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通过调查,初步查明地热分布及外围的地层、构造,分析研究它们与地热显示、地热异常的关系,推断地热的导水和储水构造;初步圈定地热异常的范围,为进一步勘查、开发九华山风景区地热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2.
对福建省泉州市钻孔,进行详细的第四纪沉积物粒度分析,同时结合地质背景、岩性等资料,得出了研究区第四纪以来沉积环境及其演变的认识。采用MS-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测试,所测数据利用计算机整理,绘制出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概率累积曲线和粒度众数分布曲线图。根据曲线变化情况,进行沉积环境及其演变解释。区内第四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分为3个类型,晋江河道以冲积相为主,山前高地以洪冲积为主,盆地主体区域以海湾相为主。第四纪以来泉州盆地环境演化经历了:更新统中期龙海组洪积和洪冲积→更新统晚期东山组洪积和洪冲积→全新统长乐组海湾相沉积。  相似文献   
23.
富氟花岗质熔体形成和演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高温高压实验,模拟了富氟花岗质熔体形成和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结晶分异作用的进行,熔体中SiO2含量降低而Al2O3和F含量升高,相应地,A/NKC和NKA/Si比值逐渐升高,并最终形成了贫硅过铝富氟的熔体。  相似文献   
24.
福州盆地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福州盆地古田路附近 2个试验钻孔所揭示的地层岩性的系统分析和 2孔 4 3个热释光样品的年龄结果 ,以及对其中 1个钻孔 72个孢粉样品的系统分析结果 ,对钻孔所揭示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时序进行了讨论 ,划分了地层的沉积时代 ,恢复了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25.
福州市隐伏断层地球化学试验探测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市环境中进行隐伏断层地球化学探测试验是一次新的尝试。试验探测内容包括 :不同地球化学测项 (土壤气汞和土汞、土壤气氡等 )、不同类型测氡仪器 (FD - 12 5 ,FD - 30 17RaA)、不同探测场地 (稻田、菜地、林区、道路、回填土和市区街道绿化带等 )。地球化学与浅层地震勘探结果的比较表明 ,2类异常点的对应率约为 70 % ,表明地球化学方法在福州市环境下的隐伏断层探测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地球化学“伪异常”出现的可能部位是小桥边、废弃建筑物地基、路边垃圾堆放地等  相似文献   
26.
尖峰岭复式岩基主要由尖峰岭超单元的中粗粒似斑状、细粒似斑状、粗中粒及细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组成。该超单元富硅、富钾、弱过铝一准铝质,碱度率较高,属碱性系列。总体上富含 Rb、Cs、Th、U、Pb、Zr、Hf、Y 等微量元素,强烈亏损Ba、Sr、P、Ti 和适度亏损Nb、Ta。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La/Yb)_N=8 29~30.36;中等—强烈亏损 Eu,δEu=0.43~0.05;早期单元稀土元素含量高而晚期单元明显降低。(~(87)Sr/~(86)Sr)_i和 T_(2DM)较高,分别为0.71658~0.71703和1639~1709Ma;而ε_(Nd)(t)值较低,为-7.59~-8.46。锆石 SHRIMP U-Pb 法获得其结晶年龄为249±5Ma。尖峰岭超单元的成因类型介于 S 型和铝质A型花岗岩之间,并且类似于高热(HHP)花岗岩,是在早三叠世后造山环境岩石圈拆沉、热软流圈上涌的动力学机制下,地壳变杂砂岩或变砂屑岩受到幔源流体富集后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熔融温度大约为770~790℃,压力约(10~12.5)×10~8Pa(相当于深约34~42km)。熔体侵位后发生过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岩体内部降温至约300℃的时代(221~209Ma)与其外接触带上抱伦金矿的成矿时代(220~200Ma)相一致,比岩体结晶年龄晚了约30~40Ma。岩体内部长期保持中高温环境,有利于形成热水溶液对流循环系统而成矿。但该岩体主要是为金成矿作用提供了热动力,而不是主要提供了热液流体和矿质,因此,将抱伦金矿称为"与高热花岗岩伴生的热液型矿床"更恰当。  相似文献   
27.
