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结合县级GIS应用的需求和特点,以测绘“4D产品”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包括沁水县在内的多个县级SQL Server+ARCSDE空间数据库,并运用ArcGIS Engine开发工具建立了面向用户的统一的应用平台,实现了多尺度、多类型的数据管理、空间查询、三维地貌浏览、统计制图和空间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2.
ESR测年方法的年代范围可以从数百年到几百万年,但在较老的深海碳酸盐岩测年研究中,ESR测年信号的平均寿命较短,其年龄极限受到质疑。利用较老的深海碳酸盐岩进行了ESR测年信号的热力学特征研究,同时估算了深海碳酸盐岩的平均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级热动力学模式不适于深海碳酸盐岩样品的平均寿命估算,而双一级动力学模式是一种较好的估算方法。经估算,深海碳酸盐岩试样的平均寿命为5.14 Ma,年龄为320±50ka,与铀系不平衡法测得的365±49k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3.
李建平 《地震学报》2018,40(1):24-31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面波方法是两种相互独立发展的地震勘探方法,在各自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对方都是作为干扰信号而存在. 本文利用浅层地震反射资料中被视为干扰的面波信号,通过成熟的多道面波勘探技术处理浅层地震反射资料,在频率-波数域中提取多阶振型面波的频散曲线,并基于该曲线反演浅地表S波速度结构. 这种方法充分开发利用了已有数据,无需单独的面波数据采集系统,同时为解释浅层地震反射资料提供了额外的信息约束. 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反射资料中可提取出可靠的多阶振型面波频散曲线,并能给出稳定的反演结果,同时,面波反演的多解性可以通过高阶振型反演得以进一步约束;低速层的存在是观测频散曲线出现振型跳跃或呈“之”字形回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4.
作为金属Cu最重要来源的斑岩铜矿一般发育有典型的蚀变和矿化分带,该分带模式在空间上常呈同心圈层结构.对不同蚀变带元素变化规律和迁移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增进对整个斑岩体系演化过程的认识.本研究采用流动体系水-岩反应装置来模拟斑岩铜矿形成过程中含矿热液与围岩的相互作用,研究元素迁移机制和蚀变分带形成的控制因素.实验结果显示与较低温度相比, 450℃实验产物中元素含量变化更加显著,这表明温度可能是影响水-岩体系内元素再分配的重要因素.温度是造成围岩钾硅酸盐化蚀变和Ca淋滤、活化的关键因素,而且高温下发生同等钠化蚀变需要更高的Na^+浓度.温度也是控制体系中Ti、Sr、Pb置换进入硅酸盐矿物的重要因素.从实验产物推断,在斑岩成矿系统中,中-基性火山围岩由中心向外围K、Ti含量应呈降低趋势,而Ca、Zn和Mn含量增加, Na和Si在靠近高温蚀变带外围可能存在含量峰值或过渡区.本研究为斑岩铜矿系统钾化带的产生、钠化普遍缺失、硬石膏共生等重要地质现象的形成机理提供了实验和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105.
李建平  张晓磊  冯世进 《岩土力学》2020,41(9):3131-3138
受季节性降雨的影响,雨季和旱季存在明显的水位波动。为分析地下水位升降对多空沟隔振效果的影响,建立了上覆单相弹性层饱和地基中空沟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沟中水的作用,算例分析了等沟深和不等沟深多沟屏障、沟壁倾斜多沟屏障和连续起伏地形屏障在不同水位下的远场隔振效果。计算结果与相应单相弹性地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土体渗透性低时,多数水位下不利于多沟屏障隔振;沟深为0.3LR(LR为R波波长)的三沟屏障通常可获得较理想的隔振效果(75%隔振率),但屏障在隔振效果最差的共振水位(0.6LR)下,空沟须贯穿上覆干土层才可获得75%隔振率;递减沟深屏障可有效降低上覆土层共振的不利影响;沟深较浅时,沟壁倾角越大,多沟的隔振效果越好,但对较深多沟的影响小;连续起伏的地形景观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绿色隔振屏障。  相似文献   
106.
海面温度半球间偶极子(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ter-hemispheric dipole,SSTID)是全球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异常的重要模态之一,表现为南、北两半球间SST的反相变化。此文探究了7—11月SSTID对7—11月北半球平均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强度年代际变率的超前影响。观测分析表明,SSTID超前7—11月北半球平均TC强度年代际分量8~11 a,并在提前时间为9 a时达到最大正相关。通过海洋-大气耦合桥理论进一步分析表明,7—11月北半球TC活跃区海洋可以作为海洋桥,以SST的形式存储超前约9 a的SSTID信号。同时北半球TC活跃区大气作为大气桥将超前约9 a的SSTID信号传递到大气中,进而作用于7—11月北半球平均TC强度,该过程以TC潜在生成指数为表征。北半球TC活跃区的垂直风切变和600 hPa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由此建立了基于SSTID的7—11月北半球平均TC强度年代际变化预测模型,该模型表现出良好的后报性能。利用该模型对2021—2029年7—11月北半球平均TC强度预测表明,7—11月北半球平均TC强度将以持续增强为主并在2020年代末达到破纪录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7.
108.
大气能量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能量有效性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大气能量学特别是能量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回顾。为了将能量有效性的研究从全球大气整体向局地或区域尺度拓展,针对经典有效位能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扰动位能的新概念,并初步探讨了其理论和应用问题。在已开展的工作中,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扰动位能的时空结构以及与大气动能之间的联系,取得了很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9.
CSAMT一维全区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汉克尔变换和连分式求解水平层状大地电偶源的水平电场和垂直磁场,然后由电场和磁场求得卡尼亚视电阻率,不进行近区和中间区校正,直接用阻尼最小法对近区和中间区发生畸变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反演,得到地下电性参数。模型试算结果表明:虽然近区和中间区的视电阻率不能正确反映地下电性垂向变化,但由其反演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全球海表温度场中主要的年代际突变及其模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肖栋  李建平 《大气科学》2007,31(5):839-854
用滑动t检验法对NOAA提供的改进扩展重建的全球海表温度场(1867~2005年)的年平均时间序列进行了年代际突变的定量检验。给出了几个年代际突变时期的时空分布,这些时期有:1894~1901年、1905~1909年、1920~1930年、1939~1945年、1954~1958年、1973~1979年和1994~1998年,并确定了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突变的时间,不仅发现了大家熟知的1924、1942和1976年左右的突变,还发现了1894、1907、1956年和最近的1997年的突变。分析表明,赤道太平洋和南太平洋是海温变化的敏感区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是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用合成差分析得到了全球海表温度场的年代际模态的空间分布,1895~1906年和1908~1923年、1925~1941年和1943~1955年以及1977~1996年和1998~2005年这三对模态分别在大部分海域大体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反位相结构,太平洋上各个时期均表现为PDO模态,只是强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大西洋的南北结构具有不对称性,增暖占主导地位。用滑动t检验法对PDO的年代际突变的信号进行了定量的检验,发现其年代际突变的时间依次为:1908、1924、1942、1956、1976和1997年,除了1894年的突变外,其余突变年份与上述全球海表温度场的年代际突变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这说明PDO是全球海表温度场年代际突变的重要成员之一。假如存在1997年左右的突变,1998至今时段就是全球海表温度场一个新的年代际背景,就其年代际模态而言,目前的强度比1943~1955时段的年代际背景还要强;就PDO目前的强度来说, 与1909~1923和1957~1975这两个时段的强度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