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辽北-吉南地区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北-吉南地区是我国典型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出露区之一。根据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绿岩带可划分为清原型和夹皮沟型,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分别为与现代岛弧的大陆边缘活动带和弧后盆地或大陆边缘裂谷相类似的裂谷型构造环境。与绿岩带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可划分为三类:即片麻状花岗质杂岩体、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底辟岩基以及钾质花岗岩。花岗岩-绿岩带的形成时代为2.5-2.9Ga。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reaction system.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four typical hydrothermal deposits,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oncerning geochemical dynamic controlling during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sions concerning geochemical dynaamic controlling during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drawn:(1)The regional tectonic activities control the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ion of elements in the ore-forming process in terms of their effects on the thermodynamic nature and conditions of the ore-forming reaction system.(2)During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the activites of ore-bearing faults can be divideb into two stages:the brittle splitting stage and the brittle-tough tensing stage,which would create characteristically different geodynamic conditions for the geochemical thermodynamic ore-forming system.(3)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reaaction system is an open dynamic system.At the brittle splitting stage the system was so strongly supersaturated and unequilibrated as to speed up and enhance the crystalliz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ore-forming fluids.And at the brittle-tough tensing stage,the ore-forming system was in a weak supersaturated state;with de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oreforming material would show down,and it can be regarded as an equilibrated state.(4)In the lates stages of hydrothermal evolution,gold would be concentrated in the residual ore-forming solution.The pulsating fracture activite in this stage led to the crush of pyrite ore and it was then filled with gold-enriched solution,forming high-grage“fissure”gold ore.This ore-forming process could be called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or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和亚洲夏季风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亚洲夏季风环流受海陆和伊朗高原—青藏高原大地形的热力作用调控.亚洲季风所释放的巨大潜热又对大气环流形成反馈.这种相互反馈过程十分复杂,揭示其物理过程对理解气候变化格局的形成和变化以及提高天气预报及气候预测的准确率十分重要.夏季北半球副热带对流层上层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存在庞大的南亚高压(SAH)以及强大的对流层上层温度暖中心(UTTM).本文介绍了温度—加热垂直梯度(T-QZ)理论的发展,并用以揭示SAH和UTTM的形成机制.指出沿副热带欧亚大陆东部的季风对流潜热加热及其中西部的表面感热加热和高层长波辐射冷却是导致SAH和UTTM在南亚上空发展的原因.文中还介绍了Gill模型用于上部对流层研究的局限性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1999年和2010年夏季同期7月在白令海(169°E~166°W,50°N~67°N)获取的94份浮游植物样品分析,获得了近十年的始末两个时间节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时空变化,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10μm)5门58属153种,分为3个生态类群。硅藻是浮游植物的主体,种类多丰度高,占总种类数目的66.7%,占总丰度的95.2%。鉴于样品属性和空间范围的不同,物种组成有细微差别,丰度有较大差异且空间分布明显不同,高丰度区受控于上层营养盐供给和表层环流系统。优势种从北方温带大洋性硅藻演变为广温广盐性与冷水性硅藻,1999年以西氏新细齿状藻为第一优势种,柔弱伪菱形藻次之;2010年以丹麦细柱藻为第一优势种,冷水性的诺登海链藻次之并在陆架和陆坡占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由深水群落和浅水群落组成。深水群落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白令海盆,种类组成以温带大洋性的西氏新细齿状藻、长海毛藻、大西洋角毛藻和广布性的菱形海线藻、扁面角毛藻、笔尖根管藻为主,丰度低,种间丰度分配均匀,优势种多元化,物种多样性高;浅水群落分布于白令海陆坡和陆架,主要由冷水性的诺登海链藻、叉尖角毛藻、聚生角毛藻和广布性的丹麦细柱藻、旋链角毛藻组成,丰度高,种间丰度分配不均匀,优势种突出,物种多样性低。白令海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丰度变化直接受控于表层环流、营养盐、春季冰缘线等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俞维贤  谷一山 《地震研究》1994,17(2):177-182
本文通过耿马县城1988年11月6日7.2级地震的宏观列度考察,结合县城区的地震地质及工程地质环境的综合调查研究表明:耿马县城北坡北西向断层的存在是造成耿马县城高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县城场地质因素的地震易损性指数的分区性是造成县城区建筑物破坏强度出于灶区性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