砖砌体结构墙体模型试件的破坏性实验,现场观测试件在冲击力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和历程,采集其动态位移及主振频率数据,得出结构开裂冲量。  相似文献   
28.
2008年以来地图学眼动与视觉认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图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地图认知作为研究人对地图的感知、学习、记忆、推理和决策的科学,一直以来是地图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作为地图认知研究的核心,近年来地图视觉认知在相关学科(如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计算机视觉)和新的研究手段(如眼动跟踪、脑电和核磁)的促进下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眼动跟踪方法作为地图视觉认知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为地图视觉认知研究的定量化、实用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系统地梳理了2008年以来眼动跟踪方法在地图视觉认知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并将其归纳为6个发展趋势,分别包括:① 刺激材料:从静态地图到动态交互地图;② 研究范围:从地图认知到地图空间认知;③ 实验环境:从实验室环境到真实环境;④ 地图维度:从二维地图到三维地图;⑤ 个体差异: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⑥ 研究目的:从规律探究到实践应用。本文最后总结了未来研究面临的挑战、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法,期望能在地图视觉认知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随着实际勘探工作的深入,面向特定地质目标的精细地震波照明分析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的照明研究主要基于各向同性假设,而地下介质往往表现出不同强度的各向异性,各向同性波动方程及射线两种照明方法无法真正描述地下介质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能量分布.针对各向异性介质波动方程面向目标的照明问题,本文研究了单一介质及复杂断块TTI介质纯p波双程波动方程照明特征,分析了各向异性对照明强度的影响因素.基于纯p波双程波动方程TTI介质照明解决了射线照明存在盲区、实际地下介质存在各向异性、耦合弹性波存在s波干扰及计算代价高等问题.对照明能量进行角度域分解,可以定量分析其不同角度范围的照明能量强度,实现面向地质目标的角度域定向照明.  相似文献   
30.
松软、松散及易溶地层钻进时,岩心容易冲蚀、溶蚀,扰动性较大,常规钻进方法难以保证岩心采取质量。近年来,我国已在复杂地层取心及机具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常用的不扰动保真取心(样)钻具有:三重管取心钻具、单动双管半合管取心钻具和活塞式取心钻具等,配合使用特殊的钻头及钻进取心工艺,能够采取原状不扰动样,在国内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