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郑明  宋扬  唐菊兴  刘治博  胡广胜  胡懿灵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33-2022030033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气候恶劣、环境脆弱,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质构造最为复杂的地区,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和造山的高原,属于全球典型的高海拔—难进入地区,传统的地质工作方法受到一定制约。本文首次将无人机引入海拔5000 m的藏北高原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探索研发无人机地质填图技术。通过5种不同类型无人机填图飞行试验,本文认为固定翼和旋翼无人机经螺旋桨、机身机翼以及倾斜摄影平台升级后可用于高海拔—难进入地区的大—中等比例尺(1∶50000至1∶1000)区域地质调查等地学领域野外作业。改进后的无人机理论寿命更长、飞行更加平稳、影像质量大幅提升。经实地飞行试验和野外校验,无人机获得的影像数据精度优于遥感卫星,局部精度最高可达3 cm,各地质体接触关系及纹理清晰明显,地质解译效果好,总体正确率高于95%。无人机地质填图技术具有成本低、数据获取快速、空间分辨率高、搭载设备类型多样等优势,在未来可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创建一种安全、多维度、高精度虚拟地质作业平台,满足个性化、智能化、实时化、精确化的地质矿产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矿床成矿机制,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石学研究基础上对矿石样品进行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成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7件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2.3‰~2.3‰之间,均值为-0.1‰;其中13件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为-2.3‰~2.3‰,均值为0.2‰;4件黄铜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1.5~-0.8‰,均值为-1.1‰。δ34S值频率直方图总体具有塔式分布特征,平均值接近于零,具幔源硫特征。金属硫化物的208Pb/204Pb介于38.209~38.854之间,平均值为38.635;207Pb/204Pb变化范围为15.541~15.665,平均值为15.605;206Pb/204b为17.942~18.580,平均值为18.461,具有正常铅的特征。铅同位素μ值变化范围为9.40~9.57,均...  相似文献   
43.
胡乐  李以科  宋扬  王安建 《地质学报》2018,92(4):704-721
长江中下游铜陵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壳幔互动频繁,此期间形成的岩体中含有大量角闪石巨晶和堆积岩,已有研究表明它们是底侵至下地壳的幔源岩浆在下地壳岩浆房中的演化产物。本次研究首次从角闪石堆积岩中分离出了岩浆锆石,并对其和寄主岩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测年数据表明,堆积岩和其寄主岩的形成年龄值分别为144.67±0.41 Ma(MSWD=0.25)和137.27±0.41 Ma(MSWD=0.25)。堆积岩中锆石的发现一方面证实了区内下地壳岩浆房中的岩浆活动,另一方面限制了铜陵地区中生代幔源岩浆底侵以及壳幔相互作用的时代。角闪石矿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为具较高Al_2O_3(13.52%~13.81%)、TiO_2(2.63%~2.98%)含量的韭闪石和镁绿钙闪石,但其较低的Cr(1.78×10~(-6)~3.12×10~(-6))、Ni(21.55×10~(-6)~26.10×10~(-6))含量和Mg值(68~69),暗示其非形成于原生幔源岩浆。综合分析认为,铜陵地区下地壳深位岩浆房中的岩浆可能为一套经历了一定演化的富水玄武—安山质岩浆,角闪石是其最后的主要晶出相。  相似文献   
44.
45.
46.
本文分析了西藏尼雄铁矿与成矿有关花岗闪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Sr-Nd-Pb同位素特征,并做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为亚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属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组成上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Sr、Th、U、K、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具有典型的岛弧岩浆作用的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表现为富集轻稀土的右倾型式(LREE/HREE=5.67~8.37),无Eu异常,显示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的稀土配分特征。岩体ISr为0.707625~0.710997,εNd(t)为–6.6~–8.7,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786~18.955、15.694~15.726、39.355~39.676,显示出富集地幔特征(EMⅡ),表明地壳组分对岩浆生成有重要影响。所测岩体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2.09±0.54 Ma(MSWD=0.45),表明尼雄花岗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综合分析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和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作者认为尼雄铁矿是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洋壳板块向北侧拉萨地块之下俯冲的构造背景下的产物。而成矿岩体主要是俯冲组分(流体和熔融)对地幔楔交代改造的结果,是地幔岩浆底侵引起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两种岩浆混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7.
方向  宋扬  唐菊兴  王嘉星  李海峰 《地质学报》2020,94(11):3376-3390
造山型金矿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找矿潜力,也是西藏班公湖 怒江铜多金属资源基地的主攻矿床类型之一。班公湖 怒江成矿带是近十年来识别和建立的我国最重要的斑岩 浅成低温热液 矽卡岩型铜金成矿带。商旭金矿位于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中段,是该成矿带上首例造山型金矿床。矿体产于中 下侏罗统木嘎岗日群沉积岩,由石英脉、碳酸盐+石英脉和蚀变岩构成,呈透镜状、块状、条带状、鞍状、浸染状、角砾状等产出,受北西西向的区域断裂构造控制。热液蚀变发育碳酸盐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硫化物蚀变等。矿物学研究和含矿脉体特征表明,早期热液活动发育于挤压应力环境,后期挤压应力逐渐消失,对应了变形晚期的构造环境。含金石英流体包裹体的Rb- Sr同位素测试获取的等时线年龄为135. 6±2. 7Ma,87Sr/86 Sr平均初始比值为0. 713,预示成矿作用发生于早白垩世,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综合研究认为,商旭金矿形成于早白垩世初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中段的闭合期,地块间挤压应力致使木嘎岗日群发生构造变形,在挤压变形晚期构造环境发生转换的过程,围岩中应力释放促成了区域的金矿化。对比研究显示,商旭金矿化与世界大型、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在矿床地质、热液蚀变特征、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构造环境、动力学背景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进一步表明班 怒带具备寻找造山型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48.
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渗透性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永杰  宋扬  陈绍杰 《岩土力学》2007,28(2):381-385
在MTS815岩石伺服试验机上进行了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的渗透性试验,揭示了煤岩在变形破坏过程中的渗透率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应变-渗透率曲线与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表现出相对“滞后”的特点,表明渗透率的变化与其损伤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同时煤体通过其内部裂隙的渗透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同其他沉积岩石相比,煤岩微结构及微组分复杂多样,不同煤岩类型其渗透率相差很大。同时,由于煤岩微孔隙裂隙相对较发育,其渗透率受有效围压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9.
随着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装备技术的不断提高,海上风机日趋大功率,叶轮直径也越来越大。文章结合国内首台171m 直径叶轮海上风机的实际施工,介绍大直径叶轮海上风机分体安装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冀东华尖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尖金矿床是冀东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金主要产在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金矿床各成矿阶段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3种类型:H2O-CO2包裹体、H2O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成矿早期的流体为H2O-CO2-NaCl体系,均一温度为320℃左右;主成矿阶段的流体为H2O-NaCl体系,均一温度为280℃左右,不混溶作用以及控矿构造由挤压向拉张的转换是金沉淀的主要原因。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华尖金矿床主成矿期流体既有岩浆水又有大气降水参与,成矿晚期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混合流体。硫、铅同位素示踪表明,该矿床内的金主要来自在深部重熔的太古宙变质岩,成矿物质直接来源为牛心山花岗岩,间接来源于太古宙遵化群变质岩系,成矿过程与下地壳或上地幔物质的演化和改造有关。华尖金矿床的形成与燕山陆内造山作用的伸展期构造及侵入作用有关,岩浆活动带来了稳定的热源和大量的含金流体,随着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含金硫化物在张性构造部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