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河南省人口年龄结构的空间差异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多年自然增长和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其空间意义在于它反映了不同区域流动人口的规模、流向、就业机会差异、发展程度的高低.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针对目前河南省城乡和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异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河南省城乡和区域人口年龄结构差异都有扩大的趋势,乡村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域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于中心城市,形成了局部的人口高赡养负担区和人口红利区.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局部空间的人口红利强化期,同时尽量减少高赡养负担空间范围、降低负担强度,是未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河南农业发展形势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为农业大省,面临加入WTO、市场经济、买方市场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育新的农业发展优势,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迫在眉睫。针对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七个方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南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在建立地区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各省市区1997年和2001年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评价。通过对行政体制、产业结构、外资利用和教育发展等影响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的分析,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作为一个发展整体具有若干共性特征,但其内部各亚区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南北之间的差异,足以影响到区域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确定不同片区的核心发展区,实行有差别的区域政策十分必要.从讨论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入手,提出将中原城市群区域作为中部地区北片区的核心发展区,而为了放大中原城市群的作用,应调整河南省的空间发展思路,将全省作为一个整体,加强中原城市群区域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协同发展.在介绍河南现有区域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增长极、核心一边缘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较为符合河南发展实际的多重极化空间发展模式--涉及省、省辖市、县等不同层次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硅钾肥产业化风险评价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业生产所需的N,P,K三大肥料中,钾肥最为紧缺,主要依靠进口。硅钾肥的产业化开发对促进资源开发和肥料工业的发展以及缓解钾肥紧缺局面、支援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硅钾肥产业化几乎没有风险,且硅钾肥的产业化开发还具有很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其前景广阔。文章阐述了硅钾肥产业化的现实意义,对硅钾肥产业化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从市场需求、产品价值与市场竞争能力、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水安全与河南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阐述了水安全的概念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了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重整用水系统、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节水型社会等,符合河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水资源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豫东平原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循环经济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后,全国各省区纷纷提出自己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把信息化作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途径。在对豫东平原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应积极地发挥后发优势,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来推进豫东平原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