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基于ArcGIS的地质灾害扩展符号库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ArcGIS,利用AutoCAD辅助设计,论述了开发支持style格式的地质灾害扩展符号库的设计方法,扩展了该软件在我国地质灾害制图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单元,在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也显得至关重要.认真分析了县域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县域体制改革的新情况,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建设县域技术创新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剖析了县域技术创新体系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创新成果扩散系统、教育培训系统、宏观调控系统、社会支撑服务系统等组织结构和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技术结构,并提出了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开发体系、加强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交流与融合、建设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对科技创新的管理等县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阐述冀中坳陷南部束鹿凹陷斜坡带成藏条件的基础上, 探讨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不同区带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 斜坡带主要发育4种类型油气藏, 斜坡北、中、南段成藏条件与模式不同; 斜坡内外两带成藏规律与油气藏类型不同, 其中斜坡中部西曹固构造带具有连片成藏的优良条件, 而沟通油源的深大断裂形成的断块是优先成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4.
城市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有机物、氨氮浓度高的难处理废水。有关垃圾渗滤液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环保领域研究的热点,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化学法、物化法、物化生联合法以及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并对处理工艺的选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但粮食产量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豫东平原、豫北山前平原、南阳盆地为主产粮区,西部山区粮食生产力低下。文章以玉米为例,主要从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2个方面阐述了造成玉米产量区域差异的原因并分析了它们对农用地分等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母暴发主要发生在黄渤海和东海海域, 在南海海域较为少见。文章对2019年5月海南海口、文昌和广东茂名等南海北部多处海域的水母暴发原因种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海口与文昌附近海域的暴发水母为同一种水母, 其伞部为半球形, 生殖下穴呈梨形突起, 口腕布满丝状物并在末端有1条鞭状附属物, 与鞭腕水母(Acromitus flagellatus)形态相似; 而茂名附近海域暴发水母区别于海口和文昌, 该水母伞部呈较平的半球形, 生殖下穴乳状突起, 口腕无丝状物, 与端棍水母(Catostylus townsendi)形态相似。基于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基因(16S rRNA)序列比对, 海口和文昌附近海域暴发水母与东太平洋鞭腕水母相似性为97.5%和97.7%, 茂名附近海域暴发水母与马六甲海峡端棍水母相似性为93.5%。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和16S rRNA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 海口和文昌附近海域水母为同一种水母, 与鞭腕水母聚在一支, 而茂名附近海域水母与端棍水母亲缘关系近。结合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系统数据认为, 海口和文昌附近海域暴发水母为鞭腕水母(Acromitus flagellatus), 茂名附近海域暴发水母为端棍水母(Catostylus sp.)。  相似文献   
17.
地理国情监测和国土调查都属于不同角度的国情国力调查,对两者数据进行挖掘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两者的分类、数据等方面进行分析,基于分类语义的异同性,提出了覆盖两者全部数据分类的对比分析方法,对数据差异性分析方法及主要原因进行了介绍,并建立了操作流程.通过该对比分析方法形成的数据及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挖掘及应用数据提供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足囊生殖是海月水母(Aurelia coerulea)抵御恶劣环境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对维持和扩增海月水母种群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海月水母足囊产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首次构建了海月水母产囊和非产囊螅状体转录组的表达谱,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探究驱动足囊生殖的分子机制。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44 873个基因,筛选过滤后共发现20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5个基因在产囊螅状体中显著上调,105个显著下调。本研究挖掘出了卵黄蛋白原(基因VTG-1和VTG-2)和角蛋白(基因Hornerin)等调控海月水母足囊营养储备及几丁质形成的潜在功能基因。此外,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ErbB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等参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生物学过程在产囊螅状体中显著下调,基底膜组织、运动正调节等参与细胞迁移的的生物学过程在产囊螅状体中显著富集,表明这些生物学过程在足囊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上,本研究为海月水母螅状体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母类在自然海区的食物组成是摄食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管花萨氏水母(Sarsia tubulosa)和八斑芮氏水母(Rathkea octopunctata)的现场食物组成。结果表明:管花萨氏水母和八斑芮氏水母现场摄食食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管花萨氏水母摄食食物31种,八斑芮氏水母29种;两种水母从食物组成上看,属于杂食性生物,其食物包括浮游动物、真菌、浮游植物、陆地植物碎屑等;管花萨氏水母和八斑芮氏水母二者互为捕食对象;二者摄食的食物类群具有相似性,主要来源于节肢动物门和颚足纲,均以太平真宽水蚤为摄食优势种,分别贡献两者食物总量的45.14%和42.42%。高通量测序技术是深入探究水母现场食物组成新的技术手段,两种水母的现场食物组成结果为水母摄食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大莲湖湿地区域水体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本文系统汇整了2008—2022年大莲湖湿地的水质数据,于2021—2022年丰水期和枯水期针对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水样采集分析,也于2021年平水期进行各指标的24 h昼夜监测分析。年际研究结果表明,2008—2022年期间大莲湖湖区总氮(TN)浓度基本处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Ⅴ类水质标准,在2009年枯水期达到最大值(2.97 mg/L);湖区氨氮浓度近年来满足Ⅲ类水质标准;总磷浓度在2021年的丰水期达到最大值0.79 mg/L,超过Ⅴ类水标准限值0.4 mg/L。湖区水质较生态修复之前有所好转,但营养盐浓度依旧处于较高水平。整体趋势与淀山湖的营养盐浓度基本一致,说明上游淀山湖入湖来水可能是造成大莲湖营养盐增高的原因之一。季节性研究结果显示,水体各类指标存在一定季节性差异,枯水期略劣于丰水期。不排除入湖河流带来的污染对大莲湖湿地区域产生影响,丰枯水期鱼塘和荷花塘水体营养盐和有机物质超标现象突出,尤其是鱼塘点位TN浓度是Ⅴ类水标准限值2.0 mg/L的2~4倍。24 h昼夜监测结果发现,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