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浅谈IP地址盗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网络上的主机数量越来越多,IP地址管理越来越复杂,我们面临IP地址盗用的情况。如:内部网上有2台主机的IP地址相同,则2台主机将相互报警,且无法上网,造成网络混乱,这种用户使用未经授权的IP地址都应视为IP盗用。  相似文献   
72.
广东气象网络安全物理隔离方案   总被引:1,自引:13,他引:1  
王佳  孙鹏  陈晓宇  梁苑苑 《广东气象》2006,(3):56-57,60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网络安全常用的几种物理隔离技术,及其在广东省气象局的应用方案,从若干角度对网络安全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物理隔离作为省府电子政务专网的必要性,以及省气象局网络介入的实现,分析该种实现方式在物理隔离方式中的优势和关键技术。此外,对该种方式的网络安全程度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对物理隔离的发展方向和将来网络安全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73.
为进一步明确湖相页岩层系优势储集岩性,聚焦页岩油甜点、提高水平段甜点钻遇率,增加水平井页岩油产量,利用沧东凹陷孔二段G108-8井494.29 m岩心,3 000余块次薄片、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压汞和全岩X衍射等数据,系统分析页岩层系中碳酸盐岩、砂岩和泥页岩孔隙类型、结构及非均质特征.结果表明:长石、石英和有机质对储集空间发育具有建设性作用,方解石、黏土和方沸石矿物是储集空间发育的不利因素,白云岩化作用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碳酸盐储层结构,但白云岩类微晶、泥晶纳米级晶间孔隙储集、渗流条件较差,页岩层系优势储集岩性主要包括砂岩、纹层型页岩和裂缝型白云岩3种类型;纹层型页岩储层基质储集、渗流相对较好,富长英质矿物纹层内残余粒间孔、溶蚀孔之间连通性较好,压裂改造后人工裂缝与基质孔缝形成复杂缝网结构,具备稳产能力,是页岩油主力产层.根据新认识,将钻探箱体聚焦到8~10 m厚纹层状长英质页岩段,GY5-3-1L、GY5-1-9H两口井首年单井累产油超1.0×104 t,桶油成本下降到65美元,实现了湖相页岩油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74.
在金羊盆地SZK02钻孔中,相继发现4件岩心样品有油气显示,对该井已发现的油砂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了分析测试。荧光薄片鉴定显示,岩石粒间普遍被油质沥青浸染,油砂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总体表现为正构烷烃丰富、姥植比高、重排藿烷和重排甾烷含量高,指示为偏氧化性的湖沼相沉积环境,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依据生物标志物特征,油砂可分为2种类型:Ⅰ类油砂位于SZK02井较浅部,以高重排补身烷、Ts、C30重排藿烷及未知结构的C30-早洗脱重排藿烷的组合为特征;Ⅱ类油砂位于SZK02井较深部,以较高含量的8β-升补身烷、相对低的Ts/Tm值,五环三萜烷中C30藿烷为主峰的组合为特征。初步的油源对比结果认为,其来源于2种不同类型的烃源岩贡献。  相似文献   
75.
结合平面坐标转换四参数模型及误差传播定律,对转换参数的误差及不同空间分布的点位转换精度进行分析,得到任意点处转换误差的求解模型。最后,利用模拟数据通过对公共点引入不同级别的误差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6.
淮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时空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鹏  孙玉燕  张强  温庆志 《湖泊科学》2018,30(2):497-508
径流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对于农业灌溉、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管理等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而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因而淮河流域径流过程特征及机理研究更突显其重要性.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转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淮河中上游息县、王家坝和蒋家集等9个水文站点径流资料,分析淮河流域中上游径流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径流趋势、突变特征及周期变化等径流过程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径流变化特征的成因.研究发现:(1)淮河中上游径流量主要集中于5-9月,约占年径流总量的70.37%,变差系数介于0.16~0.85之间,径流年际极值比则介于1.7~23.9之间,径流年际变化剧烈;(2)淮河中上游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4-5月径流下降趋势显著,季节变化不明显;(3)各站点年径流量在2000s呈显著周期变化,班台、王家坝、鲁台子和蚌埠站在该尺度上存在2.0~3.4 a尺度的小周期,息县、潢川和蒋家集站处于高能区.季节和汛期与非汛期的显著周期集中出现在1960s、1980s和2000s,1960s周期主要为2~8a.(4)潢川站年径流量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最为明显,其对混合ENSO指数和太平洋中高纬年代际振荡指数(PDO)的响应分别通过了95%和99%的显著性检验.PDO对各站点月径流的直接影响最为显著,且主要集中在6月份,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班台站最为显著,分别在1、4和6月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南方涛动指数、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和Nino3.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3.4)对研究区月径流量的响应存在显著滞后性,Nino3.4对研究区月径流量滞后期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潢川和蒋家集站,而北极涛动指数和PDO指数无滞后性响应.  相似文献   
77.
78.
浙江5个海湾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14年11月(秋季)和2015年5月(春季)在三门湾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结合杭州湾、象山湾、台州湾与乐清湾等4个相似的海湾的相关资料作为对照,依据《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分别构建5个海湾的鱼种名录。以分类多样性指数、分类阶元包含指数、G-F多样性指数等进行多维度析。结果表明: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象山湾最高(56.01),三门湾最低(48.79)。分类变异差异指数(Λ+)亦为象山湾最高(553.83),三门湾最低(313.63),由此可见象山湾鱼类在各分类阶元分布最不均匀,三门湾最均匀。关于分类阶元包含指数,三门湾鱼类的科、属、种的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值均较高;在目级水平上,杭州湾鱼类分类阶元包含指数最低,其余分类阶元上象山湾鱼类最低。G-F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则显示:象山湾G-F指数最高(0.62),杭州湾最低(0.43)。由此得出,在目级水平上台州湾与乐清湾之间相似性最高(0.84),相似性最低的是三门湾与象山湾(0.5);在科级水平上台州湾与乐清湾之间相似性最高(0.71),相似性最低的是象山湾与台州湾(0.54)。综上,象山湾鱼类分类多样性最高,三门湾最低。本文通过揭示5个海湾鱼类多样性特征及差异,以期为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在海上风电单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设计中,风荷载和波浪荷载是两个最主要的常规水平荷载,需要考虑在波浪荷载和风荷载的不同荷载组合下的桩土相互作用。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构建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对桩基施加不同组合的环境荷载,研究桩土的相互作用。在固定环境荷载的情况下,将土体分层,研究不同土质条件下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差异。分析可得极端海况下桩身泥面位移约是正常海况下的5倍,且桩身水平位移主要由风荷载引起。桩周土体所受水平应力与桩体的摆动幅度相关,且桩基摆动对桩周土体水平变形的影响范围有限,以桩基为中心1.7倍桩径范围内土体所受影响显著。海床上层土体的强度对桩基水平承载力起关键性作用,上软下硬海床与纯软土海床相比水平承载力大约提高25%,而上硬下软海床与纯软土海床相比水平承载力约提高3倍。  相似文献   
80.
Grain boundary plays a key role in electromigration process of polycrystal interconnection. We take a free volume to represent a 'vacancy--ion complex' as a function of grain boundary specific resistivity, and develop a new characterisation model for grain boundary noise. This model reveals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the boundary scattering section and electromigration noise. Compar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 with our experimental result, we find the source as well as the form of noise change in the electromigr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noise enhancement at grain boundary quantitatively, we propose a new parameter—grain boundary noise enhancement factor, which reflects that the grain boundary noise can characterise the electromigration damage sensi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