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1.
卫星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湿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湿度是控制陆地和大气间水分和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变量,而被动微波遥感是众多监测土壤湿度技术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文中概述了被动微波反演土壤湿度的物理原理,重点介绍了被动微波反演土壤湿度的主要模型。在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后,基于不同传感器类型分别列举了当今发展较完善的3个典型算法:①Njoku和Li基于AMSR的多通道同时反演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植被含水量的方法;②Owe等基于SMMR利用极化差异指数同时反演土壤湿度和植被光学厚度2个参数的方法;③Wen等基于SSM/I同时反演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的方法。对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湿度研究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2.
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7-2006年8km空间分辨率的AVHRR/NDVI,得到了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具有相同分辨率的植被覆盖度时间序列,并用其替代RegCM3模式中默认的植被覆盖度,对黄河源区主要气候要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使用卫星遥感估算的植被覆盖度,模拟的黄河源区气象台站月平均气温更接近实测值,局地降水量也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3.
黑河实验地区大气浑浊度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军  季国良 《高原气象》1994,13(3):339-345
本文利用1991年黑河实验观测期内MS-120型太阳光度表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临泽,张掖和沙漠三个观测站的大气浑浊度,进而对该地区大气浑浊度的日变化、月际变化,出现频数分布等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甘肃省河西黑河流域沙漠、戈壁地区1990年夏季?ngstr?n大气浑浊度系数的计算分析,总结出了该种特殊下垫面条件下大气浊度特征。并由大气浑浊度系数及波长指数的变化,定性讨论了这一地区大气中沙尘的消光特性及其生成、消散过程。进一步应用Volz方法和Arao方法粗略地估计了这一地区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沙尘含量。  相似文献   
115.
造山带穹隆构造记录了陆-陆碰撞及其碰撞后地壳和地表演化过程的信息,是探讨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康巴穹隆位于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的组成部分,其剥露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仍然存在争议。通过对康巴穹隆核部花岗片麻岩开展锆石U-Pb、锆石裂变径迹(ZFT)年代学研究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康巴穹隆的锆石U-Pb年龄为497.89±1.2Ma,锆石FT年龄(17~11 Ma)明显小于锆石U-Pb结晶年龄,说明这些径迹年龄是岩体冷却抬升形成的。Pecube三维数值模拟对穹窿核部样品的ZFT数据进行反演显示,康巴穹隆核部岩体自中新世以来经历15.9~11.4Ma和ca. 4.2Ma两次快速剥露,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提出第一次快速剥露与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有关,第二次快速剥露是对气候变化过程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6.
为了解决在强干扰环境下由于GPS卫星信号被遮挡而无法定位的问题,从灰色理论(GT)的角度探讨了接收机的钟差序列,提出一种利用灰色理论的钟差预测模型辅助GPS定位的方法。对预测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具体实现步骤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将钟差预测值引入到GPS接收机中,实现信号遮挡情况下GPS接收机的定位解算。通过对实测数据的验证分析表明,该钟差预测模型对钟差序列有很好的预测效果,能够在仅有3颗可观测卫星的情况下实现接收机的定位解算。  相似文献   
117.
依据目前较为成熟的地表能量通量遥感参数化方案,利用2006年9~10月珠峰地区秋季近地面大气梯度实测资料,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资料,遥感估算了包括珠峰地区在内的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地表能量通量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地表净辐射峰值约为420.0 W·m-2,介于200.0~620.0 W·m-2之间;地热通量峰值约为110.0 W·m-2,介于50.0~180.0 W·m-2之间;感热通量峰值约为270.0 W·m-2,介于120.0~280.0 W·m-2之间;潜热通量峰值约为90.0 W·m-2,介于0.0~250.0 W·m-2之间.由此可见,在高原季风期后的秋季,该地区白天地面加热场主要通过感热传输加热大气,地气之间水汽传输耗热是地表净辐射平衡中的小量.  相似文献   
118.
黄土地球化学残积系数、钠钙比和化学风化指数数值增大、退碱系数数值减小时,指示化学风化作用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出当时具有较强的夏季风活动.延安地区延长剖面末次间冰期残积系数、钠钙比和化学风化指数的曲线具有三峰两谷,揭示了一系列亚轨道时间尺度的夏季风波动变化,能分辨出多个次级气候旋回.因此,黄土的地球化学参数可以作为本区指示夏季风波动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9.
浙江江山北部处于紧邻江山-绍兴断裂带的扬子地块边缘;寒武系杨柳岗组陆源碎屑岩夹层中的碎屑锆石 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年龄范围为515~3340 Ma,主峰年龄828 Ma,其次为727 Ma及916 Ma;与邻区的对比结果 显示,研究区碎屑锆石年谱与华夏地块闽西北-赣中东部以及扬子地块赣东北-皖南地区可对比,尤其与前者最为相近, 而与华夏地块闽西南-赣南地区差异显著。杨柳岗组及其上覆华严寺组同沉积褶皱以及下伏大陈岭组单向斜层理特征表 明,沉积基底向北西倾斜,沉积物搬运方向由南东向北西。综合这两方面推测:在杨柳岗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具有向北西 倾斜的沉积基底,向东南方向应与剥蚀区相连,陆源碎屑物应源自其东南方向的华夏地块东部;剥蚀区可能位于现今包括 江绍构造带在内的浙江中部,向北西方向主要提供前寒武系陈蔡群和相当于河上镇群以及少量双溪坞群或者三者剥蚀物再 沉积地层的剥蚀物质。  相似文献   
120.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是中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基底结构复杂,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基底顸面表现为2个大型隆起,北部为伊克昭盟隆起,中南部为中央古隆起。伊盟隆起具有继承性,继承了结晶基底的形态,上石炭统太原组直接覆盖在变质基底之上。中央古隆起则是盆地西缘和南缘在元古宙秦(岭)祁(连)贺(兰)三又裂谷基础上发育的古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并发展成为主动大陆边缘,于中奥陶世—中石炭世秦祁海槽向东、向北方向俯冲碰撞,形成古生代前陆盆地,其前隆部分平面上构成了L形的中央古隆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