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南漪湖柱状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重建了该地区8.0 ka BP以来的植被变化,进而反演古气候变迁;同时与其他地质记录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风的变化。8.0~4.8 ka BP,长链正构烷烃nC_(27)–nC_(33)含量占绝对优势,Paq值偏低,正构烷烃以陆生高等植物输入为主;相对较低的nC_(27)/nC_(31)比值及较高的ACL27–33值表明这一阶段以草本植物相对发育;长链正构烷烃δ~(13)C整体偏负(–34.7‰~–32.9‰),C_3植物为主;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是东亚夏季风最强盛时期。4.8~2.4 ka BP,长链正构烷烃nC_(27)–nC_(33)含量降低,Paq值偏高,陆生高等植物对正构烷烃的贡献相对减少;nC_(27)/nC_(31)比值升高,ACL27–33值降低,木本植物占优势,草本植物减少;长链正构烷烃δ13C相对正偏(–33.5‰~–29.1‰),C_4植物有一定的增加,但依然以C_3植物为主;这一时期东亚夏季风减弱,气候朝冷干转变。2.4 ka BP以来,长链正构烷烃nC_(27)–nC33含量升高,Paq值逐渐降低,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逐渐增加;逐渐降低的nC_(27)/nC_(31)比值以及逐渐升高的ACL27–33值表明草本植物重新占相对发育,木本植物含量逐渐减少;长链正构烷烃δ~(13)C波动剧烈,呈现逐渐偏负的趋势,C_3植物继续占据绝对优势,C_4植物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气候由寒冷干燥逐渐向温暖湿润过度。同时,这一时期各指标呈现剧烈波动的变化趋势,推测可能与长江流域人类活动逐渐增加,显著影响了自然植被变化的过程。这些指标记录的东亚夏季风随着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的减少而持续减弱,同时记录了多次冷暖/干湿交替事件,存在6次冷干事件(夏季风减弱事件),其中5次与Bond et al.提出的北大西洋冰筏漂流事件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322.
草桥古潜山油藏储层埋藏较浅,属于碳酸盐岩孔隙、裂缝、溶洞型复合油藏,受风化壳孔、缝、洞发育程度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盖层条件等因素影响,具有油水性质复杂多变、储集空间多种多样的特点,能够为油气运移和储集提供有利条件.流体流度属性是反映储层物性及流体可动性的重要指标,为此,这里利用基于反褶积广义S变换的流度属性提取方法,首...  相似文献   
323.
324.
新疆尼勒克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相比,无论在物源还是后期成土环境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二者的磁学特征有所不同。本文选取伊犁尼勒克地区的一个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及粒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尼勒克剖面中磁性矿物具有以下特征:1)以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反铁磁性矿物赤铁矿和针铁矿;2)各黄土层成壤作用弱,磁性矿物以原始输入的粗颗粒MD和PSD为主。PS_1古土壤层成壤作用强,以细颗粒SD为主。弱发育古土壤层PS。既包含SD颗粒,又有粗颗粒。各地层均不含SP颗粒;3)PS_1古土壤层原始含铁矿物输入量略低于黄土高原地区,其他各地层均高于黄土高原地区,但受成土作用及其他因素影响,剖面中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远低于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层。PS_1古土壤层成壤作用强,在新疆地区较为少见,但其磁化率却低于各黄土层,说明尼勒克黄土-古土壤磁化率变化机制与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古土壤层原始输入含铁矿物的量较黄土层低,但原始含铁矿物只是影响剖面磁化率变化的原因之一。PS_1古土壤层在沉积后期受到间歇性水流作用,成土成因的强磁性SP磁铁矿/磁赤铁矿颗粒遭受破坏并转化为赤铁矿,导致PS_1古土壤层磁化率的急剧降低,并使该层赤铁矿的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25.
基于冀西北1∶20万地球化学数据、遥感线环构造解译成果及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成果,开展了冀西北银地球化学块体与遥感成矿信息集成研究。认为银地球化学块体剩余金属量是成矿物质富集的表现,环形构造是银金属活化的动力标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成矿物质运移存储的空间,北东向区域蚀变异常带是成矿作用发生的标志。将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遥感成矿信息集成,为提高成矿预测的准确性、缩小找矿靶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6.
汶川8.0级地震液化震害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现场详细地调查,归纳总结了汶川地震液化导致的工程震害的现象、分布、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液化震害现象显著,位于德阳地区的3个液化区域震害严重,都江堰地区、绵阳游仙区以及江油市区的3个液化区域震害中等,其他地区轻微,液化震害分布与液化分布有一定关系,但二者有所不同;液化场地上房屋均不同程度受损,其中结构性差的房屋会直接倒塌,设有圈梁、构造柱的房屋,液化也会导致其整体倾斜、下沉、开裂;学校液化震害具有典型性,部分校区大面积液化,地裂缝纵横,地基不均匀沉降严重,主体结构开裂、倾斜,功能丧失。这次液化震害具有3个显著特征:(1)只要液化出现的地方,震害均比周围重,没有减震现象;(2)Ⅵ度区不仅有液化现象,而且有明显的液化震害;(3)液化伴随地裂缝,是构成此次地震液化震害的主因。  相似文献   
327.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建立健全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是有序引导国土空间各类开发保护行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福州市为例,构建了一种全域多维度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将其管控约束条件嵌入未来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中。同时,顾及区域空间异质性和时空依赖性,设计了一种服务于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集成地理分区策略、深度学习技术、FLUS模型功能模块的时空元胞自动机ST-CA(Spatio-Temporal Cellular Automata)模型。基于已有成果集成三区三线,开展“划管结合”思维下的空间管控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 顾及区域空间异质性和时空依赖性的ST-CA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精度(OA指标从95.95%提升至98.34%),实现更为真实、准确的地理模拟过程;② 地理模拟过程中嵌入管控约束条件,可引导城镇、农业和生态3类空间合理布局且规模可控,基于模拟结果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能有效避开规划保护用地;③ 未来模拟预测结果结合管控预警值可看出,福州市主城区及周边区县的城镇扩张形势比较严峻,未来亟需对福州市国土空间格局进行合理调控;④ 边界变化趋势特征表明划定结果与福州市的远景发展规划布局一致,符合区域发展诉求,国土空间格局呈现多轴化发展趋势。研究结果可为福州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行为提供科学谋划,为国土空间管控及优化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8.
近海港湾浮游植物的春季藻华,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和变化及其与环境物理化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有许多研究,如:潮汐对浮游植物藻华形成的驱动作用[1],垂直稳定或混合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粒级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2~5],控制港湾浮游植物藻华的过程[6~10],营养盐类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11,12]以及浮游植物季节性藻华[13]等.  相似文献   
329.
2017年5月3—4日京津冀地区出现了一次持续较长时间的浮尘天气,给京津冀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从气象条件方面分析了浮尘天气的成因及维持机制,并使用气象、环境观测、激光雷达探测、后向轨迹模式产品等分析了此次浮尘天气的观测事实。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蒙古气旋强烈发展东移的过程中,经过蒙古国中部、甘肃、内蒙中西部的沙源地后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的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西北气流漂至京津冀上空后沉降而形成的,本地沙源没有补充。激光雷达可以清晰地监测到沙尘的传输高度基本在2~4 km。浮尘天气期间,沙尘高度在2 km以下。浮尘维持30 h以上的原因:(1)高空受东、西两槽间的纬向环流控制,地面处于鞍型场,风速小,不利于沙尘粒子的扩散;(2)边界层内湍流活动旺盛,且中低层基本是中性层结状态,沙尘粒子不易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