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深度学习(DL)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网络结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具有位置结构关系,CNN模型可以利用图像的位置结构关系,能够更好地提取图像特征,因此更适合采用CNN模型检测海洋目标。本文首先基于CNN框架构建了海上钻井平台检测的DL模型Ocean TDAx,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Ocean TDA9模型精度最高。然后针对Ocean TDA9模型,采用Adam、RMSprop、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SGD)、Adagrad、Momentum等7种模型训练算法进行试验,比较不同算法的训练损失和精度与训练批次的相关性。最后基于渤海海域的极化SAR数据,对提出的Ocean TDA9模型、已有的CNN模型及VGG模型进行海上钻井平台检测对比。结果表明,构建的Ocean TDA9模型在钻井平台检测中整体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12.
根据日常活动理论,犯罪时空格局与受害者、犯罪者日常活动规律均存在较强关系。但受限于数据获取难度,较缺乏有关犯罪者日常活动与实际警情时空格局的研究。已有文献表明涉毒人员与盗窃等财产犯罪存在较大相关性。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涉毒人员日常活动对盗窃警情时空格局的影响,验证犯罪者日常活动在塑造盗窃警情时空格局中的作用。本文以中国南部大城市ZG市XT派出所为例,以150 m×150 m的格网为分析单元,采用盗窃警情数据、涉毒人员日常活动数据、POI数据以及巡逻盘查数据,划分不同时间段分别建立泊松回归模型。研究发现:① 相对于传统静态的抓获或警情数据,动态的潜在犯罪者、受害者日常活动数据可更有效地提高盗窃模型的拟合优度;② 相对于全天汇总的总人数,动态近实时的涉毒人员活动与居民活动能更好地解释盗窃的空间分布;③ 静态的土地利用混合度在不同时段对盗窃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以上结果验证了涉毒人员日常活动与盗窃警情的时空格局的关系,研究结论验证和丰富了日常活动理论,可为实际犯罪预测与警力布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3.
利用意大利2个台站记录的2004-12-26苏门答腊MW9.0大地震激发的面波分析准勒夫(Quasi-Love)波,同时尝试使用标准时频变换(NTFT)方法探测Quasi-Love波,结果发现,根据NTFT中频率随时间的变化可探测Quasi-Love波。另外,基于NTFT的时频谱提出估计信号相关性的相似度法,仿真实验表明,与经典的互相关法相比,相似度法具有很强的抗噪声能力,能够在极低的信噪比下估计信号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4.
针对已有的地震检测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所需的有标注的地震数据难以获取、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小样本情况的地震检测机器学习新模型CCLSN。该模型联合使用连续小波时频变换和重新设计的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可大幅降低训练所需的有标注的地震数据量,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CCLSN仅用包含数百个地震样本的小型数据集,就可实现稳定和高精度的识别功能,精度和召回率均在98%以上。CCLSN可为我国中东部等少震弱震地区实现地震自动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5.
犯罪地理研究与时空行为领域的研究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二者都强调时空间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犯罪行为是人类特殊行为的一种,相关实证前沿已开始重视不同犯罪相关主体(犯罪者、潜在受害者、警察等)时空行为规律的挖掘、日常活动的动态衡量及不同主体行为的交互等方面对犯罪发生的影响;时空行为研究中的活动空间、环境暴露、群体分异、活动交互等维度的成果可拓展至犯罪地理研究。近年来,两大领域的前沿成果不断涌现,但目前仍缺乏从时空行为视角对犯罪地理学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两者的融合创新进行深入探讨。为此,本研究在梳理犯罪地理中时空行为的理论基础和评述犯罪者、潜在受害者、警察时空活动对犯罪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基础上,基于犯罪地理和时空行为领域的交叉维度构建犯罪时空行为创新研究的框架,尝试推进该交叉领域在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6.
柳林  吴林琳  张春霞  宋广文 《地理研究》2022,41(11):2851-2865
近年来,以盗窃为代表的接触型犯罪和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非接触型犯罪均呈多发态势,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已有研究对不同类型犯罪分布模式的时空稳定性关注仍不够,且未能提出不同类型犯罪的空间联合防控策略。本文以ZG市HT区为例,以社区为分析单元,运用核密度估计、时空跃迁测度法等方法,对比分析2017年盗窃犯罪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模式的月度稳定性,并从犯罪防控角度改进时空跃迁测度法,结合二阶聚类法识别两类犯罪联合防控空间类型。研究发现:① 两类犯罪时空稳定性差异大,盗窃犯罪的空间分布模式稳定,月度变化小;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空间稳定性整体波动起伏大,月度变化较大;② 识别出两类犯罪的四种联合防控空间类型,分别是“两类犯罪无需防控社区”“两类犯罪邻域防控社区”“盗窃犯罪热点防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无需防控社区”“盗窃犯罪连片防控、电信网络诈骗综合防控社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接触型犯罪和非接触型犯罪时空特征的共性和差异性,给警务联合防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7.
武夷行     
  相似文献   
118.
119.
以Landsat系列热红外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阈值分析技术,提取了乌达煤田2002年、2007年和2013年地下煤火燃烧范围。结果表明,大规模的煤田开采活动导致2007年火区面积比2002年增加将近一倍,但随着2010年大范围灭火工作的展开,到2013年火区灾情得到了有效遏制。与地面实测数据相比较,遥感估算的火区面积误差为5%~10%,但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地表温度反演精度低于夜间,煤火区虚检率偏高。Landsat系列数据以其空间分辨率高、重访周期短、覆盖范围大等优势,在煤田火区动态监测方面具有突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0.
姜伏伟  张发旺  柳林  刘伟  李亮  陈航 《中国岩溶》2018,37(3):415-420
抽排地下水是触发岩溶塌陷的重要因素,但抽排地下水诱发岩溶塌陷的临界参数及安全防控措施研究较少。文章以南宁市地铁4号线体育中心东地铁站为例,分析其施工降水诱发岩溶塌陷的条件。根据崩解试验及管道流试验,得出非饱和土体和饱和土体的岩溶塌陷发育临界条件参数,并提出地表阻水、控制土体含水量高于14.65%、控制抽水量小于4.4 m3· d-1 3种安全措施防止岩溶塌陷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