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黄山岭铅锌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文庆  曹静平 《安徽地质》2006,16(3):190-193
黄山岭铅锌、钼多金属矿床是在已开采的黄山岭铅锌矿基础上,近年来又经过省财政投资勘查,新增的一处中(大)型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以铅锌、钼矿为主,并伴生钨、锡,潜在经济价值较高。本文通过对矿床的地质构造特征、矿体赋存规律、矿化分带,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等分析,初步认为“区域性滑动面”是该矿床主要构造控制因素,岩浆热液、海底火山喷发热液活动带来的成矿元素充填富集和交代作用,最终形成了中、高温成矿元素组合的热液充填—层控(间)夕卡岩型矿床。通过多方面控矿因素分析,初步提出了下步找矿方向应为东南和北部沿矿体倾向和走向延伸的深部。  相似文献   
12.
分块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是区域三维地质调查的关键。在大量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块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为:以断裂、岩体边界和不整合等为边界,把复杂的三维地质建模区域分解为内部构造相对简单的建模块或建模地质单元;分别对各建模块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编制深部地质剖面,揭示深部地质结构;采用基于剖面的建模方法按照全区统一的坐标系统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在完成全区所有建模块三维地质模型构建之后,把各个建模块的三维地质模型集成在统一的三维空间框架下,形成全区的三维地质模型。该方法具有能够简化三维地质建模过程、易于修改完善模型、易于集成模型等优势,能够克服常规的基于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突破了大规模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的瓶颈。在本溪-临江深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构建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并能充分表达复杂的地下深部地质结构,为开展复杂地区大规模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0月31日,吉林省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44.60°N,124.18°E)发生震级为5.5级地震,此后的40 d内发生了700多次地震,其中5级以上地震5次。松原地区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2014年1月以来又发生4级以上地震9次、5级以上地震1次,震中处于松辽盆地油气田开采区,地震活动序列十分特殊。为了揭示松原地震的发震机制与发震模式,研究深部地质过程与地震的关系,根据此次实测的通过震中25 km长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结合地热梯度、He同位素比值(3He/4He)、CO2碳同位素、地震序列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震中地区存在两个位于不同深度的低阻体,地震发生与地幔深部岩浆活动有关;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发生模式——岩浆泡破裂发震模式,描述了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通过向上侵入、在脆-韧性转换带附近聚集形成岩浆泡、岩浆泡破裂及岩浆泡上覆岩层中聚集能量引发岩层破裂产生地震的过程,并使来自地幔的无机成因的CO2气在储层中形成CO2气藏。该模式可以解释许多发生在大陆内部地震和深源地震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陈志刚  朱凯  刘杰勋  李文庆 《地球科学》2021,46(5):1710-1727
辽吉花岗岩是胶-辽-吉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限定胶-辽-吉活动带早期构造属性的重要依据.由于辽吉花岗岩的属性一直存在争议,所以胶-辽-吉带的早期构造环境也一直没有定论.通过对牧牛河-大房身地区的辽吉花岗岩(牧牛河岩体和大房身岩体)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以探讨该地区辽吉花岗岩成因和地质意义.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牧牛河岩体和大房身岩体分别形成于2 176±4 Ma和2 179±4 Ma.牧牛河花岗岩和大房身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它们都富SiO2(72.85%~77.67%),富碱(K2O+Na2O=7.65%~8.86%),贫Ca、Mg、Al(CaO=0.10%~0.92%,MgO=0.03%~0.09%,Al2O3=11.49%~12.67%),且K2O/Na2O值较高(0.99~1.83).牧牛河花岗岩和大房身花岗岩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都为右倾型,有较强的负Eu异常(Eu/Eu*=0.08~0.56)和较高的Ga/Al比值,而且岩体富集Zr、U、Y等高场强元素以及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贫Ba、Sr等元素.锆石饱和温度计算表明牧牛河花岗岩(855~871 ℃)和大房身花岗岩(850~886 ℃)都属于高温花岗岩.较低的Nb/Y比值和较高的岩浆温度暗示牧牛河花岗岩和大房身花岗岩为A2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减薄的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大量A2型辽吉花岗岩的出现,再结合活动带内最近发现的钠质辽吉花岗岩和钙碱性中基性岩,表明胶-辽-吉活动带早期的构造环境为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15.
