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1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昆明准静止锋的准地转Q矢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李英  段旭  潘里娜 《气象》1999,25(8):6-10
应用Q矢量理论,对1995年2月一次与云南寒潮天气过程有关的昆明准静止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850hPa上,云南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的非地转风辐合场,从而引起昆明准静止锋锋生;当700hPa上Q矢量锋生函数值增大,说明儿后冷空气加强,昆明准静止锋容易南下;低层Q矢量辐合带与昆明准静止锋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2.
李英  段旭  潘里娜 《气象》1999,25(8):2
应用Q矢量理论,对1995年2月一次与云南寒潮天气过程有关的昆明准静止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850 hPa上,云南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非地转风辐合场,从而引起昆明准静止锋锋生;当700 hPa上Q矢量锋生函数值增大,说明锋后冷空气加强,昆明准静止锋容易南下;低层Q矢量辐合带与昆明准静止锋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3.
云南主汛期大雨过程的诊断与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美玲  段旭 《气象》1998,24(10):25-29
分析和探讨了1996年云南主汛期(6-8月)逐日Q矢量湿锋生函数、Q矢量散度、涡散场能量转函数、水汽通量散度等4个物理量参数与云南大雨过程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未来24小时大雨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54.
董琪  李阳  段旭  常园 《工程地质学报》2016,24(2):309-314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陕北黄土高原梁峁区三四线城市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填方工程,陕北大孔隙黄土与特殊地形地貌共同作用下引起建筑物地基发生严重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开裂甚至失稳垮塌,危及人身与财产安全。为了全面分析梁峁区高填方地基变形规律,课题组在陕北黄土高原某梁峁区填方场地选取了西北地区最大的试验场(直径超过90m),通过原位监测对高填方地基地应力、含水率以及地基沉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黄土填方地基含水率随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深度,并发现黄土高填方地基中存在土拱现象,总结出沉降与填方高度的关系。利用三维数值模拟反演分析推测出高填方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对上部结构作用下地基变形规律进行了预测,为类似黄土地区高填方工程设计及其变形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基于卫星和雷达资料估测滇中地区降水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小华  段旭 《气象》2013,39(2):203-209
选用2008、2009和2010年5-10月的云顶亮温、云顶亮温梯度、水汽云图、总云量和云分类等云图资料,雷达基本反射率资料及自动站1h降水量资料,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预报模型、传统Z-I关系及云分类Z-I关系,对距昆明雷达站大于20 km、小于150 km区域里且2008年已建有自动站的18个测站进行3h降水估测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预报模型估测降水,在与实测降水的误差方面,比使用传统Z-I关系及云分类Z-I关系估测降水略有减小.本研究也是对综合利用卫星和雷达资料估测降水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56.
段旭  王曼  段玮  杨家康 《气象科学》2013,33(6):643-647
利用1961—2010年云南124站年平均资料,在考虑了气象要素垂直递减(增)率的条件下,将站点数据插值到1 km×1 km的细网格点上。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气候带的角度讨论了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的布局问题,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据。通过分析发现,金沙江流域、怒江大峡谷狭长区域、哀牢山纵向岭谷地貌区域(包括元江、无量山一带)为气象要素最不敏感区域,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带的南北向分布和东西向剧烈变率。这些区域新增地面观测站点,对认识局地立体小气候、下垫面热力差异、强对流天气系统等有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57.
孟加拉湾风暴暴雨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MSV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2004年5月18-19日造成云南暴雨过程的孟湾风暴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与实况较为一致的基础上,利用辐散风和旋转风动能平衡方程,分析盂湾风暴的能量收支和转换特征,揭示孟加拉湾风暴维持的机制及其与外围暴雨增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全球、中国及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用文献[1]建立的自适应多分辨数据波滤器进行了全球、中国及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对于较大时间尺度的演化来说主要特征是变暖,并为3个层次:即1919年以前的偏冷期;1920-1978年偏暖期和1979年以后的更暖期。对应于这种较大时间尺度的层次演变,全球的气温变化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突变特征,两上最明显增暖的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20年和1979  相似文献   
59.
云南冰雹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云  段旭  段长春  段玮 《高原气象》2011,30(4):1108-1118
利用1961-2008年云南120个测站逐月冰雹资料,分析了近50年云南冰雹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云南冰雹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全年冰雹日数从云南西北到东南大致呈多—少—多—少相间隔的区域分布特征;夏季与秋季分布相似,滇西北偏多,滇西南偏少;春季与冬季分布相似,滇西北及滇东北偏少,从西北到东...  相似文献   
60.
云南省细网格气候区划及气候代表站选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8年云南省124站气温观测资料,经过地形订正后,形成1km×1km的细网格点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云南省细网格气候区划及气候代表站选取的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可划分为高原气候带、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等6个气候带,所占面积分别为3.32×104、3.65×104、15.65×104、6.82×104、8.66×104和1.31×104km2;高原气候带分布在滇西北3000m以上高海拔地区,温带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和滇西北海拔高度为2200~3000m的地区,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滇中、滇西、滇南高海拔地区和滇北低海拔地区,中亚热带主要分布在滇中、滇东南和滇西南海拔较高的地区,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河谷地区,北热带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各气候带分布与地形和纬度相关联,地形因素比行政区域更能体现气候特征;通过站点序列与气候带序列趋势变化一致性和偏离程度的统计分析,所选气候代表站与相应气候带序列变化非常一致,能够较好地代表云南各气候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