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沿海地区构建城市带战略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沿海地区形成城市带的机理和作用,构划了在沿海地区建设从北到南绵延几千公里。包括辽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福建沿海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内的巨型城市带的设想。城市带以香港、上海、京津为龙头,以厦门、青岛、大连为结点,以滨海山水城市为特色,以城市组合为手段,以观念和制度创新为理念,以加强城市间物流、人流、信息流、科技流为目标,整合优势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城市带,形成城市带—城市群—城市圈3个层次城市带空间结构。最后,探讨了实施城市带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2.
THEEFFECTOFTHENEWEURASIANCONTINENTALBRIDGEONTHEEASTERNCOASTALAREASOFCHINAZhouJianhua(周建华);YaoShimou(姚士谋)(NanjingInstituteofGe...  相似文献   
53.
现代城市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集中点与各种物质要素的集聚点。列宁说过:“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确实,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创造性的和生产组织的巨大作用,代表了一定地区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然而,城市的发展,不但受自然、经济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刻影响,特别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涉及的因素更为复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从我国国情和生产力水平出发,研究现代城市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4.
南京大都市空间演化与地域结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各国各地区的城市发展策略亦受到深刻的影响。南京位于亚太地区我国沿海中部 ,具有江海优势 ,国务院在 90年代中期批复的南京市总体规划正在实施 ,有力地促进了南京城市的空间扩展及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深刻的变化。该文就南京都市圈内部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扩展模式及其发展趋势、策略作一个多层面的论证 ,从城市设计与规划艺术手法的高度作综合评述 ,为南京大都市的空间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信息化与城市空间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章着重探讨了:①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及新技术对城市空间发展的潜在作用及其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②城市经济出现的新特征。③城市网络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6.
该文阐述近几十年来世界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指出当前世界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认为看待城市和城市化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 ,以正确的眼光和长远的角度来合理评价城市的发展 ,从而找到确实能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 ,未来的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 ,2 1世纪的到来标志着城市时代的来临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且其所带来的后果有利有弊 ,不能因其所产生的弊端而回避其存在的客观性。城市化仍然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7.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占总人口84%),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商品经济不甚发达,城市化水平也较低。但是,随着今后四化建设的进程,农业生产体制的变革,农、工、副、商事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就面临着农村解放出来的人口如何转化,小城镇如何  相似文献   
58.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广佛都市区城市扩展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可达性是连接土地利用与交通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城市扩展具有指向性。利用Auto-Logistic回归的CLUE-S模型,预测区域发展与交通规划两种情景下2020年广佛都市区的城市扩展,分析了1982~2020年交通可达性格局演变与城市扩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CLUE-S模型在城市扩展上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加入可达性因子有助于提高模拟精度;1982~2020年广佛都市区空间和时间可达性格局由双核心圈层结构演变为单核心圈层结构,且时间可达性格局有明显的交通主干道指向性;城市扩展强度与扩展差异逐渐拉大,预测2020年扩展区域集中在白云与花都交界处、天河黄埔一带、顺德部分乡镇;都市区由无序扩张转变为交通指向性,随着可被开发的土地的减少,交通指向性的影响减弱;初期的城市用地规模越大,交通可达性提高越显著,但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先行建设的开展,城市规模对交通可达性的正向影响减弱。未来侧重于完善站点的公共配套设施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59.
孙阳  姚士谋  张落成 《地理科学》2018,38(6):827-837
在以“空间流”为逻辑的区域空间组织下,借由城际交通与信息网络的全面发展改变着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深度与广度,由此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幅度增强城市信息联系,促使现代城市在“空间流”的作用下不断扩展城市网络空间。针对中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沿海三大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对其进行城市空间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公路运输、普通列车、高速列车、信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把相互连接的城市转变成为城市空间对外拓展的网络节点,拉近节点城市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带动城市群区域信息“网络化”结构的形成;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上海(沪)、南京(宁)核心节点城市构成,北翼网络化程度较高于南翼线性联系程度,其区域联系密度以“沪-宁”“沪-杭”沿线向两侧递减;其城市群城市网络拓展流向主要是以上海→湖州、上海→宁波、上海→泰州、南京→扬州、南京→镇江、南京→无锡、南京→苏州、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流向,呈现典型多中心结构;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以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等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其城市群城市间网络的拓展流向主要是以北京→天津、北京→石家庄、北京→秦皇岛、北京→廊坊、天津→秦皇岛、天津→石家庄等城市流向,呈现典型的双核心结构,这些城市彼此之间呈现复杂网状联系特征,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围成度中心网络的核心圈层,度中心值较低的其他10个城市节点组成外围低密度圈层;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以佛山、惠州、江门等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其城市群城市网络拓展方向主要以广州→深圳、广州→肇庆、广州→东莞、深圳→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东莞等城市流向。其中,广东、深圳处于网络的绝对中心位置,广东-深圳-东莞-佛山围成度中心网络的核心圈层,度中心值较低的其他5个城市节点组成外围低密度圈层,多核心网络结构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60.
大城市地区生态保留地划分原则与方法——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代后期,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出现类似欧美城市的低密度蔓延趋势,造成农业用地和生态绿地急剧减少,破坏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文章通过对生态保留地含义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生态保留地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南京生态市规划实践提出生态保留地划分的一般流程及关键步骤,为我国同类大城市地域的非建设用地规划提供理论与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