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1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探空资料的应用(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笃正 《气象》1977,3(12):21-23
四、探空的时间剖面图 上面讲的是从某一天的探空资料探讨测站附近天气系统情况。如果我们把探空资料也绘制成时间剖面图,则更便于分析。现举例说明。图3是1963年12月20日00时到30日00时北京的时间剖面图。纵座标为气压,横座标为时间,填图位置:右上方为等压面高度,右下方为24小时变高,左上方为温度,左下方为24小时变温。为了简单,只用了500毫巴以下的资料,  相似文献   
22.
热带风暴的结构及其螺旋云带的形成——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红外加热于香烟的方法,在转动的密封箱中模拟了热带气旋的生成。测量了模拟的热带气旋的温度和风速的分布,与实际热带气旋的观测结果很相似。风速随经向的分布,满足Vr~n?常数(n?0.5)的关系(眼壁以外)。还测量了各层气旋性环流所占面积随高度的分布,与实况也相似。 在模拟的热带气旋的上部还观测到重力波,波速与波数满足下列关系: C=[g(T_2-T_1)/k(T_1+T_2)]~(1/2),T_2和T_1分别为上层和下层的温度。模拟的热带气旋有很清楚的螺旋云带结构。 模拟的热带气旋的结构很不对称。在上层一边为巨大的反气旋环流,另一边则为气旋性环流。观测到的重力波也是集中于一个象限。  相似文献   
23.
长期预报的一些物理因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叶笃正 《气象》1975,1(3):10-12
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工农业实际需要的推动下,我国的长期天气预报有了很大的发展。总结前段经验,可以说,方法的研究较多,而长期天气过程和它的物理原因的研究比较少。要提高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这方面的研究是不可少的。 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物理因子,也就是可以用于长期天气预报的物理因子很多。首先,长期天气过程的改变和维持需要大量的能量,如果大气的能源发生变化,大气运动状态也就有相应的变化。所以应该研究能源的变化和能源与长  相似文献   
24.
叶笃正  李崇银 《气象》1983,9(4):34-38
一、引言 动力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应用流体力学方程组及有关物理定律研究大气运动和天气演变的规律。它不同于一般流体力学,首先,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地转偏向力(又称科里奥利力)对于大尺度大气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水平气  相似文献   
25.
论大气运动的多时态特征——适应、发展和准定常演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叶笃正  巢纪平 《大气科学》1998,22(4):385-398
对中国气象学家在地转适应和运动多时态特征方面的研究作了概要性总结。其中主要介绍在风、压场的地转适应以及适应过程完成后,尚可区别出以Rossby波频散为特征的发展过程,和以平流过程为特征的准定常演变过程。文中指出,运动的多时态特征是由于动力系统中存在多种物理过程造成,因此在小尺度、中尺度以及热带大尺度运动中都存在适应、发展和准定常演变过程。文中进而指出,这种多时态特征也存在于海气耦合的气候系统中,以及更复杂的气候系统中,也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6.
The advances obtained by the project "Investigation on Laws, Causes and Predictions of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And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China" for this three year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laws of decadal scale, interannual and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and circulation conditions of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se two valleys are analysed in detail. Moreover, the preliminary views of the causes of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se two valleys are put forward. The investigations of the project have pointed out that the thermal stat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nd the connective activities over the warm pool and the connective activiti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may be siganificant causes of droughts and floods caused in these two valleys. Beside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ccurance and circulation condition of droughts and floods resulted in these two valleys and their predic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made by using the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in research of the project are also analysed so that to obtain the investigated results in more higher level.  相似文献   
27.
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在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1)参与了国际和国内全球变化科学的开拓工作;(2)提出了区域水平上的全球变化研究新方向;(3)气候突变和全球增暖的区域响应研究;(4)东亚季风区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研究;(5)区域环境系统模式的发展和亚洲区域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活动;(6)提出了对全球变化的人类有序适应的概念、试验观测、理论和方法;(7)面向国家需求的全球变化问题北方干旱化研究;(8)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等.  相似文献   
28.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变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其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调整 :从认识地球系统基本规律的纯基础研究为主 ,扩展到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生存环境实际问题的研究 ;从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扩展到研究人类如何适应全球环境的变化 ;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地球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文中对日益受到重视的全球变化区域响应和适应研究的背景进行了分析 ,并着重介绍了一些概念和研究进展 :( 1)对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适应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两者应存在协调统一的关系。同时 ,适应应是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适应 ,不应是局部的和片面的。( 2 )“有序人类活动”的研究框架。介绍了对“有序人类活动”的一些基本认识 ,以及在虚拟试验研究、示范区建设和长期监测研究等方面的进展。( 3 )集成研究。以东亚区域环境系统和北方干旱化的集成研究为例 ,介绍了集成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29.
黄河流域位於北纬34°与41°之间,东西跨经度25°。下游为平原。中游为黄土高原,上游则为地形复杂的高原。冬半年的天气和气候完全受强大的蒙古高壓和干燥冬季季风或者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当寒潮下来时,强烈的西北风使温  相似文献   
30.
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48,自引:6,他引:142  
叶笃正  丑纪范 《地理学报》2000,55(5):513-521
2000年春季,我国华北沙尘天气次数陡增,影响广泛,损失明显增加。利用长期气象观测数据,结合遥感和GIS技术,对今年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造成沙尘天气的原因在于:①北方地区大风日数的增减是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反映,今年强沙尘天气陡增是因为处于反厄尔尼诺事件的高峰期所致;②我国北方地表覆被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也是今年强沙尘天气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影响华北地区的沙尘天气主要必源于内蒙古中西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