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与8月低温冷害天气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用小波理论对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与8月低温冷害天气的气候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主要经历了4个较大时间尺度的演变,它们分别是1919年以前的偏冷期,1920~1954年的偏暖期,1955~1986年的偏冷期及1987年以后的偏暖期,对应于这4个较大时间尺度的层次演变,云南的气温变化表现了十分明显的为特性,其冷暖交替的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20,1955和1987年,云南8月低温  相似文献   

2.
广西贺州市近半个世纪气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国兴 《广西气象》2005,26(A01):112-114
采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和和最大熵谱方法.分析了贺州市1957~2004年气温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贺州市近48年气温在20年时间尺度上,经历了暖-冷-暖3个阶段,70~80年代表现为较长的低温期:(2)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析都表明贺州近年来处于偏暖期;(3)小波变换系数穿零点不一定是气候突变点;(4)贺州市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20年和4~7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3.
采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和和最大熵谱方法,分析了贺州市1957~2004年气温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贺州市近48年气温在20年时间尺度上,经历了暖-冷-暖3个阶段,70~80年代表现为较长的低温期;(2)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析都表明贺州近年来处于偏暖期;(3)小波变换系数穿零点不一定是气候突变点;(4)贺州市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20年和4~7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4.
选取1954-2009年历年逐月平均气温及累积降水资料,采用墨西哥帽函数(MHF),对遵义市近56a来夏季气温及降水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揭示了遵义市气温及降水变化在多时间尺度上的复杂结构,找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夏季气温和降水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结果表明:遵义市夏季气温及降水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在年代际变化上存在显著性周期,大尺度周期变化嵌套着小尺度的周期变化,其中主周期约为21a。遵义气温与降水变化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即偏暖期对应降水的偏少期,而偏冷期则对应降水的偏多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小波分析的多分辨分析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自适应的多分辨数据滤波器。该滤波器不仅具有传统方法所不具有的局部化、多层次、多分辨的优点,而且对于突变点的判断也象M-K方法一样的精确。此外,该滤波器还具有可以同时判别多个突变点而不改变原时间序列的大尺度结构的优点。本文的应用表明:中国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持续近30年的冷暖交替,它们分别是1919年以前的偏冷期;1920年至1954年的偏暖期和1955年至1986年的偏冷期。对应于这种较大时间尺度的气候演变,中国的气温变化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突变特性,其冷暖交替的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20年、1955年和1987年。对应于较小时间尺度的气候演变来说,中国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则增加了更多冷暖交替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点。云南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与中国的气温变化是基本一致的,但与北半球和全球的气温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最主要的差异是北半球和全球的气温变化在1955年至1978年是一个极弱的偏冷期,1979年发生明显增暖的突变,而云南和中国的气温变化在1955年至1986年则是一个极强的偏冷期,从1987年开始才出现明显增暖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贵港市1960-2009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0年来贵港市气候总的趋势是变暖,冬季增暖最明显;极端气温差逐渐减小;四季气温均上升,冬季较冷,气温波动大;夏季炎热,气温波动较小;春暖秋凉,气温波动较大;近十年变暖尤为明显,气候异常偏暖年份都出现在偏暖期.  相似文献   

7.
潮州市近53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潮州市饶平地面气象观测站1956—2008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累积距平等分析方法对近53年来温度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3年来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线性增温速率0.17℃/10a,突变点在1994年,其主振荡周期的时间尺度为18年;季节温度变化最显著特点为冬季增温最明显,突变出现时间最早,在1987年,其次是秋季、夏季,最后是春季,突变点在1994、1995年附近;据季节温度振荡主周期判断,在大的时间尺度上各季节目前均处于偏暖期,但较小尺度上(2~4年),夏、秋季目前处于偏暖期,冬、春季处于偏冷期;1990年至今,大于等于0℃、10℃的活动积温处于回升阶段。  相似文献   

