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543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2004年初开始在川滇地区布设的4个地电台,使用所研制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PS-100地电测量系统和技术,捕捉地震短临前兆.至2008汶川8.0级地震前,唯一仍在工作的红格台记录到了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前兆.根据潮汐力谐振共振波(简称为HRT波)短临地震预测模型,在汶川8.0级地震前5月11日夜至12日凌晨5时分析得到了大震即将来临的结果.所记前兆同以前各台对其他强震所记的HRT波震例的规律有很强的一致性.所测物理量(地电阻率与地电流)仅在强震前才出现潮汐力的周期,而其振幅在震前数月至几天明显增大.通过研究所记的实例表明,它们通常与几天后所发生的地震有因果关系,这种波的到时与台站的震中距成正比;由这种波动所测的断层固有周期%与断层长度(震级)有关,对6-9级地震,死的范围为1-6h.有证据表明,它们是来自即将发生地震的震源区.这种波动周期较长,在地壳中,可传播数百乃至数千公里.对发生在地壳中的浅源大震,地壳固体在其孔、裂隙中通常含有易于流动的(导电的)流体(溶液),这种流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因受力(孔隙压力)先于断层位移(地震)产生的(微小)扰动(波动),对所观测的HRT波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从2004年在川滇地区增设4个PS-100HRT波台站,试图捕捉强震短临前兆,到2008年发生汶川8.0级地震(距离新增的MN台△=288km;距离记录到HRT波短临异常的HG台△=465km;距离青川640km)前,HG台捕捉到汶川8.0级地震的HRT短临前兆的全过程,表明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现地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2.
和法国  谌文武  韩文峰  张景科 《岩土力学》2009,30(12):3803-3807
SH作为一种环保型、节约型有机高分子固化材料,用于沙漠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不同浓度SH、不同加固方式对沙体进行加固,加固后沙体微结构会发生变化,其物理力学性能也会出现显著变化。通过图形处理软件对固化后沙体的SEM图像进行计算分析;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其性能参数与微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计算,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各向异性、等效直径、扁圆度、充填比和面积比是对固化沙土力学性质影响较为显著的5个微结构参数。从微观角度证明了SH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分子固沙材料。  相似文献   
223.
在简单分类云南白马雪山南段2003~2008年72起野生动物肇事事件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肇事频率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黑熊是引发野生动物肇事的主要动物物种;家畜是肇事导致的主要损失。时间上,肇事频率呈现"秋季高发、冬春季低发"的季节性变化;且不同季节引发肇事的野生动物种类各不相同;按肇事频率的月变化,可将年发生周期划分为低发期(11月至次年4月)、起动期(5月)、频发期(6~9月)和回落期(10月)。空间上,距社区4 km一线是肇事频发地带,4 km以内区域,肇事频率与距离呈线性正相关,以外区域则呈非线性关系;且肇事地点的分布区域,呈现逐年向社区"逼近"的态势。研究结果可为探究肇事原因和机理、制定防控措施和补偿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4.
湘南大义山岩体地质特征及其侵位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单元-超单元填图法,对大义山岩体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并对其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岵浆演化从南东向北西、从早期至晚期有由酸性向酸碱性方向演化的规律,并认为花岗岩(尤其燕山期)独特的地球化学背景是大义山岩体内部及接触带盛产锡铅锑钨多金属矿之主因所在。岩体构造研究表明,岩体受北西向邵阳-郴县构造岩浆成矿带严格控制;岩体内部构造及接触带围岩的构造位态显示为“被动”  相似文献   
225.
1 办刊宗旨和刊登内容《陕西地质》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地学界的一个学术园地,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双百”方针,主要反映陕西地学领域科研、生产中取得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以促进国内外地球科学学术交流,推进我省地矿工作发展为宗旨。欢迎陕西地学界及省外、国外专家学者向本刊撰稿。本刊内容包括陕西地域及与之相关的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水工环地质、农业地质、第四纪地质、国土规划与整治、地震地质、地质实验、勘查技术及工程施工、地质机械及仪器、矿产开发利用、物化探、计算机应用、地学软科学和地学范畴…  相似文献   
226.
利用岩石化学中各种氧化物及相关比值在陆相盆地沉积作用中的不同表现性质, 讨论了上黑龙江盆地绣峰组Ⅳ级层序形成的气候、水体、沉积体系及基准面变化特征.绣峰组Ⅳ级层序自下部向中部Fe2O3、Fe3+/Fe2+、K2O、Na2O等值逐渐减小; MnO、FeO、MgO、LOS等含量逐渐增高; 层序中部向上部Fe2O3、K2O、Na2O等值逐渐增大, MnO、FeO等含量逐渐减少, 显示了绣峰组Ⅳ级层序在气候旋回控制下由水体加深、气候潮湿向水体变浅、气候干旱演变的中期基准面对称旋回特征.这一研究成果为陆相盆地高频层序划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27.
对2010年7月27日发生在滇西北宁蒗县境内一次局地降雹灾害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雹过程的主要客观物理量条件是具备充沛的水汽条件、不稳定条件及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条件,但过程前除具备降雹的不稳定条件外,水汽及动力条件均不满足;降雹过程前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析表明,数值预报产品对本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垂直运动条件、不稳定条件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因此,在分析主要影响系统及物理量诊断产品(包括数值预报产品)条件下,结合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可对局地冰雹灾害天气提前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228.
229.
典型构造微破裂集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理岩破裂实验,考察了典型构造中微裂纹的演化、集结的过程和特征.根据损伤理论,分析了构造对微破裂演化的控制作用.根据微破裂集结临界条件的相似原理,认为这些特征可以类推到公里尺度,它们有助于解释地震中短期阶段的前震或广义前震分布,作为地震前兆的一次效应.其它物理效应为二次或三次效应.微破裂集结时局部密度突然加大,有助于解释部分前兆记录突跳现象.非集结部分出现部分微裂纹愈合,密度反向变化,有助于解释一些前兆记录在短临阶段记录中出现反向的现象.考察了不同构造的不同部位微破裂萌生和演化的范围差异,这些差异有助于解释不同地质构造孕震区域的孕震过程,从而可解释板缘和板内地震前兆记录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被不同观点学者分别引用,以论证地震是否有前兆记录的问题.然而,在考察不同地区的前兆记录时,必须注意不同地区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2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