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开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滨江城市的土地生态适宜性和开发利用合理性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以江苏省镇江市新民洲港区总体规划区土地为例,基于GIS空间数据分析和层次分析法(AHP法),对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首先依据选择城市的区位、气象、水文和地质条件,以及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建立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值;然后对各种用地类型进行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最终通过地图叠加,生成综合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新民洲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可为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粗糙集与突变级数法的土地利用景观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江苏宜兴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利用土地景观格局指数,采用粗糙集与突变级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宜兴市进行土地利用景观分区。分区结果表明:区域地貌特征影响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异的主要因素,随着水域、林地面积比重的增加,人类对土地系统的改造逐渐减弱,斑块破碎化程度降低,斑块形状复杂化程度增强,景观多样性减弱;结合粗糙集论通过知识约简挖掘数据中隐含的内在规则,依据属性重要性对评价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无需确定权重,最终通过多指标集成的突变级数法进行土地利用景观分区。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在界定城乡统筹系统概念、界面和性质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因素,应用突变理论对城乡统筹系统进行理论研究,并借鉴城市精明增长理论,提出土地精明利用调控城乡统筹系统要素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城乡统筹系统的界面包括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面、城乡统筹前后的界面和城乡系统间的界面;影响城乡统筹系统的主要因素有城乡现实、农户意愿、政府政策,其中城乡现实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农户意愿是城乡统筹发展自下而上的内在动力,政府政策是城乡统筹发展自上而下的外部引力;以土地为纽带,利用“农地整治、村镇改造、要素配置”3个土地精明工具,通过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利用方式的调整与优化,消除城乡系统之间要素流动的障碍,促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达到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保障城市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最终实现“生活殷实、生产繁荣、福利共享、生态优美”的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不透水面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透水面作为衡量城市化程度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不透水面的大小、位置、几何形状、空间布局以及透水面与不透水面的比率,显著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多种遥感数据和方法进行不透水面的提取和制图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从传统遥感方法、基于光谱与几何特征方法、人工智能方法等方面总结了不透水面的遥感提取方法,介绍和评析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并对未来城市不透水面的提取方法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DIS影像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动态快速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技术动态并快速地监测农用地自然质量时空上的变化信息,是当前农用地质量研究的热点问题.以MODIS影像和江苏省农用地分等属性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GIS,RS技术以及统计学原理,以宜兴市为研究区进行遥感影像灰度值与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借助回归分析建立农用地自然质量遥感的MODIS数据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无锡市农用地分等单元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利用MODIS数据模型对农用地自然质量时空上的变化信息进行监测是可行的.最后探讨了MODIS影像反演农用地自然质量产生误差的原因,对进一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用地自然质量动态监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改进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连云港市主城边缘区2 000余个农居点用地斑块单元城镇化整治的适宜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适宜城镇化整治的农居点单元占45%;受道路引力、地形高程阻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农居点用地城镇化整治适宜度分布呈显著的集聚和突变特征。适宜城镇化改造的农居点单元集中分布在朝阳镇、海州经济开发区、花果山等少数乡镇(街道)内。距市区旅行成本10 min的等时线和地形高程为10 m的等高线,是适宜度显著分异的界线。位于界内的农居点用地城镇化整治适宜概率超过70%,界外适宜度概率不足30%。界内农居点用地可就地改造为城镇用地,界外农居点适宜保留现状或进行其他如向农业、林业发展的土地整治。由上述等时和等高两线形成的复合界线可作为研究区农村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分界线,为该区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规模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引入SLEUTH元胞自动机模型,采用五个时相的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模拟和预测了规划跨江通道对滨江副城城市发展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SLEUTH模型经校准检验后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建设用地的增长数量与空间分布,适用于城市增长研究;②跨江通道建设对滨江副城增长的助推效应显著,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研究区建设用地分别新增48.05%和62.33%,其中规划跨江通道对新增建设用地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0.67%和17.50%,助推效应随时间递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强沙尘暴受月相调制现象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沙尘暴作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成因机制的研究不可忽视地球外部环境的影响。通过对49年间(1954-2002)中国北方223例典型强沙尘暴事件分析,计算出了沙尘暴发生日期的月球黄经λm、太阳黄经λs,得到月相角D=(λm-λs)。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发现沙尘暴发生的频次与月相角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沙尘暴发生的频次的极大值区在〔30°,42°〕和〔306°,318°〕的月相角区间内,低值区在〔78°,90°〕和〔258°,270°〕的月相角区间内;(2)沙尘暴发生有明显的小周期(1/4月波),同时,文章还分析了月相对沙尘暴发生的调制机制,探讨月相影响下固体潮、重力场、大气压等对沙尘暴影响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地铁1、2 号线为例,通过多个指标测度地铁建成前后的交通通达性及其格局变化,探讨不同类型用地对地铁通达性的增值响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地铁从时间成本、影响范围等方面增益了研究区交通通达性;外围绝对通达性增幅高于中心区,而“半径陷阱”作用使得中心区的相对通达性高于外围,产生“中心膨胀-外围坍缩”的通达性格局变化;地价格局变化与通达性格局变化类似,不同类型用地对地铁的增值响应模式不同,商业用地增值为对数响应模式、住宅用地为指数响应模式、工业用地为线性响应模式;地铁对城市土地升值的贡献占到总量的1/3,其中地铁对商业用地外部性作用大于住宅和工业用地。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地铁对城市土地利用影响、城市经济外部性以及制订征收差别化的土地房屋税收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集不同年代被覆盖,且性质可比的土壤为载体,运用空间转换时间法,重建长三角宜兴市1950~2006年期间土壤重金属含量,并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 Cu、Ni、Pb、Zn 4 元素含量和土壤重金属累积水平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As元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Cd元素含量呈明显累积;Co和Cr元素含量则稳定波动。(2)各指标与重金属含量和累积水平有较高的关联度,且排序稳定。重金属含量的主要经济影响因素为总人口、农村化肥施用量和总播种面积,而与总货运量、农村工业产值和总产值的关联度较小;对重金属累积水平的影响,农村化肥施用量、总人口和粮食总产量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