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pollo-17 mare basalt (70017-291) was carried out for its containing 26 elements by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technique with the rock standard BCR-1 prepared by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as the multielement irradiation standard. For most of the elements, the analytical error is confined to 10%. A comparison was made of the analytical results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Apollo-11 and Apollo-12 mare basalt samples.  相似文献   
122.
利用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大气温度和水汽两种遥感产品,结合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2015年12月10 12日和2016年3月2 3日两次暴雪天气冷、暖气团及水汽的来源地、输送路径进行监测分析,并对冬季和春季暴雪发生条件、降雪强度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北疆地区暴雪天气是冷、暖气团与水汽条件配合的产物。(2)在这两次暴雪过程中,水汽主要来自西部黑海、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以及南部阿拉伯海等地;冷气团主要来自北欧、挪威海-巴伦支海、西西伯利亚以及伊朗高原等地;暖气团的来源和输送路径一般与水汽相同或紧密相关。(3)2015年12月10 12日降雪过程是北疆创纪录的一次超强暴雪,此次降雪天气中冷气团来自挪威海-巴伦支海、北欧和伊朗高原等地,暖气团和水汽来自黑海-里海一带。在降雪过程中,来自阿拉伯海的充沛水汽源源不断进入,是导致此次降雪天气强度空前的重要原因。(4)2016年3月2 3日是一次较弱的春季降雪过程,冷气团来自北欧-西西伯利亚地区,暖气团和水汽则分别来自北疆当地和巴尔喀什湖附近,降雪过程中由于缺乏后续水汽补充,导致降雪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弱。(5)对比两次降雪过程可见,降雪过程中有无持续充足水汽补充,是决定降雪持续时间和降雪强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3.
黄淮海平原耕地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本文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从经济、社会及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了耕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黄淮海平原耕地功能演化的时空特征,利用耦合动态度模型探讨了耕地功能间耦合关系的演变。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耕地功能演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1990-2010年间,冀中南及豫东地区部分欠发达县市耕地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发达的城市群及其腹地受工业化及城镇化影响较大,耕地经济功能持续下降;60.29%的县域单元耕地的社会功能下降,增强区主要集聚于郑州北部、德州及沧州西部、烟台、威海等区域;生态功能变化在空间格局上基本形成了以豫北、山东中部山地丘陵区为核心的增长区以及以环京津、环济南地区为核心的持续下降区。② 黄淮海平原耕地经济、社会及生态功能的耦合度及协调度空间差异显著,且退耦化现象日渐突出;经济发达地区耕地的社会及生态功能演化速率普遍滞后于经济功能。③ 黄淮海平原耕地的功能演化是区域本底因素与外部驱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的转型对耕地经济、社会及生态功能演化的强度及方向起决定性作用。并指出:黄淮海平原应激活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动力,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充分考虑耕地功能演化的区域分异特征,实行由发达城市地区到欠发达传统农区的差异化、多元化的耕地多功能利用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4.
农作物生产结构与布局是农业地理学探讨的传统研究主题,开展农作物生产格局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可为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论文运用区位基尼系数、重心移动模型、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揭示1995—2019年广西粮食、糖料、水果和蔬菜4类主要农作物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剖析其形成机制,据此提出相关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粮食作物“退”、糖果菜“进”构成主要农作物竞争的基本态势;粮食、蔬菜生产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糖料生产地理集聚趋势明显,水果生产由相对集中走向分散;主要农作物综合比较优势受规模比较优势主导,粮食生产劣势明显,糖料生产具有绝对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水果、蔬菜生产规模比较优势突出但效率比较优势有待提升。资源禀赋的约束、市场供需和比较效益的主导、乡村社会发展要素变化的诱发、制度环境的引导/修正、集聚经济的循环累积等多种力量综合作用推动农作物生产格局的演变。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广西农作物生产应统筹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通过结构调整、产业集聚、空间优化,推进农作物生产从规模扩张向综合效益提升转型。  相似文献   
125.
文中利用国际GNSS服务(IGS)提供的全球电离层地图(GIM)格网电离层资料,借助滑动四分位距法,研究了2019年台风“利奇马”期间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的异常变化情况. 对台风“利奇马”期间电离层 TEC 时序变化及区域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在台风发生前第5天,电离层 TEC 出现了正异常变化;台风登陆后第二天,台风影响区域上空电离层 TEC 异常由正异常变化为负异常再变化为正异常,正异常最大值达8 TECU,负异常最大值达6 TECU,且最大异常点并不在风眼处,而是在风眼的西南侧,此异常可能与台风登陆期间台风风速及风向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6.
栅栏在防止前沿积沙中的作用——以沙坡头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沙坡头地区的铁路北侧,进行了防护带的前沿栅栏阻沙试验研究。经过三个风季初步观测表明:格状沙丘的主梁移动是缓慢的,通过栅栏阻沙量计算求得其移速为0.56米/年。而沙丘副梁的前移迅速是格状沙丘的主要运动及其危害形式。据测定主风向上的可能输沙量平均为6.5m3/米宽·年,栅栏阻沙量平均为5.5m3/米宽·年,栅栏平均阻沙效率为70-80%。因此,利用栅栏等工程措施防止防护带前沿积沙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7.
长牡蛎中国群体与日本群体杂交子一代的生长和存活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长牡蛎(C)和日本长牡蛎(J)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分析了各实验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和稚贝的生长、存活以及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自交组的受精率介于杂交组之间,但是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没有显著性差异; JJ组的孵化率最高,其次是JC和CC组, CJ组的孵化率最低,相同卵子来源的组合在孵化率上无显著差异。JJ组在幼虫期和稚贝期、养成期的壳高、壳长平均值均大于其他三组; JC组在幼虫期和稚贝期、养成期的壳高、壳长仅次于JJ组,其壳高、壳长和存活率杂种优势率均较为明显; CJ组的杂种优势率在幼虫期和稚贝养成期的各个生长性状上都表现为负值。杂交子一代中存在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的现象可能与母性效应、遗传因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8.
为构建泥蚶感染弧菌标准技术体系,本研究采用哈维氏弧菌浸泡感染和注射胁迫两种攻毒方式对泥蚶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观察泥蚶在菌液胁迫下的存活情况,分析哈维氏弧菌对泥蚶的半致死浓度。浸泡感染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感染水体中弧菌升高,泥蚶死亡起始时间和最大日死亡率时间均有所提前,泥蚶死亡情况呈现上升趋势,当浸泡浓度超过2×107CFU/mL,泥蚶15 d累计死亡率接近100%。注射胁迫实验结果表明,泥蚶死亡率与弧菌注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64,P<0.01)。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哈维氏弧菌浸泡感染泥蚶7 d后停止实验,15 d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1.35×107CFU/mL;注射胁迫下的96 h半致死剂量(96 h LD50)为2.12×107CFU/g,说明哈维氏弧菌对泥蚶有明显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为泥蚶对哈维氏弧菌耐受性提供数据参考,并且为泥蚶弧菌病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