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基于2010—2019年新疆市域面板数据,从投入产出视角归纳城际列车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通过熵权法测算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究城际列车对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呈非均衡化的上升趋势,演化格局为“单中心辐射型→双中心放射型”。(2)城际列车有效提升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影响北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伴随负向调节效应,未显著影响南疆但伴随正向调节效应。(3)城际列车显著影响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等水平市域,未显著影响高水平和低水平市域。(4)城际列车对维度层影响机制的显著正向效应依次为创新>共享>绿色>开放,对协调发展维度的影响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丰富“铁路+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助力探索城际列车与旅游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412.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藏是继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藏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风城组沉积期玛湖凹陷具有近陆源供给、火山活动频发、气候干旱炎热的特点,为独具特色的盐碱化湖泊沉积环境创造了条件,也是风城组岩性复杂多变的重要原因。火山岩、内源岩、陆源碎屑岩以及多源混积岩纵向频繁叠置,形成米级到厘米级页岩油储层。结合岩性变化特征,以构造样式作为突破口,厘米级尺度岩心观察为基础,高频沉积构造分析为辅助,利用亚离子抛光电镜、能谱测试、荧光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进行岩性岩相分析,认为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可划分为4大类(砂砾岩类、火山岩类、混积岩类与内源岩类)、8小类储层。4大类储层储集性能逐渐减弱,其中混积岩类储层因其构造与成分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混积页岩、纹层–似纹层状混积泥岩、树根状–网状混积泥岩、雪花–星点状混积泥岩;页理发育情况、云质含量以及其产出样式成为混积岩类储层储集物性差异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13.
兵地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兵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有效途径。为促进兵地旅游系统的要素合理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共生理论,运用可达性模型、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平均最近邻分析、泰森多边形等方法研究兵地旅游的资源共生演化、经济联系变化、网络结构特征,探究兵地旅游共生发展的模式、格局与机制。结果表明:(1)兵地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特征不断增强,资源开发处于偏利共生关系。(2)兵地旅游资源非均衡共生特征明显,呈现“兵团依附地方、弱势依托强势”共生分布特征,形成“中央一心多点→外围多心多点”共生演化格局。(3)可达性呈现中心→外围圈层递减结构,依托旅游交通网络形成偏利共生纽带。(4)旅游经济联系具有距离衰减、南北差异、兵地差距、同城效应特征。(5)归纳兵地旅游“间歇寄生、间歇偏利共生、互惠共生”的区域共生模式,文化共生、资源共生、产业共生主次递进和主客互动的要素共生维度,“一核三点八心两圈三带”的共生发展格局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合同美”的共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14.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世界著名干旱区,年均降水量不足100 mm,2021年7月19日前后盆地出现罕见暴雨过程,最大累积雨量和日雨量为107.3 mm和78.5 mm(均达新疆大暴雨量级),通过分析此次暴雨水汽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首次提出南亚高压“匀双体”概念,100 hPa南亚高压“西高东低”转“匀双体”过程中,500 hPa伊朗高压与高原反气旋、中亚低压与印度低压以及高原涡共同架构了“两高夹一低”环流形势。(2)揭示了在伊朗高压稳定反气旋环流下,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北部洋面的水汽进入盆地的大尺度环流及物理机制。阐明盆地暴雨水汽主源地为地中海及以西洋面、中亚地区、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水汽输送有西方、东转西、西南+南方三条路径与轨迹,指出伊朗高压南侧东风和中亚地区西风在“东转西”水汽输送中具有关键作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东风北上后与西风带汇合形成的水汽输送带是此次暴雨发生的重要条件。(3)水汽由西、南、东三个边界输入,东边界水汽收入主要源于低层东风,西和南两个边界水汽收入源于中高层三条路径,“西南+南方”路径水汽输送致使南边界水汽输入贡献明显大于西边界。塔里木盆地暴雨既要重视中亚低压,更...  相似文献   
415.