数值天气预报中集合-变分混合资料同化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值天气预报中混合资料同化是结合集合预报与变分同化方法各自优势研究发展的一种新型资料同化方案。它在变分资料同化框架的基础上,利用集合预报扰动场信息的优点,构造具有流依赖属性的背景误差协方差结构,克服变分同化中固定、均匀及各向同性的背景误差协方差的缺陷,改善对不同天气系统预报误差协方差的表达能力,从而改善分析和预报的质量。近年来,基于集合与变分方法的混合资料同化快速成为数值预报资料同化发展的新趋势,具有良好的业务应用潜力。对集合与变分混合资料同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简要介绍数值天气预报中资料同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混合资料同化方案的理论框架和优势,总结混合资料同化的发展和研究成果,并讨论我国研究和发展混合资料同化的基础和前景及面临的问题,指出混合资料同化发展中亟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8.
利用北京325 m气象塔不同阶段(第一阶段:1991-1995年;第二阶段:2004-2008年)风温梯度观测,北京地区气候站长期观测(1971-2008年,20站)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978-2008年),从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对比的角度,分析研究北京近地层大气风温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化进程已经导致该地区近地层大气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地面和近地层温度增加,热岛强度增强;地面风速和近地层低层风速明显减小;近地层低层(63 m以下)风向变得更为紊乱;近地层温度垂直递减率增加;近地层大气风温结构特征的变化表明:2004-2008年325m气象塔,在63 m以下基本反映的是城市冠层流场特征,即气象塔周边地区城市冠层厚度约为63 m.  相似文献   
29.
In June 2013,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Southeast Tibet in which the air temperature, moisture, and wind were measured by using a GPS sounding system. In the present study,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and ERA-Interim reanalysis data, the vertical structures of these atmospheric properties and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th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SASM) were investigated. On average, the temperature had a lapse rate of 6.8℃km?1 below the tropopause of 18.0 km. A strong moisture inversion occurred at the near-surface, with a strength of 1.7 g kg?1 (100 m)?1 for specific humidity.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he SASM experienced a south phase and a north phase in the middle and by the end of June, respectively. The monsoon’s evolution led to large changes in convection and circulation over Southeast Tibet, which further affected the local thermal, moisture, and circulation conditions. The strong convection resulted in an elevated tropopause height over Southeast Tibet during the north phase of the SASM, and the large-scale warm and wet air masses delivered by the monsoon caused high loca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30.
1979年以来南极平流层冬季变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地气候比其他区域有着更为显著的变化,这不仅反映在极地近地面和对流层,也同样反映在平流层。使用NCEP/NCAR、NCEP/DOE和ERA40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极平流层温度和位势高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1979年以来在冬季南极平流层存在变暖的趋势。分析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资料的结果是变暖主要出现在7—10月,最大增温位于30hPa,27a(1979—2005年)的最大增温幅度超过7℃。分析ERA40的结果是变暖主要出现在6—9月,较NCEP/NCAR和NCEP/DOE早1个月,最大增温位于平流层上层(5和3hPa),23a(1979—2001年)的最大增温幅度超过10℃。在平流层高层,最大增温位于极区中心;在平流层中低层,最大增温位于极区外围偏向澳大利亚一侧。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南极平流层的位势高度也存在升高的趋势。在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资料中,最大位势高度升高位于10hPa,27a里的升高幅度超过450m。ERA40给出的结果相对弱一些,23a里的最大升高幅度接近300m。进一步的计算结果表明,进入南半球平流层的波动通量也有增加的趋势,可能是平流层波动增强导致了向南极的残余环流增强,与之相关的极圈内下沉运动也随之增强,下沉运动产生绝热加热,从而造成南极平流层增温和位势高度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