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何春民  甘军  梁刚  李兴  王星  李腾飞  田辉 《地球化学》2021,50(2):175-184
渐新世时期,琼东南盆地海侵作用逐渐加强,由海陆交互相逐渐过渡到浅海相沉积.但对崖城组与陵水组样品有机质碳同位素分析显示,从崖城组到陵水组有机质碳同位素逐渐变重,与通常陆生植物碳同位素重于水生生物的现象相左.通过对样品显微组分分析发现,有机质碳同位素较重的样品腐泥组分含量偏高.考虑到渐新世沉积水体为微咸水或咸水,而咸水条...  相似文献   
102.
松辽盆地西斜坡水动力场与油气的聚集成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松辽盆地西斜坡大量水化学分析数据和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为基础,利用对水动力场的计算,通过平面和纵向上的研究认为,西斜坡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油层地层水化学性质和分布特征较为相似,表明两者间应该存在允许地下流体(包括油气)相互连通的窗口,从而导致高台子油层的规模弱于萨尔图油层;研究区内地层水以压实流和渗人流两种为主,由四周向中心交汇,在水动力方面,泥岩层以向上下排出为主,砂岩层则是顺层向上倾方面流动;寻找有利勘探区应以压实流和渗人流的交汇区为主,在其中以高矿化度的浓缩亚区为主要目标,即高台子油层应富裕构造带以南至泰康隆起带中部,萨尔图油层应以齐齐哈尔至平洋地区为下一步的重点考虑对象。  相似文献   
103.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构造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39,自引:2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倾缓的单斜,自东而西可划分为两个带:泰康—富裕缓坡构造带和泰来—甘南超覆带,自下而上的沉积分为断陷构造层、坳陷构造层和反转构造层,3个构造层的原地烃源岩均不能大量生烃。坳陷层青山口组—嫩江组一-二段有来自齐家—古龙凹陷的油气,为西部斜坡北段主要的目的层。在泰康—富裕缓坡带的宽缓鼻状构造上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断层遮挡圈闭和岩性圈闭,在泰来—甘南超覆带上主要发育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和岩性圈闭。西部斜坡的油气侧向西运主要有3条路径:即南部路径、中部路径和北部路径,以中部路径为主,油气受规模较大的断裂、地层尖灭线和微幅度构造遮挡富集成藏。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综合前人对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在考虑了压实成岩压力对断层岩排替压力形成演化影响的基础上,又考虑了断层岩压实成岩时间同围岩压实成岩作用时间的比值对其排替压力形成演化的影响,改进了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选取歧口凹陷板6井区内板桥断层为实例,对沿板桥断层13条测线处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内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和相应下伏储层排替压力进行了计算。研究得到各条测线处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均大于相应储层的排替压力,并通过两者之间排替压力差预测了各条测线处能够封闭的最大油气柱高度,最后综合圈闭顶面构造幅度因素界定了板6井圈闭内理论含油气范围。其与目前油气藏提交的储量面积基本吻合,证实了建立的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5.
海拉尔盆地为典型的小型断陷湖盆,具有"下断上凹"的二元结构,"洼槽控油、隆起带控油"特征明显。本文在系统研究构造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隆起带形成演化历史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历经了5个阶段:即铜钵庙组山间盆地、南一段和南二段被动裂陷盆地、南三段和南四段主动裂陷盆地、大磨拐河组-伊敏组断-坳转化盆地和青元岗组坳陷盆地。经历了3期强烈变形和2期强烈改造,被动裂陷的走滑作用导致反向断层及其下盘翘倾隆起,形成"长期淋滤造储、近洼不整合输导、反向断层遮挡" 的成藏有利条件,最终成为被动裂陷层序有利油气富集区带。主动裂陷伸展作用形成小型滚动背斜和中央隆起带,小型滚动背斜带形成"小而肥"构造油藏,而中央隆起带形成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南屯组沉积末期构造反转,导致部分中央背斜带隆升剥蚀,断裂切割破碎,进而导致大气水下渗淋滤,有效改造基岩潜山储层,成为基岩潜山油藏的富集带。伊敏组沉积末期,形成正反转断层和反转期活动的正断层两种调整型断层,将早期聚集在断陷构造层的油气调整到大磨拐河组,聚集在反转构造及其边部,形成次生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06.
断层侧向封闭性及对断圈油水关系的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性正断层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二分性:即断层核和破碎带,断层核由多个滑动面和不同类型的断层岩组成,其渗透性取决于带内泥质含量所决定的断层岩的类型,破碎带表现为高密度裂缝切割围岩,总体表现为高渗透的特征,因此,断裂带渗透能力取决于断层核与破碎带相对发育程度,侧向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断裂带中泥质含量.存在5种侧向封闭类型:即对...  相似文献   
107.
为提高区域站检修效率,介绍了一次区域站风向传感器维修过程。从数据异常的表现,按照由简到繁的步骤逐一排除预测故障,最终找到故障所在。并根据区域站的工作原理对故障分析,找到排除方法,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使区域站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8.
从宏观上看,天然气在运载层中的运移是加速运移过程;从微观上看,天然气运移属于脉冲式运移过程.脉冲式运移的形成机理:一是由气水密度差造成的气柱高剩余压力间歇式突破运移阻力引起的;二是由间歇式构造变动所造成的断层或裂缝形成运移通道引起的.根据天然气加速运移与脉冲式运移形成机理,提出天然气在运载层中运移与聚集的全过程表现为加...  相似文献   
109.
从成盆、成源、成烃和成藏4个方面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各构造演化阶段的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海拉尔盆地成盆的动力机制是中蒙边界区中生代推覆构造形成后的晚造山期伸展垮塌作用,为典型的被动裂陷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形成演化经历了5个时期:山间残留阶段、被动裂陷阶段、主动裂陷阶段、断坳转化阶段和坳陷阶段。被动裂陷阶段沉积物震荡式沉积形成南一段中部砂泥互层的优质烃源岩,主动裂陷阶段盆地强烈裂陷,窄而深的断陷结构控制盆地南一段上部有效源岩分布,断坳转化阶段盆地快速沉降促进烃源岩熟化,伊敏组沉积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形成早期原生油藏,伊敏组末期盆地反转,部分油藏受活动断裂破坏调整到大磨拐河组形成次生油藏。不同演化阶段形成多种类型的隆起带,构成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控制了不同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10.
付广  刘哲  胡光义  范廷恩  王超  吕延防 《地球科学》2014,39(9):1333-1339
为了确保秦皇岛33-1南和33-2明下段油田的安全生产, 在实测围岩抗压强度和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把断层岩看作倾斜岩层, 再与围岩对比的方法, 建立了一套断层岩发生张性破裂所需压力的预测方法, 并利用该方法对秦皇岛33-1南和33-2油田主要目的层——明下段控藏断裂断层岩发生张性破裂所需压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秦皇岛33-1南和33-2油田明下段控藏断裂断层岩发生张性破裂所需压力为25.6~31.3 MPa, 平均为29.4 MPa.如果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水压力经过从注水井至断裂带压力损失后仍小于25.6~31.3 MPa时, 秦皇岛33-1南和33-2明下段油田可安全注水生产; 否则将造成该油田中的断裂发生张性破裂, 油沿断裂向上逸散至海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