摘 要:利用常规观测、北京和天津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20年6月25日夜间发生在河北省廊坊市一次冰雹、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超级单体风暴发生的背景条件为高空冷涡前部高空槽叠加地面冷锋系统,高CAPE值、强垂直风切变以及适当的0 ℃和-20 ℃高度等为其发展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超级单体属于右移强风暴,发展演变过程中回波形状不断变化,中气旋特征持续存在,回波垂直结构呈现出回波墙-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三体散射和旁瓣回波等典型超级单体雷达回波特征。在本次过程中,55 dBz及以上强回波迅速向高层伸展后迅速下降并配合较低的强回波质心高度,预示地面将出现大冰雹和灾害性大风;VIL最大值达到55 kg?m-2可以作为本地发布冰雹预警的指标,发布冰雹预警时间可以提前12 min;将VIL值升到40 kg?m-2作为地面灾害大风预警指标,发布雷暴大风预警的提前量为24 min。三维空间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现出超级单体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416.
4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北京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河北廊坊地区2020年2月14日强降雪过程中相态转变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引入HYSPLIT模式,对强降雪地区气块进行96 h后向追踪模拟。研究发现:零速度线闭合状态反应了低空急流与中高空急流(气流)发展、对峙、消亡等状态,对地面降水相态变化的临近预报有较好指示意义;距离北京多普勒雷达40-80 km范围内的廊坊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零度层亮带高度迅速下降后半个小时到1小时内先后完成雨雪相态转变;利用HYSPLIT模式得到强降雪地区四个高度层的水汽源地、路径及贡献,发现:700 hPa和850 hPa对降水区的水汽贡献较大,且均为暖湿气流。  相似文献   
418.
采用陕西苹果北扩区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数据和该区191个自动气象站数据,基于农业气象灾害气候风险形成原理,计算该区苹果花期冻害、越冬冻害的气候风险指数以及环境脆弱性风险指数,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绘制各项风险的分布图。结果显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清涧、绥德、吴堡的全境,子洲南部大部,米脂、佳县东南部大部;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横山、靖边东部、榆阳南部、神木中部;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定边和吴起全境、志丹北部大部、靖边西部,榆阳、神木、府谷的北部。  相似文献   
419.
利用1970—2019年南疆59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再分析月平均垂直速度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EOF分析等方法,分析夏季南疆上升运动和降水量的时空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夏季南疆降水量由“暖干”向“暖湿”转变,且在1990年发生突变,其具有5~10 a年际尺度和21~27 a、14~18 a年代际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空间上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低空上升运动由弱转强,850 hPa上升运动在2004年发生突变,700 hPa无显著突变点,其年际及年代际尺度具有与降水相同的变化周期,空间上巴州及吐鲁番市部分区域上升运动减弱,降水量减少,其它区域上升运动增加,降水量增多,其中克州、喀什地区上升运动增加显著,降水量增加速率最大,达1.0 mm/a。低空上升运动和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且700 hPa相关性大于850 hPa。  相似文献   
420.
采用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GPS/MET大气可降水量观测数据和NCEP/NCAR提供的FNL0.25°×0.25°分析数据,通过对比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田地区2次落区接近、强度不同暴雨过程的环流和水汽特征,分析了影响极端暴雨产生的急流和水汽因子特征,结果表明:沙漠南缘暴雨时环流配置符合“三支气流”模型,高空急流、中层偏南风、低层辐合切变的强度与降水量正相关,当高层有极涡直接南伸至中亚发展而成的副热带大槽、中层有气旋前部的强偏南或西南气流、低层有偏东风急流明显西伸与西风急流形成强辐合时有利于出现极端暴雨。沙漠南缘暴雨的水汽源地、输送路径、水汽含量、饱和层厚度与降水量相关,暴雨的水汽源地一般为欧洲和北冰洋,降水区水汽输入以中低层为主,低层比湿大于6 g?kg-1,饱和层位于700 hPa以上;当中高层有来自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由偏南风输送水汽的加入,低层比湿达8 g?kg-1以上、饱和层扩展至750 hPa以下时,可出现极端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