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41.
开展三维地质建模的目标,不应当只是实现地质体框架的可视化表达,而应当同时实现地质大数据的聚合、管理、挖掘、分析和共享。然而,传统的方法和技术难以实现顾及地质语义的结构-属性一体化三维地质建模与耦合表达。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虽然便于多源数据、地质先验知识、结构-属性的融合建模,却仍然受到数据结构表达能力不足、三维训练图像难以获取和非平稳现象的限制。面向地质大数据集成与管理的要求,详细讨论了三维地质建模中的空间数据模型、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结构-属性一体化集成建模方法、以及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质大数据集成与管理的框架与模式。发展新型的面向地质结构-属性耦合表达的统一空间数据模型,以及知识驱动与数据驱动协同的三维地质结构-属性一体化集成建模技术体系,着力构建出地质大数据的聚合、集成、管理、挖掘和分析的可视化环境与操作平台,是未来三维地质建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   相似文献   
342.
在地球透镜计划15年项目周期的前十年中, 这个多目标的科学计划阐明了一系列北美大陆的构造、演化和动力学特征, 采集了超过115 TB的数据资料, 利用这些数据发表了超过330篇高质量科学论文, 取得了巨大进展和成就。地球透镜计划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且对整个国家科学事业产生深远影响。地球透镜计划综合研究和管理模式可以作为其它国家科学研究的示范。  相似文献   
343.
为解决普通立轴式岩心钻机和全液压钻机在坑道内钻探施工存在的问题以及满足用户的需求,研制了KDZ-300型多功能坑道钻机。该钻机利用机械传动立轴钻机回转器可以旋转360°,并结合机械传动动力消耗低、便于维修等优点,采用现有GXY-2型机械传动立轴钻机的主要零部件,增加上、下液压卡盘和上、下支撑固定等机构,在坑道内可实现向下、水平和仰孔施工,大大降低了制造、使用和维修成本。厂内调试和初步生产试验证明,钻机性能完全实现了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4.
基于小波阈值算法的海杂波信号降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提取噪声背景下的海杂波信号,针对海杂波信号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提出基于小波阈值算法对实测海杂波数据去噪。在噪声水平未知条件下,提出基于噪声主要在高频段且能量较小、信号主要集中在低频段思想的噪声判断准则。为验证小波去噪效果,将该算法对含有噪声的海杂波实测数据进行去噪,采用均方差和降噪信号信噪比两项指标衡量去噪效果,并与均值和中值等去噪方法对比,小波算法在这两项指标均优于其他算法;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db2小波在双曲线阈值函数和HeurSure阈值模式下优于其他小波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345.
海底地壳形变监测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学军  王伟  林牧  陈威  刘刚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2):4355-4363
海底地壳形变监测对研究洋中脊扩展、火山、海洋板块运动及俯冲带地震活动等具有重要作用,其中 GNSS定位与声呐测距技术(GNSS-A)是海底地壳形变监测的主要手段,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目前 GNSS-A的精度达亚厘米级,可以满足很多海底构造形变的监测需求.我国虽然在大陆地壳形变监测与研究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但在海底地壳形变监测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海岸线长达 3.2 万公里,沿海地区的大型活动断裂具有发生大震的风险,如横穿渤海的郯庐断裂带、东南沿海的滨海断裂带都曾发生过大震,因此开展海底地壳形变监测及相关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基于 GNSS-A的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关键技术,并结合我国沿海主要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性特点,提出了我国利用 GNSS-A技术开展海底地壳形变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6.
刘刚  沈柏竹  廉毅  李尚锋  曹玲  刘平 《地理科学》2012,(10):1269-1274
利用1948~2009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500 hPa高度场逐日再分析资料,按照通用的阻塞高压天气学定义,采用机器自动识别方法,检索和分析近62 a亚洲夏季阻高活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共统计到1 337个阻塞高压个例,以生命期3~7 d的过程居多,占80.1%,阻高活动累计个数和累计天数集中区可分为偏东类(鄂霍次克海)、偏西类(乌拉尔山)、中间类(贝加尔湖)和其他类4类,其中中间类阻塞高压活动累计个数最多,占总个数的30.4%,偏东类次之,占27.5%,其他类占23.8%,偏西类最弱,占18.3%;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拉尔山地区阻高处于明显偏弱期,鄂霍次克海阻高处于偏强期;但是,21世纪初叶,乌拉尔山地区阻高活动开始呈上升趋势,而鄂霍次克海阻高却呈明显下降趋势,值得关注;夏季阻塞高压与东北冷涡活动天数呈显著同期正相关,与长春、哈尔滨同期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亚洲夏季阻塞高压是影响东北夏季低温重要的环流系统;鄂霍次克海阻高6月活动异常年,850hPa风距平场在120°E~140°E,40°N~55oN存在很强的偏东气流,有利于来自鄂霍次克海偏东北路径的冷空气入侵东北亚及中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347.
目前我省区域加密站降水观测项目普遍采用SL3-1型双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来测量降水,该设备在近期的干旱雨量监测中,为我省气象决策服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经过1 a多的使用已经快到校准周期,必须用雨量现场校准仪来对其进行校准,以保障该仪器的准确度。该文对将雨量校准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48.
陕西南部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红外云图资料和逐小时雨量资料,分析了2003年8月27—30日陕南地区连续出现6个MCS的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MCS普遍具有夜发性,但也有个别在昼间发展、成熟;MCS的发展强度与其影响系统及是否有对流云团合并有关;MCS的生成源地与地形密切相关,青藏高原东侧的坡地、黄土高原东南侧背风坡等都可以成为MCS发生的源地;强降水主要出现在MCS快速增长之前,且大部分较强降水发生在IBB≤-52℃的核区内。  相似文献   
349.
借鉴国内外各类实验室先进的建设与管理经验,根据自身特点,对实验室基础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安全卫生管理、设备仪器建设管理、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流体力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50.
蔡衡  刘刚  石奎 《贵州气象》2009,(Z1):129-130
两要素自动站作为国家区域天气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区域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增强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和服务效益十分重要。现就DW SZ1两要素自动站近年来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介绍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