8.
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背景场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利用1961-2000年江苏省60个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江苏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的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和SST异常的背景场特征;最后,初步探讨了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异常与全球气温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1)江苏冬季气温异常表现出整体偏冷或偏暖的趋势;(2)近40a,江苏冬季气温的异常变化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1961—1985年为偏冷期,而1986—1999年为偏暖期;(3)江苏冬季冷、暖期的大气环流、SSTA背景场存在显著的差异;东亚冬季风及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异常与SSTA的年代际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4)在年代际尺度上,江苏冬季气温的异常变化与全球气温的异常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是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异常升温与全球气温的明显增暖是同步的,可以认为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主要体现为对全球增暖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武汉近百年来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覃军  胡江林等 《气象科学》2001,21(2):206-219
用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分析了武汉1905-1998年逐月气温资料,揭示了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振荡和突变点。结果表明:武汉气候在20世纪主要经历了冷-暖-冷-暖4个阶段,目前处于相对暖期;气温存在准2年、21年和65年左右的周期振荡;不同时间尺度不具有不同的冷暖结构和气候突变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商洛市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近60 a的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等资料,选取10种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累积距平法,对商洛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季节变化特征,异常性及极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商洛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最高气温的线性倾向率最大;除平均最低气温冬季线性倾向率呈下降趋势外,平均最低气温的春季、夏季、秋季和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四季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春季线性倾向率最大,平均最低气温夏季线性倾向率最大;季节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为20世纪60—90年代为相对偏冷期,21世纪为相对偏暖期;通过M-K突变检验和累积距平法得出商洛年平均气温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突变时间在1987—1988年;分析平均气温异常性得出偏暖年份多出现在21世纪之后,偏冷年份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尤其集中在60年代中期左右,秋季偏暖年份最多,春季偏冷年份最多;近60 a极端最高气温有显著的年际变化,暖夜日数呈增多趋势,冷夜日数呈减少趋势,暖昼日数较冷昼日数增多明显,昼指数变化较夜指数变化明显,热指数呈上升趋势,冷指数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说明商洛呈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11.
Using multi-resolution theory of wavelet analysis,this paper studies the multi-scale structure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o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China during the last onehundred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imatic variations fo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can bedescribed as 3 hierarch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larger-scale changes.They are the cold period be-fore 1919,the warm period from 1920 to 1978 and the warmer period after 1979.The larger-scalehierarchical changes obviously show qualities of climate jump.The years 1920 and 1979 are thejump points of climate change.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or China are not entirelyanalogous to the Northern Hemisphere,and the main contrasts are that China is in the cold periodafter 1955 and the jump point of warming is 1987.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or theNorthern Hemisphere and China during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obviously show the hierarchicalstructure of multi-scale changes and the qualities of climate jump.  相似文献   

12.
Using multi-resolution theory of wavelet analysis,this paper studies the multi-scale structure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o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China during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imatic variations fo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can be described as 3 hierarch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larger-scale changes.They are the cold period before 1919,the warm period from 1920 to 1978 and the warmer period after 1979.The larger-scale hierarchical changes obviously show qualities of climate jump.The years 1920 and 1979 are the jump points of climate change.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or China are not entirely analogous to the Northern Hemisphere,and the main contrasts are that China is in the cold period after 1955 and the jump point of warming is 1987.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o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China during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obviously show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multi-scale changes and the qualities of climate jump.  相似文献   

13.
An analysis has been conducted of the multi-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jump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for the globe, China and Yunnan Province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using an auto-adaptive, multi-resolution data filter set up in You, Lin and Deng (1997). The result is shown below in three aspects. (11 The variation of global temperature in this period is marked by warming on a large scale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of being cold (prior to 1919), warm (between 1920 and 1978) and warmer (since 1979). Well-defined jumps are with the variation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hierarchical evolution on such scale, occurring in 1920 and 1979 when there is the most substantial jump towards warming. For the evolution on smaller scales, however, the variation has shown more of alternations of cold and warm temperatures. The preceding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warming jump are added with new ones. (2) The trend in which temperature varies is much the same for China and the Yunnan Province, but it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at globally, the largest difference being that a weak period of cold temperature in 1955-1978 across the globe was suspended in 1979 when it jumped to a significant warming,while a period of very cold temperature in 1955-1986 in China and Yunnan was not followed by warming in similar extent until 1987. (3) Though there are consistent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jumping features throughout the year in Yunnan, significant changes with season are also present and the most striking difference is that temperature tends to vary consistently with China in winter and spring but with the globe in summer and fall.  相似文献   