以1976年MSS、2001年ETM和2007年CBERS为遥感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野外检验方法获取湿地数据,定量分析东北三省湿地动态变化的相对速率、位移和类型转化,为东北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湿地面积分别为42 249.71 km2、10 737.95 km2、9 744.79 km2;32年来全区湿地先减少后快速增加,黑龙江省湿地面积变化的幅度最大,吉林省湿地变化的相对速率最大;东北三省湿地重心总体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和宾县之间,32年来有向西移动的趋势;湿地与非湿地之间转化明显,其中大部分转向人工湿地,沼泽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16.
花岗质岩浆的起源、迁移及就位是研究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特性的重要方面。然而,板内伸展背景下同构造花岗岩体的岩浆来源、就位机制和岩浆流动与区域应力场的关系等问题缺乏系统性的总结。晚中生代期间华北板块东部逐渐变为区域伸展体制,同时中浅部地壳形成一系列的韧性剪切带、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这些伸展构造往往伴有同剪切变形的花岗岩体。因此,华北东部是系统研究板内伸展背景下同构造花岗岩体的最佳区域。本文选取多个典型的同构造花岗岩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归纳总结这些同构造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资料,发现多数同构造岩体具有多个岩浆源区,且较早就位的中性岩席(单元)往往来自壳幔混合岩浆或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而较晚的酸性岩席(单元)则主要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这一特点反映了同伸展岩体岩浆源区由深至浅的演化规律,也揭示了区域伸展背景下源自地幔的流体和热量是触发地壳部分熔融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岩浆就位过程中围岩和岩体中形成的定向及变形组构,发现华北东部同伸展岩体的就位模式可分为三大类:以扁平岩床或岩基形式就位于中部地壳的水平韧性剪切带内;岩浆以近直立运移的方式形成长轴平行拆离断层的岩基,就位于变质核杂岩核部或拆离断层下盘;岩浆就位于再活化的先存断裂,通过膨胀作用、挤压围岩获得就位空间并使围岩变形,形成类似底辟作用的就位方式。剪切应力和浮力是影响岩浆运移方向的重要力学参数。岩浆自源区上升的过程中浮力起着主要控制作用,就位于韧性剪切带时剪切应力起着控制作用,就位于浅部地壳的脆-韧性过渡带时浮力的作用再次凸显。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地区在早古生代期间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该地区保存有早古生代岩浆岩记录,它们的形成与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本文报道了滇西南地区保山地块平达乡附近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岩石学、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和磷灰石Nd同位素组成,以探讨保山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岩浆源区性质以及岩体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通过对保山地块平达花岗岩中岩浆锆石开展LA-ICP-MS U-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花岗岩形成于465.9~454.9Ma,是中-晚奥陶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平达岩体主体岩性为二长花岗岩,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石英和碱性长石(条纹长石和正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和白云母。本文报道的花岗岩样品显示出高的SiO2(72.16%~76.87%)和Al2O3(12.50%~14.36%)含量,低的MgO(0.12%~0.64%)、Mg~#(20.9~35.9)、Cr和Ni含量以及较高的Rb/Sr和Rb/Ba比值;结合花岗岩较高的A/CNK值(1.06~1.45),显示弱过铝质至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西藏贡觉县各贡弄铜金矿区铜金矿产出地质特征进行介绍,并对其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关系予以阐述,指出该矿区与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同处一带上,典型面状蚀变特征明显,富集的Au、Ag、Cu、Pb等亲Cu元素来自大小不等的斑岩岩株,显示本区有进一步寻找斑岩型铜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在安徽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中,初步了解到安徽省不同种类的建筑石料用矿产的生成条件、大致开发利用分布状况;通过统计其保有资源量及矿业经济相关数据,进行供需情况分析;评估目前在三条控制线及重要功能区以外可利用各类建筑石料用矿产资源的保障性;从保护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利用的角度提出进一步合理化开发意见。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环境噪声声线追踪方法,提出基于不规则三角网格的噪声分析算法并通过噪声实测数据检验校正。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VRGIS平台,将区域范围内噪声源数据、地理数据、建筑的分布状况、道路状况等信息综合,分析和计算后生成反映区域噪声水平状况的多维噪声分布图,并以动态放映和趋势分析方式进行噪声时空演变分析。将抽象无形的噪声转化为可实时漫游的多维噪声场景,直观形象的表现区域的噪声分布,为声环境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