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2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三峡水库对长江N、P营养盐截留效应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张恩仁  张经 《湖泊科学》2003,15(1):41-48
在长江流域干支流NP营养盐现场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模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库对上游营养盐的截流效应. 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发育出的水库生态系统可将上游输入的2%-7%溶解态无机氮和13%-42%的溶解态无机磷固定于浮游生物中库区水体中生物有机碳总量可保持在0.84109-2.65109mol的范围. 相应地三峡工程可减缓长江下游及长江口区的富营养化趋势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长江中下游营养盐N/P比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
冬季南海北部陆架锋区悬浮颗粒态硅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冬季南海北部陆架锋区的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articulate Biogenic Silica,PBSi)和成岩硅(Lithogenic Silica,LSi)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和成岩硅平均含量分别为0.59和8.93μmol/dm3。生物硅分布与水团关系密切:在营养盐充足的沿岸水生物硅含量高(1.0μmol/dm3);而在营养盐缺乏的陆架表层水生物硅含量低(0.23μmol/dm3);在两种水团过渡区生物硅含量居中(0.65μmol/dm3)并与溶解硅酸盐(Dissolved Silicate,DSi)成显著正相关(R=0.48,N=44,P=0.001,a=0.01)。此外锋面位置也直接影响生物硅的含量与分布。大部分调查海区被高温高盐低营养盐海水占据,因此导致了调查海区以低浓度的生物硅和成岩硅为特征,且与世界其他海区相比,生物硅含量处于低值区。  相似文献   
93.
冬季海南省东北部河流及近岸海区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12月在海南省东北部河流万泉河和文昌河以及周边的红树林和珊瑚礁体系采集水样,测定其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含量.结果表明,万泉河水体中DOC和P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39.3和39.7μmol·L-1;文昌河水体中DOC和POC的平均浓度则为133.0和47.4μmol·L-1,其周边红树林水体DOC和P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4.1和27.9μmol·L-1;珊瑚礁周边水体DOC和P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6.3和22.41μmol·L-1.文昌河周边的养殖活动及红树林水体对该河流中的高DOC和POC可能有显著贡献,且文昌河POC%与TSM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2=0.71,n=9).万泉河、文昌河和珊瑚礁周边水体POC/Chl a的比值分别介于72-312、43-196、122.5-334.估算浮游植物对万泉河、文昌河和珊瑚礁周边水体POC的贡献量分别为34%、45%、38%.  相似文献   
94.
生物硅的生成与溶解速率的研究——以胶州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盐的含量与元素间的比值直接控制着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近岸海区硅藻可占初级生产的75%,但其生长速率受Si(OH)4含量的限制.胶州湾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以硅藻为主.用29Si同位素示踪培养方法,采用四极杆质谱同位素稀释技术同时测定了胶州湾硅的生成速率与溶解速率.胶州湾生物硅(BSi)的含量为0.90~1.14 μmol/L,岩成硅(LSi)的含量为46.3~52.3 μmol/L.岩成硅是生物硅的约50倍.胶州湾BSi的含量处于世界近岸海区的低值范围,LSi的含量与LSi/BSi的比值均处于高值区.BSi的绝对生成速率为4~6 nmol/L*d,比生成速率为6~17/d.BSi的绝对溶解速率为<9 nmol/d,比溶解速率为<23/d.进一步开展胶州湾不同季节水体中BSi的生成速率与溶解速率的研究,是深入认识海湾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及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
万泉河口冬、夏季营养盐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6年12月,(冬季枯水期)和2007年8月(夏季丰水期)对万泉河口进行现场调查,探讨了此热带河口营养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万泉河口营养盐浓度( N03-N,NO2-N,NH4-N,PO4-P)低于中国温带和亚热带的较大河流(如长江和珠江).但河水冲刷及化学风化作用强,具有高硅酸盐特征.N03-N和SiO3-S...  相似文献   
96.
潮滩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潮滩重金属研究现状和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潮滩重金属来源的定量分析尚很不完整;沉积物的物质组成、粒径、水动力作用、潮滩生物、河流输入量、人类活动等都对重金属在潮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在垂岸方向,重金属从高潮滩到低潮滩含量逐渐降低,反应了水动力以及粒径对潮滩重金属的分布的控制;沿岸方向,淤涨岸段,重金属含量低,排污口严重影响着重金属的沿程分布,重金属含量随离排污口的距离增大而呈指数减少;垂向方向,在许多地方重金属分布与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生物活动使潮滩重金属的累计特征变得复杂,改变了潮滩局部的微环境。与国内外河口重金属研究相比,潮滩重金属的研究远远不足。沉积物中重金属常用研究方法,如Tes sier地球化学相连续提取法、Meso cosm模型,以及数值和现场模拟的方法的应用,对潮滩重金属的研究将有很大帮助。在潮滩重金属的污染评价中,生物标准较其它标准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97.
Analysis of ^232Th, ^230Th , and ^228Th in sedimen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excess of ^228Th over that supported by the parents ^282Th or ^228Ra in sediments in many regions. This excess ^228Th with a half-life of 1.91 years can be used for dating purpose over a time period of the order of a decade, so average sedimentary rates in the Yalujiang River Estuary, and in the Huanghe River Estuazy and its adjacent Laizhou Bay can be obtained from decreases in the excess ^228Th activity as a function of depth in sediment.  相似文献   
98.
1 INTRODUCTION Terrestrial matter is continuously loaded into ocean by rivers and up taken by myriad organisms who would ultimately sink to the sea bottom, whichconstitutes a complete process of transferring terrestrial matter from land to sea. Among this dynamic process, diatoms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No.1 YANG et al.: Silicon limitation on primary production and its destiny 73material cycle. Phytoplankton is a prime mover in the conversion from inorganic matter to organic in marine…  相似文献   
99.
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启升  苏纪兰  张经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2):1280-1287
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介绍了海洋可持续生态系统研究对我国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预期目标,以及研究实施计划。该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两个方面认识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与产出功能,量化其生态容纳量及动态变化,预测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易损性,寻求我国近海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0.
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是全球变化和海洋可持续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当今海洋科学最为活跃的国际前沿研究领域之一。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1999—2004)”的研究成果为主,介绍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