14.
连续小波变换在云南近百年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0,自引:12,他引:38  
用Marr小波和Maorlet小波分析了云南近百年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得了云南近百年来气温和降水变化的一些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和突变特征,这些特征为云南短期气候预测服务提供云南近百年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演变规律和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近50 年来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61—2008 年云南省124 站及其相邻省市区的37 个地面站的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客观分析了考虑气温垂直递减率的气温细网格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云南近50 年来的气候变化。(1)云南近50 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上与北半球和全国一致,但气候变暖的速率相对缓慢;(2) 云南气候带面积有明显变化,北热带和南亚热带面积增加,而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温带的面积减少;(3) 云南冬季是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季节,然后依次是秋季、夏季和春季,虽然近50 年来云南大部分区域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少数区域气温却呈下降趋势,这些降温区主要集中在低海拔河谷地区;(4) 云南近50 年来降水量年平均变化不大,但季节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却比较明显,雨季和主汛期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干季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滇东地区呈一致性下降趋势,滇中呈一致性上升趋势;滇西和滇南地区降水量的增减趋势呈交错分布。   相似文献   

16.
气候序列的层次结构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刘式达  荣平平  陈炯 《气象学报》2000,58(1):110-114
一个气候时间序列含有多个时间尺度 ,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层次。气候是冷还是暖是随着尺度而变化的。文中用北半球地表月平均气温气候资料的子波变换分析表明 :气候突变点既随尺度有规律的变化 ,也具有随尺度变化而不变的性质 ,即标度不变性。不论什么尺度 ,气候总是有冷暖之分 ,这种自相似性可以帮助笔者从气候资料的子波变换中建立一个一维映射动力系统 ,它反映出气候突变时间的演变规律和气候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20年辽宁省56个气象站冬季逐日气温数据,根据国家标准《暖冬等级》,以1990—2020年为气候值作为参考,综合采用气候倾向率、IDW、滑动t检验突变分析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辽宁省近60 a冬季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趋势,单站暖冬及区域暖冬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 a来辽宁省冬季平均气温以0.3℃/10 a的速率升高,辽宁中部和东部地区变暖趋势最为显著;20世纪90年代前的30 a属于偏冷时段,但增温效应强于后30 a,冬季平均气温在1987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由冷转暖的突变,1971年出现了相对较弱的冷暖转变;1988年后逐年单站暖冬事件的发生整体比1961—1987年出现单站暖冬事件明显增多。发生频次较高的地区分布在辽宁中部和东南部地区,为16—20次;近60 a来共有16次区域暖冬事件,21世纪后的20 a内共出现9次区域暖冬事件,占总数的60%;区域暖冬事件以准22 a和2—3 a为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8.
We review here proxy record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Holocene, especially the last two millennia. The quality of proxy data, methodology of reconstruction, and uncertainties in reconstruction were emphasized in comparing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and clarify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Holocene. The Holocene climate was generally warm and wet. The warmest period occurred in 9.6-6.2 cal ka BP, whereas a period of maximum monsoon precipitation started at about 11.0 cal ka BP and lasted until about 8.0-5.0 cal ka BP. There were a series of millennial-scale cold or dry events superimposed on the general trend of climate changes. During past two millennia, a warming trend in the 20th century was clearly detected, but the warming magnitude was smaller than the maximum level of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and the Middle Holocene. Cold conditions occurred over the whole of China during the Little Ice Age (AD 1400-AD 1900), but the warming of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AD 900-AD 1300) was not distinct in China, especially west China.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recipit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hina, especially east China. The modern warm period has lasted 20 years from 1987 to 2006. Bi-decadal oscillation in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was apparent over China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Solar activity and volcanic eruptions both were major forcings governing the climate variability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57,自引:10,他引:157  
自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 ,中国地区 4 0和 90年代出现了 2个暖期及 5 0~ 6 0年代相对冷期。最近的 90年代的最暖年 (1998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几乎已达或略高于 4 0年代的最暖年 (194 6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变暖最明显是北方地区 (黑龙江和新疆北部 ) ,而 35°N以南和 10 0°E以东地区自 5 0年代以来存在一个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变冷带 ,虽然 90年代有变暖趋势 ,但基本达到 4 0年代暖期气温。中国降水则以 2 0年代为最少 (192 9年最少 ) ,5 0年代为多水年代 ,以后缓慢减少 ,70年代以后变化不大 ,但多雨带在 80年代及以后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195 1~ 1990年 ,大部分地区气温和降水呈负相关 ,在东北和长江—黄河间存在 2个负相关中心 ,表明北方是变暖变旱 ,江淮间是变冷变湿。这些气候变化特征和全球气候变化相比较 ,除北方外 ,变暖期明显的滞后于全球变暖 ,并且出现变冷带等明显差异。文中还综述了用诊断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中国变化的气候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热岛效应和气溶胶影响 )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 ,以上提出的 3种人类活动对中国气候变化有明显影响 ,特别是工农业发展造成的气溶胶增加是四川盆地气温变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