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生石灰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的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添加生石灰拌和而成的松散土的含水率变化规律。导入含水率降低率的概念,得出处理土含水率降低率随掺灰比的变化与原泥初始含水率无关,含水率降低率随着掺灰比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的变化规律。根据得出的含水率变化规律,提出了处理土含水率的简单实用的预测方法。利用已有文献的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处理土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和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基于Web技术的西北指导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  缪雒  张铁军  王勇  阎晗 《干旱气象》2006,24(1):75-78
详细介绍西北指导预报系统的内容、体系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实现的关键技术。实际应用表明,利用动态服务器网页技术开发的基于浏览器/服务器3层网络体系结构的西北指导预报系统是一个功能较完善的气象预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各类气象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相似文献   
23.
夏季沙尘暴的气候特征表明,夏季是甘肃省沙尘暴的次多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民勤、鼎新、金塔。通过对一次罕见的甘肃省夏季强沙尘暴天气分析发现:高空小槽、切变线、热低压是引发夏季沙尘暴的主要天气系统,而春季沙尘暴一般是大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夏季沙尘暴发生前期高空急流反映并不明显,急流风速的突然加大和沙尘暴几乎同时发生,这是夏季沙尘暴预报的难点之一;沙尘暴发生前8~12 h的螺旋度场对沙尘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正值越大,沙尘暴越强,但当沙尘暴与强降水同时发生时,沙尘暴区螺旋度值明显小于强降水中心螺旋度值。  相似文献   
24.
甘肃春季一场罕见强霜冻、冻害天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4年5月3~5日的强霜冻天气,本文从前期大气环流形势的调整与演变、气候背景、天气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就T213客观预报对这次天气的预报进行了分析。对于今后进一步做好霜冻预报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8·19"甘肃区域暴雨的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分析了“8.19”甘肃区域暴雨发生的天气气候背景,不同层次的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不同物理量场的变化,云系的演变;应用MM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模拟了暴雨过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19”甘肃区域暴雨除了有利的天气系统配置外,低层强烈的风场辐合是导致暴雨的重要原因。强雨带的移动滞后于云顶温度最低的强对流云带;MM5对降水过程的强度、落区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尤其是12~48 h的预报效果相对最好,对强降水天气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6.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采用中尺度模式MM5及诊断风场模型CALMET,对2009年6月—2010年5月甘肃省酒泉地区风能资源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远离山体且地势平坦的地区,模拟的风速与实测风速的误差较小,地形复杂的地区误差偏大。用于对比的10座风塔中有7座在70m高度处的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3座相对误差稍大但都在20%以内。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季节变化在春季最大,冬、秋季次之,夏季最小。这种季节变化与地形地势及所受的天气系统有密切联系。在酒泉地区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逐渐加大;在河西走廊西端和酒泉北部等海拔较低的地区风速随高度增加的趋势尤为明显。通过对模拟年度风速误差的分析,得到模拟年度在酒泉地区属于大风年,若分析酒泉地区多年平均风况,还需要对模拟结果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27.
乌兰煤矿煤储层具有煤质软、散,钻遇地层倾角大,目的层埋深浅等特点,造成钻井施工中存在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漏失严重、固井困难等问题。针对所遇到的问题,在井身结构设计、设备选择及钻具组合、钻进参数、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套管以及固井技术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技术措施,在松软低透性薄煤层中实现了水平长距离成孔(煤层段中最长穿行距离达到223.73m),与直井成功对穿连通。通过对乌兰矿煤层气水平对穿井施工工艺的分析,总结了在松软低透性薄煤层中实现水平对穿连通井钻井、成井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28.
利用3对同日过空的ASTER和ETM+影像对,开展了ETM+和ASTER热红外影像的定量比较,求出了二者的关系转换方程。定量研究结果表明,ASTER和ETM+热红外数据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求出的转换关系方程有很高的精度。但二者仍有一定的差异,表现在ASTER数据反演的传感器处温度要比ETM+平均高0.66℃~0.82℃,其所表现的热信息量也要比ETM+丰富且连续。  相似文献   
29.
“8.19”西北东部大到暴雨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MICAPS系统T213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实况观测资料,对2004年8月19日发生在西北地区东部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的西伸,是一次较典型的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型暴雨。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中低层的水汽输送十分充沛,并在甘肃河东和宁夏形成辐合。运用三重嵌套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两种方案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运用四维资料同化后的方案在形势和降水预报方面优于未进行资料同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30.
甘肃一次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005年5月28日甘肃中部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同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该强对流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较典型的蒙古低涡型强对流风暴;28日上午在甘肃中南部有不稳定能量区,午后由于局地热对流、地形等抬升作用,不稳定能量发展旺盛,地面冷锋经过甘肃中部时,由于其强烈的抬升作用,低层流场急剧辐合并有强烈的旋转上升运动,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动力条件。风暴相对螺旋度和能量螺旋度指数高值区对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有很好的指示预警作用,强对流天气往往出现在风暴相对螺旋度极大值中心的右侧,出现时间较能量螺旋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滞后1~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