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卤族元素在万山汞矿南区找矿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2.
正反负矩阵权重分析法在西藏泥石流危险性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正反负矩阵权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过程。结合西藏地区泥石流发育分布规律,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判别模型。模型中选取地质构造、地貌和气候条件(包括降水强度、年均地温和冰川水文)为影响因子,同时考虑到研究区内基础资料少的限制,再选取既能表征影响因子强度又能直接获取得因子参数进行研究。通过对各影响因子的分区赋值,利用G IS空间分析技术,对西藏地区泥石流危险性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东南部泥石流危险度最强,从整个西藏地区来看危险等级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相似文献   
23.
多数泥石流是从坡面活动开始的.坡面的不稳定土体活动,如崩塌、滑坡等,既是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也决定着泥石流的形成方式和规模变化.四川汶川牛圈沟和北川魏家沟泥石流源地坡面人工降雨实验表明,坡面土体活动是间歇、涨落的随机过程,崩塌的时间间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呈指数减小,每组实验中的崩塌总数目和雨强的关系如N=CN exp(kN IR);崩塌规模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呈指数增大,每组实验中平均崩塌量与雨强的关系如M=CMexp(kM IR);坡面崩塌的总量可以表示为:V=NM=CNCM exp((kN+kM)IR);受土体颗粒粒径的影响,不同坡面崩塌量随雨强变化的参数不同,研究揭示了大规模泥石流的形成是由于源地土体活动强度随雨强的指数式增强.  相似文献   
24.
根据结构光三维视觉原理,在VC++环境下利用OpenCV和OpenGL设计并实现了泥石流堆积扇重构系统,系统由摄像机标定、结构光标定、光带中心提取和三维显示模块组成.详细说明了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及各模块的实现流程.通过重构实验得到了各模块的输出结果,并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能够在非接触的情况下对泥石堆积扇进行快速重构,能够克服传统测量方法的许多弊端,使用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25.
26.
本文是系列文单II的第2篇,根据前文的统计结果,我们确认了成协吸收系统的存在,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成协吸收系统出现频率与类星体红移,光学亮度,X射线波段和红外波段辐射性质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成协吸收系统与类星体X射线波段性质无关,而与类星体的红移和光学亮度有关,表现为低红移低光度的类星体中成协系统的出现频率明显地比其它样本高得多。  相似文献   
27.
高红移活动星系核的环境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领域,与类星体发射线区成协的吸收线系统有可能被使用.为此我们对CIV成协吸收系统进行了统计研究.本文是系列文章的首篇,在本文中我们搜集了87年以前的全部、及87年以后的大部分中、高分辨率CIV吸收线光谱资料,给出了包含228个类星体的均匀无偏统计样本,该样本有CIV吸收线229条,系由228个类星体的所有534条吸收线中选出.此外,我们还定义了4个子样本.  相似文献   
28.
本文利用GSC和SAO星表以及2.16m望远镜底片上星象位置的xy测量值,分析了该望远镜卡焦平面上星象位置的误差分布,提出了改正解析表达式.利用SUN工作站计算打印出了适合多目标光纤系统光纤探头定位用的纸质观测机场星图,代替采用照相底片作多纤维观测的视场模板,取得了满意的观测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9.
30.
泥石流流域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泥石流是特殊的流域侵蚀作用,同其他流域过程一样,密切联系着流域的形态特征.一般说来,泥石流都发生在小流域(102km2以下),而经典的流域形态研究所涉及的流域范围却达到107km2的尺度.我们想知道泥石流小流域是否具有特殊的数量特征.通过流域特征量的统计,我们看到,与一般流域相比,泥石流小流域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形式上相同,而在数值上不同,这从一个方面肯定了流域演化存在着普遍规律(如自组织临界性),同时也证明泥石流是流域演化历史的"特殊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