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表层沉积物中芳烃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和三维全扫描荧光光谱研究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表层沉积物的芳烃化合物组成和环数分布。沉积物中芳烃化合物包含有萘、菲和芴系化合物,其中菲系化合物含量最高,在11%~24%;其次为芴系物,其中硫芴量占芴系物的24%~61%。三维全扫描荧光分析表明,南极样的发射波长均集中于350~450nm,其中T4/T0占58%~67%,归因于五环以上化合物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南海中部柱状样中烷基环己烷、烷基苯、胡萝卜烷和萜烷的分布特征,它们来自藻类和喜盐细菌。4-甲基甾烷的先驱物4-甲基甾醇存在于钙质超微化石颗石藻中,它为南海沉积物中含有4-甲基甾烷提供了依据。沉积物中保存有生物构型的ββ藿烷,如C2917β(H),21β(H)-30-降藿烷、C3017β(H),21β(H)-藿烷、C3117β(H),21β(H)-升藿烷和C3217β(H),21β(H)-30-二升藿烷,表明沉积有机质成熟度低。  相似文献   
13.
使用1984—1989年期间中美海-气相互作用合作研究及法国ORSTOM完成的沿165°E断面共17个航次调查中的温、盐资料,对1986—1987厄尔尼诺(E1Nino)及1984-1985,1988年反厄尔尼诺(LaNina)事件期间海洋上层温、盐结构的变化作了分析。文章指出,165°E断面温、盐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变化周期之特征;研究期间E1Nino与LaNina温、盐结构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盐度分布及次表层温度结构的不同;165°E断面上的温、盐结构在E1Nino及LaNina期间的变化是各种海-气相互作用结果的反映,其中赤道带纬向风及赤道表层流系的变化是该海区温、盐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