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高纯石英技术包含高纯石英原料选择技术、加工工艺技术、加工装备技术和质量检测技术4个方面,它们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技术整体,发展中国高纯石英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中国高纯石英技术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主要标志是初步具有4N高纯石英中端产品的批量生产能力,并基本掌握了高纯石英质量检测技术;但中国目前还没有4N8及以上高端产品生产能力,表明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要改变中国高纯石英技术的相对落后现状,应从国家层面上调动和组织科研力量,产学研相结合,开展高纯石英原料选择技术、加工工艺技术和加工装备技术攻关,为中国高纯石英高端产品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2.
黑龙江霍龙门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接触带上,区内发育有早古生代花岗岩,岩性主要为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对研究区内的2个二长闪长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40.6±5.8)Ma、(471.3±8.7)Ma,表明其形成于中—晚奥陶世。该时代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具有高钠、中-高钾、略富铝、富镁、钙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K、Ba、Rb明显富集,而Nb、Ta、P、Ti明显亏损的特征;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呈弱的负Eu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弱,稀土配分曲线较为平缓。花岗岩的R_1-R_2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与微量元素(Yb+Nb)-Rb、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期发育的早古生代花岗岩为后造山或碰撞后环境,结合本区所处的构造环境推测研究区内早古生代花岗岩应为兴安地块向北移动拼贴额尔古纳地块俯冲、挤压过程中形成的后造山或碰撞后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3.
新疆哈密市近50a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哈密国家基准气侯站20 cm口径蒸发皿和E-601B型蒸发器以及其它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哈密市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并重点探讨哈密市蒸发量与风速、气温、日照、降水量、湿度等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哈密市年、季、月蒸发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1990年以前年蒸发量高于平均值,1991年开始减小到平均值以下;4季中以夏季下降最快,春季次之,冬季最小,8月降幅最大。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中,平均风速与蒸发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影响蒸发量变化的最直接因子,水汽压和相对湿度与蒸发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也是造成蒸发量减少的重要因子,日照时数与蒸发量也呈正相关,但影响程度较小,而气温对蒸发量的影响则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通督热”“透胛热”的温通针法合脐部艾灸治疗产后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 例产后风患者给予“通督热”“透胛热”的温通针法并配合脐部艾灸,均于每天上午操作1次,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关节数、中医证候积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痊愈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19/20);半年内电话随访,痊愈患者均未复发。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降低、疼痛关节数减少、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热”“透胛热”的温通针法合脐部艾灸对于产后风的治疗效果颇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5.
文章评述了增生造山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认为增生造山作用贯穿地球历史,是大陆增生的重要方式。用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解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提出巨型造山系的形成与长期发育的大洋岩石圈俯冲制约的两侧或一侧的多岛弧盆系密切相关。在多岛弧盆系演化过程中的弧 弧和弧 陆碰撞,弧前和弧后洋盆的消减冲杂岩的增生,洋底高原、洋岛/海山、外来地块(体)拼贴等一系列碰撞和增生造山作用形成大陆边缘增生造山系。大洋岩石圈最终消亡形成对接消减带,大洋岩石圈两侧的多岛弧盆系转化的造山系对接形成造山系的联合体。拼接完成后往往要继续发生大陆之间的陆 陆碰撞造山作用、陆内汇聚(伸展)作用,后者叠加在增生造山系上,使造山过程更加复杂。对接消减带是认识造山系形成演化的关键。大洋两侧多岛弧盆系经历的各种造山过程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为一个增生造山过程。多岛弧盆系研究对于划分造山带细结构非常重要,是理解造山系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的基础,并制约了造山后陆内构造演化。大陆碰撞前大洋两侧多岛弧盆系及陆缘系统更完整地记录了威尔逊旋回,记录的信息更加丰富。根据多岛弧盆系的思路对特提斯大洋演化提出新的模式,认为西藏冈底斯带自石炭纪以来受到特提斯大洋俯冲制约,三叠纪发生向洋增生造山作用,特提斯大洋于早白垩世末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96.
为计算不同时刻介质中的形变位移,提出用近似模型代替有一定流变和给定作用力系的介质某一边缘问题解.最优化反演问题解带有近似模型的自由参数,为求出模型自由参数系,将反演问题解分解为形变锋族运动学问题解和模型振幅参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97.
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数据中常伴有表现出低频特性的运动噪声,其幅值远大于航空电磁探测系统的磁场强度,因此能否正确、高效地对其进行去除成为了时间域航空电磁数据预处理的关键问题。经过研究,本文采用正交多项式拟合方法对时间域航空电磁数据中的运动噪声进行去除。对数据中每个半周期时间序列利用正交多项式进行拟合,从而作差达到去除数据中运动噪声的目的。通过对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运动噪声去除的效果可以看出,正交多项式拟合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运动噪声,同时提升了航空电磁实测数据质量,提高了数据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8.
电化学修复技术是提升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重要方法,能有效除去有害氯离子,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采用电化学修复技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修复时,作为阴极的钢筋会发生析氢反应,当钢筋表面的氢浓度达到临界值时,钢筋的塑性会降低,并发展成裂纹,导致钢筋出现氢脆现象。开展了不同电化学参数的电化学修复试验,并采用物理方法和力学方法进行了氢致塑性降低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氢致塑性降低与电流密度、应力水平均相关;当清楚工程构件的受力状态时,可采用合适的电流密度对构件进行电化学修复,控制塑性损失程度在工程的可接受范围内,以达到钢筋氢脆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根据各种参数综合,利用地震学标志和表征地壳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标志,以北天山为例,在北纬41°30′-43°30′和东经75°00′-80°00′地区范围内划出15×15 km的网格单元,总数为448元区.研究了强震震源区形成规律,分出的地区与山脉、盆地和深部断裂分布相比较后得到的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它们与已知地质构造相一致.观测到优势趋向地区界面的断裂破坏.列出了6个地震活动区的21种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参数的平均标准值.根据弹性强度和能量参数,昆格-外伊犁是楔形状异常不均匀区.震情参数和应力形变状态参数组合证实坚固体的存在并强烈地积累能量.在外伊犁和阿拉木图地区,参数μ和nb几乎与昆格区相同,而参数μ、h、1gw、YM、HP、GPS在北面从昆格向阿拉木图平缓地减小,表明这些地区范围内地球动力学状态和昆格区相同,但强度偏低.在科克沙勒表现出与昆格地区有明显差异的地球动力学参数,优势的地球动力学状态为水平剪切.列举资料可以识别出有高强度特性的刚性不均匀中心区,并表现出地震活动性的最大应力状态.根据地震-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用主分量方法估计地壳的地震势.地震过程的物理数学模型表示为X1=0.74K-10.52;X1=0.21M+0.30YM+0.26HP+0.34N+0.28μ+0.51lgw+0.48h-0.35c;K1=0.28M+0.41YM+0.35HP+0.46N+0.39μ+0.671gw+0.65h-0.48c+14.2.K1为最大可能地震震级;X1为综合特征量的第一分量值.解释得到的资料可以指出,反映系统主方向的第一分量可用莫霍面温度愈高、地壳厚度愈厚、地面地形愈高来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地壳应力比较大,地震能量源和地震活动层的厚度增加,弱地震活动性也增加.得到的结果可用于解决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实际任务.根据各种参数综合,可以识别出地震发生区.  相似文献   
100.
河网非恒定流汊点分组解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汊点分组解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汊点分组解法的一般理论和算法。新方法的特点是可将河网汊点分片编码处理,而且汊点分组后可通过适用于一般分级解法的原汊点水位关系得到新的汊点方程组,新方法的通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