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利用流水饲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三丁基氧化锡 (0 .5 μg/ L和 1.0 μg/ L TBTO)对太平洋牡蛎卵巢中卵母细胞直径、RNA/ DNA比、蛋白质和卵黄蛋白含量的影响。卵母细胞径的增长在0 .5 μg/ L实验组受到阻碍 ,并随着 TBTO浓度的增大而更加明显。TBTO暴露组的 RNA/ DNA比在精巢中无明显变化 ,但在卵巢中显著低于对照组。 TBTO暴露组的卵巢中蛋白质和卵黄蛋白含量显示了与 RNA/ DNA比相同的变化趋势 ,表明 TBTO的积累阻碍卵黄蛋白的合成。TBTO暴露4 2 d采集的牡蛎样品中出现 3个雌雄同体 ,暗示 TBTO可能引起牡蛎发生性转变进而产生雌雄同体  相似文献   
212.
本文根据历史水温资料分别建立无维温度θT,和无维深度η,进而建立水温垂直剖面的无维自模函数θT=f(η)。在此基础上,利用热传导方程在忽略平流和侧向涡动效应条件下建立描述表层水温(TS)、底层水温(TH)和上均匀层厚度(h)的一维模式。利用本模式试报了(时效为5d,10d,15d)南黄海20个站的TS,TH,h及温跃层厚度和强度,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13.
一、前言在海浪的研究中,用精度较高的测波仪器,从自然界获取各种天气情况下的海浪实测资料,用于揭示海浪本身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然而,由于海上条件的复杂和严峻,且费用昂贵,常使系统的观测资料很难得到.近几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推广,一些研究者利用计算取得大量人为资料作为研究海浪本身变化规律的依据,已在海浪谱和海浪外观统计特征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利用已知谱,对浅水海浪数值模拟进行了初步尝试,模拟了波剖面、谱曲线及海浪要素.  相似文献   
214.
著名的农民画之乡——陕西省户县的“户”字,原来的写法为“”(读音与“户”同[hu])。1964年,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县”为现在今使用的“户县”。“县”改为“户县”,还得从郭沫若先生的一篇文章说起。1964年5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郭沫若先生的长篇文章《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文章提出:“应该大力压缩通用汉字的数量”,“好些生僻字眼的地名,请把它们改换成同音的常用字”。当时,胡乔木同志在杭州休养,看了郭老文章以后,就给当时的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刘澜涛写了一封信说:郭老意见很好,陕西就有不少难认难读…  相似文献   
215.
中国东部逆断层及油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把我国的沉积盆地划分为东部拉张,中部过渡,西部挤压,这种观点曾经束缚了人们的地震解释思路,在中国东部的剖面上出现逆断层现象而不能予以确定。事实上,中国东部总体上以拉张构造为主,普遍发育正断层,但在勘探中也确实发现了逆断层,且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从成因观点分析,这些逆断层主要可分为构造挤压型及重力滑动型两大类。构造挤压型逆断层按地质时代又可分为晚第三纪、白垩纪、古生代末等三个时期,它们分别对应于中国东部大地构造演化的三个“断陷—坳陷”旋回,断陷对应于构造拉张期,坳陷对应干构造挤压期,逆断层主要发育于坳陷发育时期。着重对两类逆断层的形成机制、演化规律及油气赋存状态进行了论述剖析。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的构造运动不是一张到顶的;晚第三纪的构造挤压逆冲断层与重力滑动逆冲断层在形成机理上是有区别的;逆同生断层在晚期干上覆地层中形成的浅层构造,应是次生油气藏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216.
在1∶25万岔路口幅区域地质填图时,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可与西邻区域地层进行对比,对此新建下石炭统帕斯群。  相似文献   
217.
分形理论在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已有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价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价方面.根据我国太平洋海山的数据,研究了富钴结壳的丰度、厚度和金属等量品位(指钴等量品位,CEG)与水深、坡度、坡向的分形特征,结果显示富钴结壳的丰度、厚度和金属等量品位的多阶累计和呈多重分形分布.这一结果可以用在资源量评价时地质块段的划分上,为地质块段的划分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18.
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估参数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概述了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估参数及其分形特征;对中国太平洋调查区海山数据发现的研究表明,富钴结壳的丰度、厚度和钴等量品位(CEG)经过累计和的系列变换后与水深、坡度、坡向之间呈多重分形分布。这一结果为资源量计算时地质块段的划分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19.
波弗特环流(Beaufort Gyre)是 决定北冰洋海冰运移方向和滞留时间的主要因素。依据沉积物的颜色旋回、Mn元素含量和有孔虫丰度,本文建立了阿尔法洋脊(Alpha Ridge)B85-D孔轨道尺度上的年龄框架,并深入分析了该孔晚第四纪以来冰筏碎屑(IRD>154 μm)含量、组分及其源区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350ka以来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末次冰期(MIS2~4期),期间沉积物中Ca元素和白云石含量都接近于零,大部分来自班克斯岛、维多利亚岛和麦肯齐地区的碳酸盐岩碎屑没有在阿尔法洋脊沉积;随着波弗特环流的消亡,搬运陆源碎屑的海冰很可能沿着北美海岸线直接进入了欧亚海盆。而在末次间冰期(MIS5期),波弗特环流却十分流畅,并将大量碳酸盐岩碎屑限制在美亚海盆内,导致阿尔法洋脊沉积物中Ca元素含量急剧升高,与之对应的白云石含量高达16.4%。通过类比可知,在MIS6期波弗特环流的状态可能与MIS2~4期相似,而在MIS8和MIS10这两大冰期,波弗特环流却类似于MIS5期。显然,波弗特环流的存在与否并不严格遵循“冰期-间冰期”旋回,这种变化很可能是风场强度和海冰浓度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