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泉州湾北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4年9月和2015年5月,分别在泉州湾北岸布设3条潮间带断面进行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研究.共计采获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样品166种,其中泥沙滩有80种,岩相有96种.其中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有145种,构成该区域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调查的3条断面中,泥沙滩断面的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3 ind./m~2和24.48 g/m~2,岩相断面的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 412 ind./m~2和958.78 g/m~2.数量垂直分布,泥沙滩断面和岩相断面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以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数量季节变化,泥沙滩断面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为春季(170 ind./m~2和32.04 g/m~2)大于秋季(96 ind./m~2和16.92g/m~2),岩相断面平均栖息密度为春季(1 360 ind./m~2)小于秋季(1 464 ind./m~2),而平均生物量为春季(1 122.83 g/m~2)大于秋季(794.75 g/m~2),数量季节变化显著.丰度/生物量曲线显示,泉州湾北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受到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222.
云南省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云南省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由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软件两部分组成。针对云南省前兆模拟观测手段多、时段长、覆盖面广等特点,选用Microsoft SQ LServer 2000为数据库平台设计建立了云南省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针对前兆观测方法及台站观测手段分类管理的特点,选用Delphi为开发工具编制了前兆数据库管理软件。该系统的实现解决了分析预报和研究人员对长期积累的前兆观测数据的科研需要。  相似文献   
223.
探地雷达技术对表层岩溶带典型剖面组构刻画与界面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层岩溶带是岩溶研究的重要对象,以往研究以剖面调查半定量为主,文章利用探地雷达属性技术对其发育情况进行定量研究。选取3个表层岩溶带的典型剖面(浅裂隙土、深裂隙土、厚土层覆盖),并采集探地雷达数据,通过提取相干体属性和均方根振幅属性来挖掘雷达数据中的潜在信息,用于区分介质组构和识别发育深度界面。结果表明,均方根振幅属性较好地区分出了浅裂隙土型和深裂隙土型的岩土介质,厚土层覆盖型的犁耕层与非犁耕层土壤介质;相干体属性能较好地识别出表层岩溶带和下部完整基岩,定量化其发育厚度。   相似文献   
224.
华南火成岩中捕获锆石的早元古代-太古宙U-Pb年龄信息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以火成岩中捕获锆石为测年对象,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对华南地区扬子地块南部和华夏地块进行了比较广泛系统的取样和测年工作。测年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火成岩中普遍存在早元古代-太古宙的捕获锆石,最大年龄达3.1Ga,表明华南地壳深部在较大范围内存在早元古代-太古宙的地壳再循环物质,华南大陆地壳可能最初形成于3.1Ga之前。根据捕获锆石年龄信息,华南早元古代之前大陆地壳生长集中于~3.1Ga,~2.7Ga,~2.5Ga,~2.2Ga和1.8-2.1Ga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225.
早元古代星子群遭受吕梁期以低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温度约为530-600℃,压力约为400-570MPa。根据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测该群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226.
本文利用线性两层模式討論了对流层上部和下部扰动的发展和移动,以及它們之間相互关系。有以下主要結果: 1.一般常用的“溫度波落后于气压波,扰动发展”这一規則,对于超长波(波长大于10000公里)只适用于对流层上部,对于波长为7000公里左右的长波自对流层中部以上皆可应用,对于較短的长波整个对流层皆可应用。 2。当槽线或脊线随高度向西傾斜时,扰动的上层发展,下层阻尼;向东傾斜时,上层阻尼,下层发展;当时,上下层同时发展. 3.溫度波和高度波的移速可以不同,甚至方向可以相反;无論在上层或下层,当脊移进輻散区或槽移进輻合区时,扰动发展;当脊移进輻合区或槽移进輻散区时,扰动阻尼. 4.扰动的振幅和移速随时間而变,它不仅决定于基本流場的参数和扰动的波长,同时决定于扰动本身的上下結构. 5.周期性变化的稳定波在发展时期,其振幅的发展一天可达两倍半以上.因此日常所观測到的环流的巨大变化是否都属于一般所謂的西风带不稳定的現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27.
所有從事於有益礦產儲量計算的人,都應很好地了解,测定礦床礦石的體重的重要性。不準確的和不符合礦化特點來測定礦石體重,在計算和劃分礦床儲量中,往往會帶來嚴重的錯誤。 礦石的礦物成份及礦體中組份分佈的特點,為準確地測定礦石體重的重要因素之一。礦石中,礦石物  相似文献   
228.
本文针对三层初始方程模式在业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改进试验。内容包括提高空间差分精度、缩小网格距离和改进初值风的计算等三个方面。对系统移速偏慢的问题,改进是明显的。对系统发展预报偏弱的问题,也有改进。试验表明,地转参数在低纬的取值,可能是一个敏感的因子。  相似文献   
229.
今年春节刚过,苏、浙、闽、沪三省一市的大批渔船和广大渔民就从嵊山岛出发,到中央渔场捕捞大黄鱼。中央渔场位于29.5~32°N、124.5一126°E的远海上,60—80匹马力的机帆船从嵊山到中央渔场需航行20多小时,这样就要求做好48小时海上气象服务工作。对于我们  相似文献   
230.
金窝子矿带戈壁覆盖区化探深穿透找矿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金窝子金矿带为例,重点研究东天山地区戈壁覆盖层的分带结构、成分、性质和成因,以及金等成矿元素在干旱景观区表生迁移与矿化信息的传递机制。通过垂直剖面分析查明,戈壁覆盖层主要由坡-冲积层和冲-洪积层互层构成,其中坡-冲积层属当地风化产物,包含局部矿化信息,称为砾土戈壁;而冲-洪积层为运积物。两层均普遍经受戈壁化作用,形成以石膏为主的钙积层障。两互层均包含金等元素的矿化信息:在大比例尺详查找矿中采集坡-冲积成因的砾土戈壁层粗粒级(20—40目),能够揭示局部矿化地段;而在小比例尺区域地球化学测量中采集冲-洪积层中的细粒级(-160目)样可以圈定区域金矿化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