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2010年9月13日发生于浙江中部义乌市境内的3个雷暴云团,从大气环流形势、探空资料、云图、雷达资料和大气电场等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这次义乌风雹天气是在高空500 hPa副高边缘控制,底层有弱冷空气渗透南下,东部沿海的主导风向由西南风明显转向东南风,垂直风风切变明显条件下发生的;探空资料反映低层湿度相当充沛,中层有明显的干暖盖,层结条件为极不稳定;云图上表现有强对流云团;在雷达图中的3个雷暴云团均有60 dBz以上强度的强回波,回波顶高达14 km以上,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达35 kg/m2以上;大气电场仪的监测有足够强的电场,已超过5 kV/m,一旦有雷暴云经过,将会发生雷击事件;若监测到组合反射率强度、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3者较强且同时跃升特别明显,尤其是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跃升量明显较大(如每个体扫跃升10 kg/m2以上)之时,即可发布强对流风雹或强雷电等天气预警。  相似文献   
12.
膨胀土胀缩性等级评价是膨胀土地区工程治理中的首要问题。本文探讨了基于集对分析的膨胀土胀缩性等级评价模型,以克服膨胀土胀缩性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模型以Vague集描述膨胀土胀缩性等级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应用集对分析构造Vague集的隶属函数。通过实例应用及与其他方法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应用于膨胀土胀缩性等级评价是有效可行的,且具有判断结果准确、易于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柳琳  徐鹏  王哲奇 《北京测绘》2022,36(2):156-161
为了探究不同估产模型对冬小麦估产的精度和适用性,提高像元级和地块级冬小麦估产精度。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SVM)模型、随机森林(RF)模型和深度学习方法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对冬小麦进行产量预估。结果表明:在像元级上,LSTM模型、RF模型估产精度高于SVM模型,LSTM模型不仅能够表征作物在生育期的生长变化,还能降低人为因素干扰,估产结果更加客观真实,而SVM模型、RF模型易受到特征共线性和过拟合的影响,因此SVM模型、RF模型更适用于区域性小范围估产。在地块级上,SVM模型、RF模型和LSTM模型地块级估产精度比像元级估产精度均有提高,且LSTM模型估产精度明显高于SVM模型和RF模型,因此LSTM模型更适用于地块级估产,且LSTM模型泛化能力强、普适性高,适用于大范围农作物估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 SAR)算法流程,发展了基于周期函数模型的空间维解缠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矿区时间序列地表变形反演。通过在研究区域内安装人工角反射器(CR),将CR点上计算所得的周期模型参数分量作为整个网络的约束,通过空间约束平差以实现空间维解缠。选取了河南省境内白沙水库附近的煤矿密集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周期函数模型对矿区线性及非线性形变分量进行模拟,反演了2007年2月—2010年2月的时间序列形变场,并采用研究区域内的水准实测数据作为外部验证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白沙水库周围区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沉降,在煤矿分布区域内累积最大沉降量超过了10 cm。沉降区域内以线性沉降趋势为主,非线性沉降较为缓慢,仅在水库的西南方向较为明显。应用已有的水准点实测形变值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可达约±2.1 mm,证实了本文采用的方法在矿区地表时序形变反演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预防过度采矿导致的矿区塌陷具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微卫星DNA的筛选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于2000年2月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水族楼暂养的中国虾对材料,采用常规方法从尾部肌肉中提取DNA,构建小片段部分基因组文章,采用人工设计合成的(CT)7,(AT)7重复征段作引物,利用RCR法对中国对虾小片段部分基因组文库进行筛,一实验首冼 对中国对虾中获得31个微卫星序列,分别分析于18个阳性重组克隆中,其中perfect共23个,占74%,imperfect2个,占7%,compound perfect1个,占3%,compound imperfect5个,占16%,结果还表明,在中国对虾基因组DNA中,(CT)n,(AT)n)形式的微卫星序列的含量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辽宁测震台网科学准确的监测能力评估结果,分析辽宁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时空分布特征,为测震台网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首次将"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应用到辽宁测震台网,通过计算获得辽宁地震台网37个台站的单台检测概率、测震台网合成检测概率以及基于概率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_P。单台检测概率表明:PMC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台站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营口—海城老震区周围的台站对较小震级的地震有较高的检测能力,受台网布局影响,位于辽宁边界地区台站的检测能力较弱。M_P时空分布特征显示:辽宁中部沈阳—辽阳—本溪—鞍山—盘锦地区1.5≥M_P≥1.2。辽宁南部大连一带监测能力较低M_P≥3.0,辽宁西部与河北交界地区3.0≥M_P≥2.5,辽宁其他区域2.5≥M_P≥1.8。研究结果表明,为进一步提高辽宁地震台网监测能力,需在辽宁东部、东南部建设台站以提高该区域台站密度,在辽宁西部地区建设部分台站和重新规划需要引入的河北共享台站,以提高该区域的台站密度及改善台站空间布局和该区域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东海中鹿岛生态养殖区水质现状,于2017年6月对该海区开展了水质调查,结果表明,中鹿岛海区NH_4~+-N含量、NO_2~--N和NO_3~--N含量的总和、PO_4~(3-)-P含量、pH、盐度和温度的最大值分别为0. 395±0. 011、0. 016±0. 001、0. 029±0. 000 mg/dm~3、8. 21±0. 00、32. 53±0. 05、25. 07±0. 16℃。选取改进内梅罗指数对中鹿岛海区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区整体水质较为清洁,海区内侧水质水平分布差异显著(p 0. 05),存在明显的分块,其原因可能是由水产养殖活动分布格局引起;对改进内梅罗指数进行水层间方差分析的置换检验表明,改进内梅罗指数在水层间差异不显著(p 0. 05),间接说明海区水体垂向交换能力较强,有利于底部营养物质的交换,对于天然饵料的生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象山东部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种间相互作用情况,于2012年8月(夏季)对象山东部海域30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大型底栖动物36种(优势种20种),隶属于7门8纲24科,节肢动物15种(41.7%)最多,脊索动物7种(19.4%)次之。聚类分析和MDS排序结果表明,象山东部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可以分为4个生态类群。选取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重叠指数进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象山东部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5.22—21.66,生态位宽度值最高的为东方口虾蛄(21.66),最小的为小荚蛏(5.22);Pianka重叠指数大于0.60的优势种占19.5%,多样的生境以及生物本身的适应能力差异,使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偏小,减小了种间的竞争。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夏季生态位结构的形成主要与优势种的活动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下大型航行体的小样本远场低频特征提取与鉴别问题,从3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小样本低频特征提取与鉴别的传统方法和智能方法。时频域单独、时频域结合和视听感官特征提取的传统方法需要一定的先验知识与假设,易受环境干扰;专家系统、统计类方法和BP神经网络等早期的智能方法存在可移植性差、学习能力差、上限低、梯度消失等问题;深度置信网络(DBN)、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自编码器(AE)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GAN)、迁移学习深度网络等深度智能方法对先验知识依赖度低,可以提取深度不变特征,较其他方法更稳定,识别精度更高,但是也存在依赖数据量、可解释性不足的缺点。未来,传统方法与智能方法更深度的互补融合有望减少当前方法对数据量的依赖,提高深度特征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20.
多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应用是数码城市GIS的特色之一。稳定高效的数据调度与融合机制、逼真的可视化效果、灵活方便的场景操纵方式、简洁友好的界面是设计数码城市GIS数据浏览器时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了数码城市GIS数据浏览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并针对深圳市三维景观模型数据的包装,介绍了数码城市GIS数据浏览器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