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南岩溶区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地质构造背景特征,造成了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的差异,以及在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的方式和途径上的不同。本文以岩溶水赋存条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依据岩溶水的富水性、开发意义、开发的紧迫性以及开发方式和社会效益,进行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分区,为该地区的岩溶水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现代岩溶地下河内大型缝洞空间的形成机理,可成为揭示古岩溶缝洞体储层发育的"钥匙",并指导油气勘探。根据对桂林寨底地下河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示踪试验、物探及钻孔资料研究,基本确定了寨底地下河系统内大型岩溶缝洞发育的展布特征。认为地貌、水系、岩性、断裂等是寨底地下河管道发育的主控因素。结合三维地震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某井区晚奥陶世岩溶期岩溶进行了地质背景、古地貌、古水系及古水动力条件分析,刻画了哈拉哈塘晚奥陶世岩溶期的一条古岩溶地下河及其大型缝洞储集空间的分布。勘探结果表明在地下河管道上的钻井均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易连兴 《地质论评》2007,53(6):839-843
常用的求解地下水渗流模型有限差分法,三角形单元Δikj内水文地质参数相同,以相同参数的三角形单元进行参数分区,这种方法,对某些情形可以达到解决地下水渗流场模拟和预报问题,但对非均质各向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阐述了以三角形单元的棱边控制面积作为参数分区的最小单元的参数分区方法,建立了单元非等参有限差分方程,给出了实际应用例子。该方法可更准确刻画非均质各向异性问题,同时兼容以往的差分方程,可退化成一般有限差分格式。  相似文献   
14.
西南岩溶地下河流量重复统计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岩溶区的地下河数量及总流量是有关职能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关心的两个重要数据。20世纪80年代对西南6省进行统计,结果为2 836条,流量1 482 m3/s;20世纪90年代对西南8省进行统计,并经过近年的数据库校核为2 523条,总流量1 321.7 m3/s;其中流量大于2 000 L/s有120条,合计流量699.7 m3/s,占总流量的52.94%;流量在50~500 L/s地下河最多,有1 311条,占总数的51.55%,其次为流量小于50 L/s的有723条,占总数的28.43%。文章针对上述统计方法存在岩溶地下河流量重复统计、与岩溶大泉流量交叉重复统计两种问题,以大小井和寨底地下河系统为例,给出了具体重复统计量。基于1∶20万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大小井和寨底地下河重复统计量分别占总出口流量的57.1%、7.1%;而基于最新调查资料,重复统计量则分别可增加到134.3%, 86.1%。因此,随着1∶5万水文地质调查面积越多,所发现的地下河出口越多,按传统的统计方法其重复统计量则越大。引起上述重复统计问题主要原因是把地下河系统和子系统混合在一起。文章最后讨论了地下河系统的空间属性,提出避免重复统计措施,对西南岩溶区地下河流量正确统计以及具有相同特征的岩溶大泉流量统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DFLOW的岩溶管道水流模拟方法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岩溶管道水流特征,选取广西寨底岩溶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模型(MODFLOW)中的Drain和River模块概化模拟岩溶管道特征,结合管道内上游、中游及下游三个观测孔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末期等水位线图中位于管道两侧处流线均有形状突变,符合实际管道水流动态特征,且能模拟出管道内水位变化趋势。最后分析两种方法模拟管道水流的原理,Drain模块中岩溶管道仅起排水作用,不允许管道内水流流向周围含水层,而River模块允许岩溶管道水与周围含水层水流交换,因而相对Drain模块而言,应用River模块概化模拟岩溶管道更加精确。 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湖北水江坪河水电站河湾地块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上段(∈ 21)单斜岩溶含水系统的水动力、温度、水量均衡以及岩溶发育特征分析,提出在单斜岩层中存在2层岩溶结构和2层岩溶水系统,上层岩溶水系统的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 475m) ,而深层岩溶水系统的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 475m)。在建库条件下,库水可通过深层岩溶水系统向河湾下游径流排泄,即河湾地块存在岩溶渗漏问题。该结论已得到深孔勘探以及钻孔彩色录像初步查证。   相似文献   
17.
马山东部岩溶洼地谷地内涝特征与治理规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山东部约94%的面积为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洼地谷地发育,且封闭性好,内涝频繁发生。据调查,全区经常性发生内涝的洼地谷地多达170余处,受涝面积大于2. 1万亩,内涝具有周期性、多发性,以及分布面广、突发性强、治理难度大等特点。统计表明,本区内涝发生少者每年1~ 2次,多者可达5~ 7次,内涝淹没时间长的可达1~ 2个月。分析认为,持续的强降雨、封闭的地形地貌条件、地下管道排水不畅和洼地谷地远离排泄基准面等,是内涝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剖析加芳、古寨、古零等洼地谷地已有治涝工程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地理地质环境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存在地表排泄基准面的地区宜实施排洪隧道工程治理、对无排泄基准面的洼地谷地区宜修建溶洼成库的洪涝治理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地下水系统及地下水资源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长江(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上海地区地下水系统是长江三角洲系统的一部分(或子系统)。上海地区地下水开采量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其东部、南部边界的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同层古埋藏地下水的补给,由于长江水下三角洲分布广阔,这种补给在一定的时限内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19.
岩溶地下河浊度来源及对示踪试验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示踪技术是分析岩溶含水层水力特征和岩溶水系统结构的重要手段,地下河浊度是制约定量示踪试验精确性的关键因素。针对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以三次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示踪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浊度、流量及示踪剂浓度变化探讨浊度来源及其对示踪剂和管道参数的影响。试验过程中,确定存在上、下临界流量使水流从层流过渡为紊流状态,浊度主要来源从管道内部再悬浮颗粒过渡为外源悬浮物,计算上、下临界流量分别为0.7 m~3/s和0.4 m~3/s。通过浊度与示踪剂的相关关系研究浊度对示踪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浊度大于25时,浊度与示踪剂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且浊度越大,对示踪剂的影响越大。最后通过对比确定,第一次示踪试验浊度影响较小,并估算了岩溶管道参数,为进一步水资源评价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钼酸铵为示踪剂在寨底地下河塘子厄至东究段进行了示踪试验,对示踪试验所取得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推测出投放点G026至G030之间的含水介质结构,其中G026至G027段以管道介质为主,发育有一条主管道和四条支管道,可能存在三个溶潭,G027至G030段以管道介质和裂隙介质为主,发育有三条管道、大量构造裂隙和若干个溶潭。最后根据试验数据对各段地下水流速和回收率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