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5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关中东部一次暴雨过程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07-07~08日,渭南市连续2d出现区域性暴雨过程,8日还出现了区域性大暴雨。大荔日降水量最大达169.1mm。这次过程是在前期干旱形势下的一次强降水,虽未造成灾害,但其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属本市历史罕见。1天气形势和影响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92 1 0”工程业务化后提供的资料和预报平台 ,建立适合于县局的 micaps预报平台 ,目的是减少重复劳动 ,提高预报质量 ,拓宽服务范围。本系统用 vb5可视化程序开发 ,操作简单 ,实用性强 ,是县局预报的重要信息资源和方便的服务窗口。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9—2020年南极中山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风的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并对风速减小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中山站风速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风速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风速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峰值出现在凌晨5时,谷值出现在15时,春季和夏季风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秋季和冬季风速日变化不明显;(2)中山站近31年的风速、下降风频数和大风日数均呈减小趋势,四季中夏季减小趋势最大,风矢量分解后显示,南风分量减小速率显著大于其他风分量,西风和北风变化趋势不显著,东风分量仅在夏季减小趋势显著;(3)中山站年平均风速的减小主要是由中大风和大风日数减少造成的。从大气环流的变化来看,中山站南部极地冷高压和北部南印度洋绕极低压带强度减弱,导致高、低压之间气压梯度减小,造成中山站风速减小。  相似文献   
14.
摘要:利用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FNL(1°×1°、6 h间隔)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1月发生在陕西关中特殊地形下持续时间长、污染等级高、影响范围大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持续期间500 hPa陕西关中中东部维持很弱的西西北气流或者平直西风气流,没有明显的冷暖平流影响;关中盆地山谷风转化与温度的日变化叠加,导致了PM25和PM10午后和前半夜的两个日变化峰值的出现;关中盆地北部有台塬、南部有秦岭,特殊的地形导致关中有秦岭背风坡的下沉气流、盆地地面辐合线和中低层逆温的形成,这些气象条件相互作用,促成近地层垂直上升运动、中层下沉运动垂直结构的维持,这是造成污染物累积的重要动力原因。850 hPa风速达到8 m/s以上、850 hPa附近的垂直风切变突增到06×10-2 s-1以上使得污染物浓度迅速减小。地面风速≤2 m/s、逆温层以下湿度为50%~75%也是关中盆地持续污染天气形成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渭河下游一次强降水过程自动站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C气象卫星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08-08-20发生在渭河下游的对流性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和贝湖冷槽分裂南下冷空气在渭河流域交汇,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低层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在卫星云图上有圆形暴雨云团特征,tBB低值中心对应强降水中心;暴雨发生前自动气象站地面要素特征表现明显,地面能量锋区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对暴雨的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陕西省 1 997-2 0 0 0年各气象站的观测资料 ,运用统计和对比的方法 ,分析了陕西省的主要城市气象灾害 ,总结出其具有季节性、多样性、连锁性、集中性等特点 ,提出了城市气象灾害的有效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7.
应用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NCEP的FNL格点资料、FY-2C卫星监测以及西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实测资料,对2005-05-30发生在陕西省境内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由蒙古冷涡旋转,从后部甩下冷空气与西风槽前暖湿气流汇合,形成了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进而发展形成飑线造成的;动力结构上,陕西飑线较美国O gura研究的中纬度飑线的入流和出流速度偏小,飑线后部形成的最大上升和下沉运动的速度偏小,高度偏低;雷达观测资料上,强的基本发射率与速度的大值区长时间相伴,并有“逆风区”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下辖11个市级、119个县级区划,3300万人口,面积15.6×104km2。境内太行、吕梁两山相夹,地势北高南低,40%为山地,40.3%为丘陵,仅有19.7%为平原与台地。山西地处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分属暖温带、中温带;气候干燥,雨雪稀少,十年九旱,平均年降水量只有475m m。山西省水资  相似文献   
19.
1998年5月27日17~23时,渭北的韩城、澄城、合阳、白水等县由北向南先后出现了雷雨冰雹天气,冰雹直径大的有2~3cm,小的如玉米粒大。据不完全统计,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28hm2,直接经济损失580万元。分析这次冰雹过程的天气形势、单站要素以及雷达回波的演变过程,总结了有利于冰雹形成的具体条件。1500hPa的大尺度环流形势5月27日08时500hPa的环流形势属“西高东低”型,在75°N、90°E~60°N、80°E有一高脊,脊前的长波槽位于52°N、123°E~44°N、100°E,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且有≥16m/s的急流轴在沿长波槽脊的方向上,穿过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2-08-18关中东北部盛夏期降雹天气过程的形势演变、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及T213物理量场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冰雹天气的影响系统是冷低涡,在上干冷下暖湿层结不稳定的形势下,对流层中部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