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1989年3月13日太阳耀斑事件产生了丰富的地球物理效应。耀斑激波和耀斑粒子流引起强烈地磁暴。在武昌地区,磁暴急始发生于地方时3月13日09h30min,其初相期持续10小时(3月13日09h30min-19h20min),主相期持续13小时(3月13日19h20min-3月14日08h20min),至3月16日05h20min始恢复平静(图1)。  相似文献   
23.
马来西亚地处赤道附近的无风带,为热带常绿森林所覆盖。平均气温约为27℃,年变化不太大,不象日本那样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年总降水量一般为2000—3000mm,有的地方超过4000mm。在冬季,东北季风时期的12、1、2月雨量较多;在夏季,西南季风的6、7、8月雨量较少。  相似文献   
24.
阿克苏地区主要棉花产区在棉花受霜冻危害后枯死拔株时,棉株上都带有青铃.暖秋年份一般带有10%的青铃,冷秋年份带的更多,有时高达50%,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这种情况主要是没有根据当年的秋季气温情况来确定棉花的适宜打顶期而造成的. 一、棉花适宜打顶的农业意义  相似文献   
25.
26.
钟鹏如 《探矿工程》1986,(5):59-62,56
地质普查找矿过程中,利用坑道探矿也是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地下坑道,对金属矿的初查、详查及其他矿种的开发勘探,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探矿坑道,充分发挥探矿坑道的作用,提高地下坑道的利用率,便成了地质勘探设计和坑探施工的重要课题。然而,在坑道掘进过程中,碰到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层是常有的事。当然,也有多种掘进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通过这种地层。问题是在不同的探矿阶段,坑道的使用目的和价值有所不同。就是碰到同一破碎带,其处理方法也会因探矿阶段的要求不同  相似文献   
27.
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别地块是扬子地块北缘中晚元古代古岛弧的一部分,加里东期,它作为扬子地块北部陆缘的水下隆起,与华北地块南缘的早古生代古岛弧碰撞拼合,古洋壳消失,完成了南北两大陆块的对接,开始进入漫长的陆内俯冲时期,大别造山带就是扬子地块,大别地块和华北地块在陆内俯冲作用下,依次叠覆的结果,印支期是大别山的主变形期和高压动力变质时期,燕山期是主要的造山期,基底剪切引起地壳重熔,导致大范围的热流变质作用。大别地块的降  相似文献   
28.
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1年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震相对比,分辨出t1、t2、t3、t4、t5和t6六组地壳中和莫霍界面的反射波,并用理论走时曲线、绘制速度曲线图、射线跟踪和综合地震图等方法得到了主测线(PP)上各地段的地壳结构模型。初步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西段较薄(约73公里),东段稍厚(约77公里),平均总厚度约为75公里。地壳的平均P波速度约为6.2-6.3公里/秒。 地壳为高低速相间的多层结构。在中上部有一低速层,其厚度为数公里,速度为5.6-5.7公里/秒,与上层速度差为0.5-0.6公里/秒。低速层在测线东段比较肯定,在西段则不甚明显。结合藏南定日、岗巴一线有强烈水热活动的事实,低速层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地壳中存在部分熔融的高温物质。下部地壳的速度为6.7-6.8公里/秒,且比较均匀。从莫霍面反射波的特征来看,在紧靠其上方可能有一个速度反转带,其厚度亦为数公里。上部地壳的结构在横向上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在地质历史上,西藏特提斯带曾经历过强烈的地壳变动。  相似文献   
29.
前言 目前,微震仪标定问题,越来越引起测震工作者的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从标定实践过程中,认为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它们是“规范没有说清楚,或没有涉及的问题。为此,组成一个试验小组,分别在我省漳州、龙岩、福州三个地震台作了一些试验,后又补进泉州地震台另作的一项笔头性试验,现将试验内容及结果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0.
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包括川、黔、桂、湘、赣、闽、浙、皖、鄂等省),在二叠纪和三叠纪的交替时期,广泛地沉积了一至数层蒙脱石—伊利石粘土岩。它们分布面积广、厚度薄(多不超过10cm)、十分稳定。而且顶、底界面都非常平整清晰、颗粒均细、成分单纯,其中未见有任何风化残余物质和生物化石痕迹。甚至在经过氢氟酸处理后,都没有发现孢子花粉、藻类和有机片颗粒。由于二叠纪和三叠纪交替时期,海洋无脊椎动物曾发生了非常突出的变化,生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