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通过对铜官山、金口岭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二者具有大致相似的地球化学背景,对金口岭铜金矿存在共同控矿作用;金口岭矿区几条代表性勘探线剖面钻孔资料反映,在I、Ⅱ号铜、金矿体倾向沿深部位及罗家村矿段C_(2+3)层位控制的铜铁矿体深部有进一步的找矿空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西藏贡觉县各贡弄铜金矿区铜金矿产出地质特征进行介绍,并对其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关系予以阐述,指出该矿区与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同处一带上,典型面状蚀变特征明显,富集的Au、Ag、Cu、Pb等亲Cu元素来自大小不等的斑岩岩株,显示本区有进一步寻找斑岩型铜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23.
对西藏亚东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岩系59个岩石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亚东岩群和聂拉木岩群不仅岩石组合特征不同,而且两者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1)亚东岩群过渡族元素V、Cr的含量远大于聂拉木岩群的,而亚东岩群的Rb、Sr、Ba、Mo的含量远小于聂拉木岩群的,这与上、下地壳中这些元素的平均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在亲氧元素族特征上,表现为亚东岩群的w(Th)/w(U)值远大于聂拉木岩群的。(2)在稀土元素特征上,亚东岩群和聂拉木岩群均表现为LREE富集、HREE亏损,但(La/Yb)N值和δEu值均为亚东岩群的小于聂拉木岩群的。因此,认为亚东岩群的埋深要大于聂拉木岩群,亚东岩群的变质程度和构造层次要深于聂拉木岩群,二者的原岩物源区不同或沉积区大地构造背景存在着差异,为构造地层划分提供了有力的的证据。从岩石地球化学这一角度证明了将亚东地区结晶岩系划分为亚东岩群和聂拉木岩群是合理的,它为研究喜马拉雅结晶基底的构造演化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4.
刘群  张伟  成伟  李文庆 《地质与资源》2013,22(4):304-307
鞍山-本溪地区是我国条带状铁矿重要成矿区,现已发现了众多大型、超大型铁矿床.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欧拉反褶积等重磁场处理解释技术,通过综合研究和三维地质建模,提出了3种深部铁矿发育模式,并对研究区进行了铁矿远景预测.预测在火连寨、思山岭、卧龙镇、南芬东、北台等6个地区可能存在逆冲推覆型及向斜覆盖型深部铁矿,在灯塔县西南张台子镇及鞍山西北部存在新生界覆盖型深部铁矿.进一步指出本溪火连寨逆冲断层下盘3 km左右、本溪思山岭逆冲断层下盘2 km左右、灯塔县张台子镇覆盖区下2 km以浅存在含铁建造,铁矿找矿远景广阔.  相似文献   
25.
地壳不同构造层次岩石变形机制及其构造岩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岩记录地壳构造变形演化重要信息,其成因、分类与命名一直没有统一认识。本文对构造岩变形机制、控制因素和构造岩分类进行系统总结。认为构造岩形成受物质成分、变形机制、应变速率、流体、温度、压力等因素控制,是物质成分与物理化学条件、变形机制等众多变量的函数。变形机制包括破裂作用、碎裂流动、晶质塑性、物质扩散、重结晶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不同变形机制出现在不同地壳构造层次中,形成不同的显微组构。依据成因机制、物质组成和组构等标志对构造岩分类与命名进行重新修订,将构造岩划分为碎裂岩系列和变质构造岩系列,前者发育在地壳浅构造层次上,以破裂作用和碎裂流动变形机制为主;后者发育在中深部构造层次上,以晶质塑性、重结晶作用、物质扩散作用和超塑性流动作用为主。碎裂岩系列划分碎裂岩、角砾岩、微角砾岩、超碎裂岩、断层泥和假玄武玻璃;变质构造岩系列划分为构造片岩、糜棱岩和构造片麻岩。依据岩石流变性质、变形机制和构造岩分布,地壳构造层次划分为:脆性域,变形机制以碎裂作用和碎裂流动为主,发育碎裂岩系列;脆-韧性转换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并伴随有碎裂作用,形成糜棱岩、千糜岩和构造片岩;低温韧性域,以晶质塑性、物质扩散和重结晶作为主,发育糜棱岩与构造片岩;高温韧性域,以超塑性蠕变和重结晶作用为主,形成构造片麻岩。  相似文献   
26.
藏南康马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西藏江孜幅和亚东幅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成果 ,阐述了西藏康马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新的划分方案 ;并根据新采集的腕足类、单体珊瑚和菊石等化石组合 ,讨论了各组的地层时代 ,认为本区二叠纪沉积作用可延续到晚二叠世早期 (吴家坪期 ) ,在原二叠系白定浦组之上建立了一个新组———江浦组 (P3 j)。结合邻区的地层对比 ,分辨出 2个伸展不整合 ;2个Ⅰ类不整合和 3个Ⅱ类不整合。最后初步分析了康马地区杂砾岩的成因 ,认为其与冰期—间冰期冻融环境下的滨岸附近古水道重力流有关。  相似文献   
27.
安徽省地勘基金近年来投资实施的“安徽省东至县杨老尖一龙门尖地区金多金属矿普查”项目,由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承担。通过近3年的工作,终于在皖西南地区寻找铅锌、金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该项目先利用所实施的1:1万土壤化探测量,获得了5片顺北东向展布2km左右的铅锌、金银、钼等综合异常,之后对各异常充分查证,特别在兆吉口片区,充分利用地表氧化带次生铅锌矿和硫化物出现作为找矿标志,由表及内,在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发现受北东向东至断裂带系统控制的低温热液充填型原生铅锌矿体。  相似文献   
28.
李文庆 《安徽地质》2014,(2):99-102
通过对安徽省几个重点铜(金)成矿区(带)矿床分布特点的搜集,以及对不同成矿背景下成矿机理的剖析,认为在这些地区铜(金)矿形成除受控于不同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条件外,还受板内挤压、碰撞所产生的特定岩石、蚀变影响;通过测年数据显示安徽省沿江地区铜(金)矿成矿主要集中在137.4~139Ma和133+2.3Ma两个时间段;同时认为不同成矿类型在同熔型岩石系列的地区,其上下垂直空间可能存在重叠性,为在这些地区寻找铜(金)第二成矿空间提供一些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